杭州百城万村调研(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一栋栋整洁的农家别墅,一个个投产的村企,一张张幸福的面庞……走进内蒙古包头市土右旗将军尧镇白青尧村,美好乡村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和谐美丽的画面正如村子的名字,一样充满诗情画意。

看到如今这般令人艳羡的场景,谁还能想到,过去那个被外村人戏称为“麻烦村”的破烂小村庄呢?

从“麻烦村”到幸福乡村,白青尧的小康路是怎么摸索的?

杭州百城万村调研(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1)

干净整洁的道路,一栋栋小“别墅”…白青尧村面貌焕然一新

村民齐心选出“领头羊”

2012年村“两委”换届,白青尧村因村民意见不合推选不出村支书,给将军尧镇政府出了难题,镇领导左思右想,最后想到了一直为村里默默奉献的左二彪。他自18岁出村打工创业发家致富后,还不忘回报村里,村民们都一直认可他。

可就在镇领导去找左二彪说明意图时,左二彪却拒绝了。他是有顾虑的,他觉得自己出村在外很多年,不太了解村里现在的情况;他也怕做不好,辜负父老乡亲们的期望。

可乡亲们一致认为左二彪是白青尧村支部书记的最合适人选,与镇领导一起 “三顾茅庐”,左二彪的母亲也加入说服的队伍。

2012年村“两委”换届中,村民们一致选举左二彪,最终当选了村书记兼村主任,随之白青尧村“两委”班子很快配齐,在左二彪的带领下,“两委”班子充分发挥着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开展党支部“三会一课”活动,聘请教师讲党课,不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并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同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民主议事决策制度。

正是在学习教育整顿下,白青尧党支部思想得到了解放,工作作风有了重大转变,村两委班子有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春天生机盎然的暖风吹进了白青尧村民的心房。

杭州百城万村调研(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2)

村两委开会

村民安居“小别墅”

党支部成员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接了下来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

白青尧村全村户籍人口有1479人,常住人口却只有675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和小孩留在村子里。再加上经济收入水平低,村民们的住房大都为老土房、砖混结构的平房。由于整村高度低于乡道2米,每逢夏季下雨雨水倒灌,村民们只能“踏泥而行”或在自己院子里“干着急出不了门”,连外村人都看不下去,把白青尧村戏称为“水坑村”、“麻烦村”。

面对这种情况,左二彪心里着急。大半年时间里,左二彪为村民门的住房问题四处奔忙。终于在2013年年初,事情发生了转机。

2013年3月13日,白青尧村住房一期建设工程正式开工,总投资2000万的128套独院农家小院在白青尧村拔地而起。

自此,“茅屋变别墅,院中鸡闲溜。通了上下水,冬天穿短袖。烂村展新貌,村民笑颜露。按揭房款付,市民都不如。”村里一名老汉的打油诗这样写道。

“以前冬天还得烧火炉,半夜还会被冻醒,窗户还漏风。现在集中供暖,根本不用担心这些问题。”第一批住到新居的村民张雄飞激动的说:“以前人家城里的亲戚没人来串门,一说农村就会想到脏、乱、差。现在今非昔比了,我城里的亲戚都好羡慕农村的生活,出门开车都是柏油路,还能住上城里人追求的‘小别墅’,他们都为我们白青尧村点赞!”

杭州百城万村调研(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3)

2014年,村里引入企业宏源酒业,让村民们在家就能挣钱

村民门口“领工资”

村民光有安心的住处还不够,必须要发展产业,只有腰包鼓起来村民才能留在农村。

2014年,左二彪带领村民们自己出钱雇佣车辆,拉土上百方,将村子东边的一块儿臭水坑填平改造,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宏源酒业在白青尧村建厂,又鼓励村民种植高粱并与宏源酒业签订订单,这不仅解决了村里常年种植玉米导致土地钙化、红蜘蛛泛滥的问题,还解决了村民农产品销路难的大事儿,此外村民还可在10月到次年4月在酒厂打工,可谓一举三得。

村民胡来源妻子患病,小儿子也还在念书,家庭负担重,出门打工也不现实。“现在我在酒厂打工每月挣3000多元,加上地里的收入1万多元,?又照顾了家里,日子比以前好过的多哩。”胡来源说起现在的日子心里觉得踏实:“酒厂闲的时候我还在香瓜大棚干活,每天挣80—100元,总体算来收入比单单种地翻了4倍。”

此外,村里还将香瓜大棚以每栋每年5000元的价格统一流转给企业;村集体以24.6亩的土地入股当地的食品厂,参与企业分红,并将以本地出产的面粉、莜麦等八大类农作物为主要经营产品推向市场……多项产业举措使得现在的白青尧村大部分村民,都可在家挣钱。

“下一步我们还打算以居委会的名义承包4000亩土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充实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走绿色发展之路。”左二彪说。

杭州百城万村调研(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4)

村民们在文化活动室开展文化活动

村民乐享文化餐

“娥娥,来一段!”

在村民的一阵欢呼声中,刘娥娥毫不羞涩地走到屋中央,摆开架势,唱起了自己拿手的二人台。

村民们的腰包鼓了,村两委又筹资金,建起了文化大院,丰富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像刘娥娥这样的文艺爱好者有了自己的“阵地”,一些爱好歌曲的村民也喜欢到文化活动室吼上两嗓子,人人抢着当戏里的“主角儿”。

基础条件的改善让刘娥娥的文艺队也由先前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人,新活动室、新乐器、新服装,队员们兴奋的每天都要挤出时间聚到一起排练自编自演的节目。最近一段时间,刘娥娥正忙着和队员们排练新编的小戏《白青尧》。

“锣鼓敲鞭炮响,如今的白青尧大变样。山笑水笑人欢笑,小康生活全靠党。文化阵地全覆盖,人人欢喜乐开怀。”在队员们自编小戏的剧本上,尽写着白青尧的变化,和如今的美好生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