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芭蕉的优美诗句(八首描写芭蕉叶卷的诗词)

在所有的芭蕉诗词中,“雨打芭蕉”是诗人们最最常用的意象,其次诗人们喜欢芭蕉之绿意盎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常见的意象,就是“芭蕉叶卷”,人们爱将其与女孩绕指柔情相类比,成为芭蕉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1. 一卷芭蕉展转心,吴伟业

使用“芭蕉叶不展”意象最为典型的是清代诗人吴伟业的《无题·系艇垂杨映绿浔》,他在诗中写到:

系艇垂杨映绿浔,玉人湘管画帘深。

千丝碧藕玲珑腕,一卷芭蕉展转心。

题罢红窗歌缓缓,听来青鸟信沉沉。

天边恰有黄姑恨,吹入萧郎此夜吟。

有关芭蕉的优美诗句(八首描写芭蕉叶卷的诗词)(1)

一卷芭蕉展转心

“千丝碧藕玲珑腕,一卷芭蕉展转心”,诗人用碧藕的千丝形容女孩的柔情万种,用碧藕外形来形容女孩的玲珑手腕,都特别恰当;最绝的是用“一卷芭蕉展转心”,来形容女孩的心思百转千回,欲迎还拒,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2.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

晚唐大诗人李商隐可能是最早用到“芭蕉不展”意象的诗人,但这里的“芭蕉不展”可能是形容男方,因为一般使用“丁香结”来形容女方。他在《代赠·楼上黄昏欲望休》一诗中写到: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有关芭蕉的优美诗句(八首描写芭蕉叶卷的诗词)(2)

芭蕉不展

有关芭蕉的优美诗句(八首描写芭蕉叶卷的诗词)(3)

丁香结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我和你,一个是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一个是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这里“芭蕉不展”是男方的愁,而“丁香结”是女方的愁,两人同处春风,却各自发愁。

3. 有人独对芭蕉坐,因为春愁不放心,唐寅

思妇独守空闺,自然是愁心一片,而又无处诉说,恰似那“叶不展”的芭蕉。明代大才子唐寅在《芭蕉仕女图》中写到:

兽额朱扇小院深,绿窗含雾静愔愔。

有人独对芭蕉坐,因为春愁不放心。

有关芭蕉的优美诗句(八首描写芭蕉叶卷的诗词)(4)

有人独对芭蕉坐,因为春愁不放心

“兽额朱扇小院深,绿窗含雾静愔愔”,女子带着兽额,拿着朱扇,在深深的小院里闲坐,而绿窗前一片雾气沉沉,四周一片寂静,女子忧愁而沉默。

“有人独对芭蕉坐,因为春愁不放心”,这句语带双关:她独自面对芭蕉而坐,那个芭蕉啊,因为还是春天,所以芭蕉不展不放心。那个人呢?因为忧愁啊,是否也愁心不展?

4. 春心正似芭蕉卷,羞见宜男并蒂花,唐汝询

这首明代诗人唐汝询的《蕉萱仕女》又稍微有些不同,它不是写女孩之愁,而是写少女的婉转心,那种欲迎还拒之心:

罗袜生香踏软沙,钗横玉燕鬓松鸦。

春心正似芭蕉卷,羞见宜男并蒂花。

有关芭蕉的优美诗句(八首描写芭蕉叶卷的诗词)(5)

春心正似芭蕉卷,羞见宜男并蒂花

“钗横玉燕鬓松鸦”,明显说了女孩已经有些衣冠不整了,但她没心思管这些。为什么呢?“春心正似芭蕉卷,羞见宜男并蒂花”,她的一颗春心啊,正像刚刚长出的芭蕉,心是卷着的,因为她看见适宜婚配的男子,想和他好但羞于表达,只能将那蠢蠢欲动的情愫,深藏在心里。

5. 芳心犹卷怯春寒,钱珝

很有意思的是,很多诗词是用“芭蕉未展”形容女孩婉转的心思,但也有一些诗反其意用之,用女孩的委婉心理来形容芭蕉叶卷的现象。唐代诗人钱珝的《未展芭蕉》一诗,就是这样用的: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有关芭蕉的优美诗句(八首描写芭蕉叶卷的诗词)(6)

芳心犹卷怯春寒

“冷烛无烟绿蜡干”,这是形容芭蕉的枝干,像一根没有燃烧的冷烛;“芳心犹卷怯春寒”,因为怯春寒,像个女孩一样,将芳心藏起来,不轻易让人看到。“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更像女孩的是,它也会将心事写在书札里,要不你看,这一片片的叶子,多像“一缄书札”呀!

