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放养羊养殖方法(养网红羊不需千亩草场)

南都、N视频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及六集纪录片《奋斗的力量》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发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

“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在全国两会期间为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五个具体路径: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

南方都市报、N视频记者回访考察过的十三个省份二十余个村庄,今起推出《奋斗的力量》系列报道及六集纪录片,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为线索,全景呈现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提供丰富多样的经验参考。今日推出产业振兴篇。

种草放养羊养殖方法(养网红羊不需千亩草场)(1)

三产融合发展,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共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甘肃临夏东乡县布楞沟村里,村民马大五德准备送走新一批出栏的饲养肉用羊;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里,村民龙兴贵正盘算着今年的黄心猕猴桃何时采摘最合适;火山口边上的海南海口施茶村里,村民洪尚科为石斛园的参观游客当导游,刚送走一批,又迎来一批……

这些乡村曾经拥有一个共同的标签——贫困,而之后的发展轨迹,又因乡村振兴四个字重叠在一起。2019年在全国两会期间进一步强调,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产业振兴作为乡村“五大振兴”之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更是解决乡村内生性发展问题的基本前提。

三个天南地北的中国乡村,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给出了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尝试。乡村各美其美,闪烁着党带领人民乘势而上、接续奋斗的火光;乡村美美与共,共同照亮中国乡村振兴的璀璨前程。

穷日子

纸面上的数字,曾是“要挨不住的日子”

“以前山上没有树,草也几乎看不见,地面都白光光的。”

37岁的村民马大五德这样回忆自己的家乡——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布楞沟村,地处全国唯一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布楞沟”,在东乡语中意为悬崖边。这个名字的背后是“悬在崖边”上的生存现状——平均海拔约2200米,年均降水量仅有约29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485毫米。因为干旱少雨,植被稀疏,生态脆弱,这里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之一。

“条件艰苦得很。”16岁那一年,马大五德像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外出到河西工作讨生活。带着小时候“建一座养殖场”的梦想,他离开了家,在外从事收购羊和羊皮羊毛的行当。一漂就是十几年。

远隔1300多公里,横跨地理与人文差异,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与黄土高坡上的布楞沟村,却拥有着极其相似的命运:贫困。这是个典型的苗族聚居贫困村,人均耕地0.83亩,用当地村民的话说,“那地都是从狭窄的山坳沟壑间扒拉出来的啊。”

贫穷似乎是无法摆脱的标签。直到2013年,十八洞村全村年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全村225户939人中,有贫困户136户542人。这绝不只是几个纸面上的数字,而是揭不开盖的锅和留不住人的地,更是要挨不住的日子。

一定要脱贫。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不仅是继中国新农村建设战略后着眼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着力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又一重大战略,更是着眼于解决新时代中国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尤其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矛盾的重大举措。

种草放养羊养殖方法(养网红羊不需千亩草场)(2)

甘肃临夏东乡县布楞沟村坐落在群山之中。

第一步

没有“造血”能力,就会沦为“扶不起的贫”

2011年到2012年,在各项政策扶持下,十八洞村的进村公路、水渠、村部大楼等基础设施建成,它们前所未有地改变了十八洞村的村貌。日子好起来了,楼房盖起来了,眼看着新生活就要来了。但随着扶贫工作队的到期撤离,村里人渐渐发现,全村普遍贫困的现状似乎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缺乏内生动力,没有“造血”能力,“扶贫”只会沦为“扶不起的贫”。

2013年11月3日,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们在抓扶贫的时候,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远的目标。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这一年,龙兴贵作为十八洞村的产业代表,前往四川都江堰考察农业项目。眼前大片大片的猕猴桃果园,让来自湘西的龙兴贵大受震撼。

“我当时就给家里打电话了。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很大的另外一个世界,那么大的一个种植园。”他想起了家乡山野间,那些熟透了的野生猕猴桃,“我们只看到我们的山上有野生猕猴桃,但从来不知道,原来猕猴桃也是可以人工种植的。”

到底能不能种猕猴桃、种什么品种?回乡后的龙兴贵和十八洞村村民们寻求专家的帮助,“当时武汉中科院的专家老师就给我们的土质、空气、水分都做了一些调研,认为我们这个地方也很适合种植猕猴桃。”龙兴贵回忆。

