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不自理老人护工费用怎么样(收费高护理不专业)

北京市卫健委日前发布《2022年北京市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要求加强护工等第三方人员服务管理这意味着,北京将下力气打通医院陪护管理堵点,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照顾不自理老人护工费用怎么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照顾不自理老人护工费用怎么样(收费高护理不专业)

照顾不自理老人护工费用怎么样

北京市卫健委日前发布《2022年北京市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要求加强护工等第三方人员服务管理。这意味着,北京将下力气打通医院陪护管理堵点。

对于有患者住院的家庭来说,找护工似乎是很难绕开的话题。作为第三方公司派出的陪护人员,护工们在医院为患者提供生活护理,但往往并不归医院管理。加上没资质、缺培训等,医院护工行业乱象丛生。很多人感慨:找个好护工甚至比找个好媳妇还难。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住院老人的陪护服务需求规模持续扩大,规范护工市场成为当务之急。

现状收费高但护理水平差

护工群体出现的时间虽已超过20年,但这一行业至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远没有达到规范发展的程度。记者调查发现,现在的护工收费通常因医院而异,并没有统一标准。即使收费高昂,也未必能换来让人放心的服务。

北京的王女士反映,母亲在疫情期间住院,因为家属不能进出病房,护工成为陪护的标配。“护士帮忙介绍的,也没签合同,只是口头上说了价钱,一天要300元,法定节假日还得付三倍工资。”王女士说,由于母亲住院时间较长,这笔费用成了她家很大的负担,“一个月下来就得上万元,比住院费都高”。

“一对多”的护工收费看上去低,但其中却另有玄机。“除了给钱以外,还得给护工‘打点’。毕竟同一个病房共用一个护工,如果家属不给护工送点东西,病人可能会被区别对待。”王女士感慨说。

北京市民于先生则反映说,他的妻子此前在北京天坛医院住院治疗。在与护工长时间接触后,于先生发现护工提供的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期待存在不小的差距。“我爱人刚做完腰穿,护工就扶着她在楼道里溜达。事实上,刚做完腰穿的病人是不能下地的。”于先生说,不仅护工的专业素养不够,而且职业操守也有问题,“我们请护工照顾病人,她却天天要我们给她带东西,吃的用的,都是我们包干了”。

记者探访北京多家医院发现,护工通常由设在护工办或陪护中心的第三方公司提供。一对一护工每天收费240元到320元不等,具体跟科室及患者自理程度有关,部分医院需要另外支付餐费或者给护工订餐。而究竟由哪家公司来提供护工服务,医院大多会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来进行。中标后,公司每年给医院支付的管理费少则数十万元,多则数百万元。然而,当病人在院内与护工产生纠纷后,却常常出现医院、科室、护工公司“三不管”的局面。“找医院反映,院方让你找护工公司。你去找公司,公司却说,‘护工经过培训,大不了退点钱’。最终受损的还是患者的权益。”于先生抱怨说。

问题无证上岗、交钱买证现象普遍

在亲人住院期间,北京的梁女士也见识到护工行业的混乱,“一个护工恨不得同时管十几个患者,根本忙不过来。而家属带去的营养品,最后大多落在了护工手里”。更令梁女士难以接受的是,一些医院抢救室里给患者吸痰的工作也交给护工来做。“他们具备医学知识吗?万一出事了,该找谁?”梁女士对此感到担忧。

“护工所做的看似是生活护理,但服务对象是患者,因此又不同于日常生活照料,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在调研中了解到,虽然一些第三方公司会为护工进行岗前培训,但普遍存在培训效率低、走过场、效果差等不足。

国家卫健委、人社部2019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医疗护理员需要经过不少于150课时的培训。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护工无证上岗或者交钱买证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并且医院并不介入护工资质认证、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导致乱象丛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护理体系尚不够健全。”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通过调查发现,护工行业无准入标准。目前,我国医院90%以上的护工学历水平为小学及以下,多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大多未接受过系统性的规范化培训,其中不乏一些“零经验上岗者”。

采访中,负责北京某三甲医院医疗辅助人员外包服务的北京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就表示:“护工培训一天就可以上岗。”当记者咨询“护工需不需要经过什么考核”时,对方“爽快”地回答:“不用,都不用。”

呼吁将护理费适当纳入医保

在朱同玉看来,护理体系亟待完善。“可以考虑将护理员纳入护理队伍,由医院统一管理,杜绝护工第三方管理的弊端,提高医疗安全性。”朱同玉还建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医疗护理员”专业,“只有完成专业培训且成绩合格的人员才能通过资格认证,以此来推动医疗护理员行业的专业性与规范性”。

事实上,早在2007年,北京市9家医院就开始试点护理员制度,由医院护理部统一聘用、管理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员,探索用护理员逐步取代护工。不过,推行过程中也面临许多困难。

当然,也有地方通过试点改革,探索出可行经验。2020年3月,汕头市卫健局等六部门印发《汕头市医疗机构陪护工管理办法(试行)》。之后,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等陆续自办陪护管理中心,陪护工自此成了“正规军”。在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了规范管理病区的陪护工,医院制定了统一收费、统一管理等“六个统一”制度。为提升护工的专业技能,医院要求,每一位护工都要接受至少三重培训制度。参加招聘的陪护工首先必须参加汕头市护理学会120学时的陪护理论和技能规范培训。招聘入院后,医院还会组织陪护工进行护理技能、急救技能、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

为保障护工体系的完善,朱同玉还建议,将部分护理费用纳入医保,由社会和家庭合理分摊费用,“一方面可促进护理员队伍的建立,另一方面也能防止因护理费过高而加重患者的负担”。据《北京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