6. 人与芭蕉一样心,柳如是

身为“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是一个非常善于使用景物衬托当事人心情的诗人,这首《人物图册·叶叶浓愁寸寸阴》也不例外:

叶叶浓愁寸寸阴,碧云天末澹疏吟。

年时忆听同峰雨,人与芭蕉一样心。

有关芭蕉的优美诗句(八首描写芭蕉叶卷的诗词)(7)

年时忆听同峰雨,人与芭蕉一样心

“年时忆听同峰雨,人与芭蕉一样心”,我想起,那一年,我们一起在山前听雨;可惜现在我们已经分离了,我的心啊,愁绪不展,就像芭蕉的心一样。女孩的心,本来就婉转,再加上愁绪,这心啊,就跟芭蕉一样,被叶子层层卷进去,哪里有个倾诉的地方!

7. 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张说

张说是政治家,就像张九龄一样,喜欢以物喻人,而且都是此中高手。这首《戏题草树》就是这样:

忽惊石榴树,远出渡江来。

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

微霜拂宫桂,凄吹扫庭槐。

荣盛更如此,惭君独见哀。

有关芭蕉的优美诗句(八首描写芭蕉叶卷的诗词)(8)

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

“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你就想问一问芭蕉的叶子,是什么忧愁,让你不能舒展呢,不能让你把心打开呢?感觉他像是在问人,是什么样的忧愁,让你愁眉不展,就像芭蕉也一样?更像是在问他自己,是什么让他忧心忡忡,是什么让他把内心深处的想法藏起来呢?

8. 诉芳心、芭蕉未展,陈允平

一颗思妇的心,无处诉说,不就像“芭蕉心未展”一样?宋代诗人陈允平的《瑞鹤仙·燕归帘半卷》,整首词 ,主人翁一句话未说,但词人极力地烘托了一个心思无处诉说的思妇形象,让人读之入木三分:

燕归帘半卷。

正漏约琼签,笙调玉琯。

蛾眉画来浅。

甚春衫懒试,夜灯慵翦。

香温梦暖。诉芳心、芭蕉未展。

渺双波、望极江空,

二十四桥凭遍。

葱茜。

银屏彩凤,雾帐金蝉,旧家坊院。

烟花弄晚。芳草恨,断魂远。

对东风无语,

绿阴深处,时见飞红数片。

算多情、尚有黄鹂,向人睍睆。

有关芭蕉的优美诗句(八首描写芭蕉叶卷的诗词)(9)

诉芳心、芭蕉未展

先是“燕归帘半卷”,四处呢喃的燕子,都归巢了;门帘还半卷着,似乎在等什么人。接着说,“正漏约琼签”,“琼签”,漏箭的美称。已经快漏尽了,天也快亮了,但人还没有到。人没有来,自然是让她“蛾眉画来浅”,草草化妆,“甚春衫懒试,夜灯慵翦”,甚至连春衫都懒得试了,灯芯也懒得去翦。

没有人来,就再睡会,“香温梦暖。诉芳心、芭蕉未展”,在梦里,向他诉芳心,却依然未能释然,依旧芭蕉心未展。白天,她依然独自一人,“渺双波、望极江空,二十四桥凭遍”,双眼空洞地望着远方,看到江的尽头,二十四桥的栏杆都被她依靠遍了。“对东风无语,绿阴深处,时见飞红数片”,又见花落。

一句,“香温梦暖。诉芳心、芭蕉未展”,如果在梦里都是“芭蕉心未展”,现实生活中就可想而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