发展猕猴桃种植,从开拓视野到产业实干,十八洞村决定踏出第一步。

种草放养羊养殖方法(养网红羊不需千亩草场)(3)

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云雾缭绕。

科学路

科技专家攻关,野生石斛实现人工繁育

海南海口施茶村摸索出的产业抓手是石斛,但在产业化的过程中,施茶村人遇到了技术难题。石斛是兰科石斛属的植物,通常自然繁育的方法就是分裂,繁殖系数非常低。

如何提高石斛种苗的繁育能力和产量?施茶村人请来了生物专家团队进行技术攻关。

选定了产业,如何有效开展相适应的生产体系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张建刚2018年发表在《经济研究参考》中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产业振兴》一文提到,农业要实现现代化,需要用科技改造传统农业,从育种、栽培、种植到加工、销售等环节都要应用现代科技。

2019年1月,海南胜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施茶村揭牌。这是一家从事中药材种苗培育、生产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生物技术研发企业,具备年产种苗1.5亿株的生产能力。

海南胜嵘生物科技组培技术专家戴军回忆,此前为了进行技术攻关,他们引种了国内76种石斛中的72种,先把种源引到海南来适应本地气候,然后筛选出适合海南的品种,再通过技术手段来繁育种苗,进行驯化。

研发企业加入,专家团队攻关,科技养殖石斛。最终,通过人工选育的手段,不仅实现了增产,还提高了石斛的品质。组培车间里的小小玻璃瓶,承载的不仅是科技的力量,更是施茶人勇于开拓创新的豪情。

2018年4月13日,来到施茶火山石斛园考察乡村振兴实施情况,肯定了“火山石上种石斛”的施茶特色产业发展,提出“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

种草放养羊养殖方法(养网红羊不需千亩草场)(4)

在施茶村,海南胜嵘生物科技组培技术专家戴军(右)研究繁育石斛种苗。

回家乡

听说家乡脱贫,离家十几年的年轻人回来了

离开家乡十几年,听说老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大五德想回布楞沟村看一看。

2013年2月3日,来到布楞沟村,看望慰问贫困群众,调研指导扶贫开发工作,嘱托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这给布楞沟村带来了发展的希望和契机。

第二年,马大五德就收到了一个令他意外的消息——布楞沟村在东乡县偏远特困村中率先实现脱贫。在外漂泊多年的他决定回乡创业,“发现已经快认不出原来的样子了”。

路通了,水通了,荒山野岭变颜色了,新农村也建起来了。平坦顺畅的折红二级公路穿村而过,清澈的自来水流进了院落,布楞沟两侧的群山已不再是光秃秃一片,远远望去像披上了纹路斑驳、纵横交错的绿纱。村民们搬进了高标准规划建设的56户新农村房屋,文化室、便民超市、村民文化广场一个挨一个。

马大五德坚定了在家乡建养殖场的念头。

东乡族人有养殖牛羊的传统,民间有“无牛羊不成家”的说法。不过2013年以前,布楞沟村没什么像样的养殖产业。村里最大的养殖户家里仅养了13头羊。人畜混居的散养方式,养殖效率低下,病害容易造成大损失,对于本来就贫瘠匮乏的植被生态也造成巨大的压力。

如今眼前的绿水青山,正是保护养殖产业发展的最好屏障。2014年底,回乡创业的马大五德决定筹建养殖专业合作社。2015年2月,合作社基本建设完成,当年8月就已经开始投入使用。

合作社就坐落在布楞沟村斜对面山坡一处平整的场地上。25亩,刚好俯瞰整个新村。从门口消毒室走进去,左手边是储藏和处理饲料的仓库,以及存放青贮的氨化池;右手边是办公室、展览厅和职工宿舍;前方广场长凳上“坐着”的,是憨态可掬的东乡羊吉祥物“东东”和“香香”;再往前走,就是6栋暖棚圈舍。圈里整齐铺设着漏粪板,饲料槽和水槽沿着围栏分开排布,墙上有门直通圈外给羊活动的“操场”。

种草放养羊养殖方法(养网红羊不需千亩草场)(5)

