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端午节粽子和艾草的诗句(碧艾香蒲处处忙)

岁岁端午,今又端午

端午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古时“端”与“初”同义

“五”与“午”相通

五月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

中国的端午节

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为有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史说绝唱

端午节又凭添了人文情怀和深邃诗意

描写端午节粽子和艾草的诗句(碧艾香蒲处处忙)(1)

身在红尘难为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一个特殊的日子

都有它精美的意义和来历

在这样的感知里

把美好的回忆凝聚

把精彩的故事与诗意升华

描写端午节粽子和艾草的诗句(碧艾香蒲处处忙)(2)

粽子香,饮雄黄

艾叶香,插满堂

桃枝挂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描写端午节粽子和艾草的诗句(碧艾香蒲处处忙)(3)

端午习俗广

吃粽子 回味长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

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

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那跳跃在齿间的糯米

那融化在味蕾上的五花肉

那甜蜜在心间的豆沙

是美味,是传统...

描写端午节粽子和艾草的诗句(碧艾香蒲处处忙)(4)

龙舟竞渡激飞浪

争渡,争渡,端午龙舟竞速

竞渡之习,始于吴、越、楚

当时各地都有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海宁州志稿记载

“龙舟竞渡昔盛于长安”

龙舟赛上,鼙鼓初击

兽头吐威,万人助喊

描写端午节粽子和艾草的诗句(碧艾香蒲处处忙)(5)

孩童佩香囊 系彩绳 戴荷包

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

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

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不同形状,结成一串,玲珑夺目

描写端午节粽子和艾草的诗句(碧艾香蒲处处忙)(6)

端午有三友

艾、菖蒲和蒜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古人认为此举可退蛇、虫、病菌

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

插或悬于门上

描写端午节粽子和艾草的诗句(碧艾香蒲处处忙)(7)

古时端午习俗还有

挂钟馗画像

钟馗属 “赐福镇宅圣君”

他是中国传统民俗中的驱疫大神

“疫”指的就是瘟疫

古人认为瘟疫都是恶鬼作怪

故请钟馗来弹压、剿灭、祛疾、驱疫

描写端午节粽子和艾草的诗句(碧艾香蒲处处忙)(8)

千百年来这些流传下来的诗歌、习俗

让今人感受着端午节的独特魅力

其实端午节习俗的真正意义

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对家庭团圆的期待

一个电话

一声问候

是对亲情的慰藉

是对光阴的珍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