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成功都是由你的心境产生(你的处境源于你的心境)

你的成功都是由你的心境产生(你的处境源于你的心境)(1)

你的成功都是由你的心境产生(你的处境源于你的心境)(2)

王阳明说:人人皆有定盘针,万化根源只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世界是怎样的,并不在于它本身的好坏,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再美好的事物,在颓丧的人眼中会被蒙上一层阴霾。

正如《菜根谭》所言: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兢;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1

境由心造

梁启超曾言:“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

外在的一切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分别不在境而在心。同样的山川、春花与秋月,但是每个人的感受却大不相同。同样是逢秋,有人觉悲寂寥,却也有人言胜春朝。

正如一句话所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境遇,内心的感受如何,同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生命中所有的发生,其实都是被自己的内心吸引而来的。就像电影放映机一般将内心描绘的影像投到人生的大幕上,徐徐展开。

幸福其实是一种能力,是不管外界如何都能正向应对的一种能力。

被林语堂誉为“无可救药的乐天派”的苏轼,便是这样一个人。

从世俗角度看,苏轼的一生就是一段不断被贬的失败史。从天子脚下贬到黄州,再到惠州,最后到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

然而生性乐观的苏轼每次都能苦中作乐,会玩儿,又会吃。

初到黄州就品尝了竹笋和鱼的美味,更是自创了“东坡肉”和“东坡饼”等美食。

到了惠州开始“日啖荔枝三百颗”,到了海南又开始研究生蚝的“几百种吃法”。

《中庸》有言:“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苏轼的一生深刻地诠释了,人心中的自由意志可以使我们摆脱外境的干扰,活出生命的光辉。

苦境还是乐境,全凭心境。

你的成功都是由你的心境产生(你的处境源于你的心境)(3)

2

境随心转

古语有言:“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既然生命中的很多境遇都是我们的内心投射而成的,要想改变外境,我们就必须立足本原,改变内心的想法,以求影响和改变外在的环境。

京瓷集团的董事长稻盛和夫被誉为日本“经营四圣”之一,人生充满传奇色彩。

他出身贫寒,前半生挫折连连。幼年时因患肺结核险些丧命,青年时学业考试也是一路落第,在学校学的专业是“应用化学”,最终进公司时却被分配到“无机化学”岗位。

他也曾和许多人一样,抱怨命运的不公,对自己的境遇充满抱怨和牢骚,那时没有一件事的进展是顺利的。

而当他开始坦然接受现状,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候,人生突然从逆风变成了顺风,竟一路成长为京瓷集团的董事长。

他说拥有幸福人生的秘诀在于无论外界的遭遇多么残酷,都不抱怨,不放弃,而是始终积极面对,正向思考。

很多苦难,是另一种包装的礼物。满腹牢骚,满口怨言,其实是一种无故而怨天,天必不许。

当遭遇如同绝壁一般的障碍时,坚定地相信光明的未来必定到来并迎头碰击困难这一壁障,不气馁,不放弃,调整自己。这时候,往往命运之门就会开启。

3

修心是根本

《孟子·离娄上》中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人生就是如此,既有幸运的奖赏,也有逆境的考验。人生可以无限开拓,也可以不断萎缩,关键取决于秉持怎样的一颗心,心态决定人生。

我们的人生就像是一盘棋,而我们自己就是棋局中的一枚棋子。其他棋子是怎么布局的,是我们决定不了的。但是只要我们改变了自己的位置,整个棋局也会大不相同。

袁了凡在36岁之前被孔老先生批了流年,后来发生的事情也一一应验,从此相信命有定数,不生一念。

然而遇到云谷禅师后,他才明白“命可以自己作,福可以自己求”。

他开始广行善事,积累功德,并记于功过格。时时持诵经文,即使独处暗室,也时刻谨记不起妄念不生邪心。

从此以后,孔先生算的命就开始不准了。孔先生算他科举中第三名,结果他却中了第一名。孔先生算他膝下无子,结果他却在中年生了两个儿子。

《心之力》中有言:“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细微至发梢,宏大至天地。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

这世间有一种神奇而巨大的力量,便是人的心力与愿力。只要不断反身内求,不断修心以合于天道,不断提高自己的心力,便一定会有扭转外境的力量。

正如《了凡四训》中言:“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

只要心诚念谦,必能感动天地,心想事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