在布楞沟村村民马大五德的养殖场,广场长椅上“坐着”的,是憨态可掬的东乡羊吉祥物“东东”和“香香”。

造“网红”

政府、企业助力,东乡羊肉远销北京

马大五德说,目前合作社一年的存栏养殖量是2700-2800头羊,品种包括杜泊羊、湖羊、细毛羊、小尾寒羊等,是布楞沟村养殖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养殖场。但这里并没有广袤无际的草原牧场。

羊吃什么?马大五德说,要让养殖场里所有的羊吃上新鲜牧草,至少需要面积1000亩的草场。布楞沟村自然条件不好,要禁牧育林,还要保证耕地面积红线,根本不可能开辟这么大面积的草场。

那就试试从别处“借草养羊”——从河西地区拉回小麦秸秆,从当地农田里收购玉米秸秆,还有苜蓿草,通过对干草、青贮和营养饲料的科学配比,混合喂养。马大五德发现,借草养羊,养殖场里的羊肉质量与草场上的羊肉同样上乘,而且对本地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可以降到最低。

家乡建起了养殖场,牛羊养殖从散养走向了规模化。但马大五德说,合作社建立初期并没有想得那么简单,还是“有好多困难”。比如资金周转困难,当地政府协助他通过银行审批获得了300万元无息贷款;比如羊的销路不畅,政府和企业提供技术和渠道支持,帮助他打开市场。

吉首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蒋辉、商学院教师刘兆阳在共同署名文章《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困境》中,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弱小、产业发展结构效益不佳、产业要素集聚效应尚未形成、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境作了分析,提出产业的持续发展有赖于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推动,需要各方主体力量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成熟的长效助推机制,才能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县上乡上组织的、农业农村局举办的培训和指导我都会去参加,学习养殖行业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和我之前的养殖经验相互配合。”马大五德坚持科学养殖、绿色养殖,终于打响了布楞沟手抓东乡羊肉的“网红”品牌,合作社成立一年后,生产的羊肉已经远销至北京。

种草放养羊养殖方法(养网红羊不需千亩草场)(6)

布楞沟村村民马大五德(中)准备把羊羔送入暖棚圈舍。

借东风

借草养羊可以,飞地种果也可以

布楞沟村里的肥羊养出了名堂,十八洞村的猕猴桃却暂时遇上了“结果难”。

种植猕猴桃需要土地,但对于“地无三尺平,多是斗笠丘”的十八洞村来说,土地稀少、分散,集中大片土地种植猕猴桃难以实现。

养羊可以借草,种植猕猴桃是不是也可以借地?

十八洞村土地稀少、分散,于是村里人考虑“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异地流转了1000亩土地建设猕猴桃种植基地。

猕猴桃种植基地是与企业合作,2014年11月3日,视察一周年时,村民代表和企业在十八洞村开了第一次股东大会。全村225户、939人都入了股,共出资294万元,占股49%。企业出资306万元,占股51%。

种1000亩猕猴桃需要1600万元资金,还缺1000万元。扶贫工作队和县里商量,是不是到省里去要。“如果我们到省里去要,省里面也会答应。但是我们考虑说过的这句话,要可复制、可推广。”扶贫工作队员们觉得,如果十八洞村向省里要到了1000万元,其他贫困村却未必也能要到;而贷款的方式是每个村都能复制的。于是他们请县里协助,找了多家银行,最终以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贷到了这1000万元。

“我们找到了当地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在大家的合资下组建了十八洞村果业公司。”龙兴贵回忆。

十八洞村通过租用其他村的土地来种植猕猴桃,发展起了猕猴桃的飞地经济。目前,种植基地共3000亩,其中2000亩都是租用的。这样的经营模式,带动十八洞村村民成功脱贫,还带动周边村民走上致富路。

山间不起眼的果子,就这样打开了十八洞村的新局面。

种草放养羊养殖方法(养网红羊不需千亩草场)(7)

在十八洞村猕猴桃种植基地,果农展示刚采摘的猕猴桃。

多元化

带娃不如干采摘,农民还能当产业园导游

9月的海口骄阳似火,施茶村里的火山石斛产业园人头攒动,一些村民忙着采摘石斛鲜条。

村民陈瑞妹正在产业园劳作。她算了算,自己在石斛产业园工作近4年,之前一直在家里带小孩。“孩子上幼儿园后,我就应聘了这边。因为离家近,回去照顾小孩、老人都方便很多。”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产业振兴》中,张建刚认为,农村的产业体系应该是一个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应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使农产品在生产出来后进行加工和储运,实现产业链的延长和增值。

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多元化乡村产业,不仅利于乡村产业融合,更能让农民充分享受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

火山石斛产业园,不仅是育苗培种的基地,也是游客来游览观光的花园。在园内做导游的洪尚科有个愿望,他想让游客真正了解这里的石斛和施茶村的故事。

“我们的石斛是种在火山石头上的,跟别的地方不一样,含有12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矿物质,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头发花白的洪尚科,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何“转型”做起了导游?

他娓娓道来:“刚进园区时,我是技术员,教村民怎样种石斛、怎样采收石斛。2018年4月13日,到施茶村考察,我是受到接见的村民代表之一。”

回忆当时情景,洪尚科仍然激动不已。

他说,施茶村没有忘记的嘱托。施茶村的火山石斛产业越做越大,游客也越来越多,很懂石斛的洪尚科就自告奋勇当起讲解员,顺理成章地成了导游。

种草放养羊养殖方法(养网红羊不需千亩草场)(8)

在施茶村火山石斛产业园,导游洪尚科(左)正为游客作讲解。

有奔头

拓展增值空间,兜里有钱生活更美好

国庆前夕,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猕猴桃果业公司基地负责人龙兴贵,走在猕猴桃果园里,正盘算着今年的黄心猕猴桃何时采摘最合适。

果园的红心猕猴桃已经送到了包装车间,装箱运往全国各地。年产量500吨以上的“十八洞村猕猴桃”,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水果品牌。

兜里有钱是什么感受?2019年,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的一位贫困户得重病,要去长沙湘雅医院做手术,村里两个寨子迅速筹到3万多元的手术费。

2020年底,十八洞村村民每人领到了2000元分红。“有产业了,有持续稳定的收入,还可以帮到别人,这是以前不敢想的。”有村民感慨。

如今,在施茶火山石斛园游客接待大厅,随处可见品类多样的火山石斛加工产品——石斛研粉、石斛鲜条、石斛饮片等。

施茶村石斛基地园内尽可能保持原始风貌。除了石斛外,本地原有树木都得到保留,村民还补种了黄花梨、玉叶金花等观赏价值的植物,发展休闲旅游业。

2018年以来,施茶村依托火山优质旅游资源,带领村民发展旅游服务业、庭院经济等新兴产业,打造农家乐以及火山风情民宿,人均年收入已从2018年的18830元增加到2020年的29000元。

一株株石斛,肩负起施茶村乡村振兴的重任,也承载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也是马大五德和布楞沟村人的愿望。

马大五德的成功经验,带动布楞沟村甚至附近乡镇的养殖产业发展——如今村里共有六家合作社,两家养羊,两家养牛,两家养鸡。六家合作社基本覆盖62户村民,马大五德的合作社有25户入股参与,每年可以分红2000多元,村民还可进入养殖场工作,获得相应的工资报酬。

关于未来的打算,马大五德想得很实际:“之前东乡是没有屠宰场的,如果拉到临夏或者陇西进行屠宰,需要多收运费,一只羊要收15到20元,这就是冤枉钱。要是本县有个屠宰场就更好了。”

好消息是,东乡县已经在达板镇建成了一个大型机械化屠宰场,不久后将投入营运。

总策划:戎明昌

执行策划:王卫国 王佳

统筹:陈伟斌 陈实 朱慧东 关健明

执行统筹:陈成效 胡群芳

编辑统筹:周全 视频统筹:危艺 创意统筹:

主笔:董晓妍

采写:南都记者 周全 史明磊 李思萌 蔡思岚 董淑云 徐呈旭 黄薇 叶晓文 刘宝洋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危艺 张静 刘威 吴佳琳 林耀华 李琳 陈灿荣 李孟麟 黄怡婷 张驰 徐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