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有关故事(郑成功传说故事)

五马江上作对子 崭露头角

郑成功的有关故事(郑成功传说故事)(1)

郑成功七岁时从日本回到祖国、回到家乡——福建泉州南安,并随私塾先生识文断字。那时候,他父亲郑芝龙升任福建总兵,父亲本意是想把他培养成为武将,以便将来能承袭爵位,然而郑成功却更喜爱诗词文章,每天都抱着书本不是看书就是背书,这让父亲郑芝龙有点恼火。

郑成功的有关故事(郑成功传说故事)(2)

有一次,父亲郑芝龙携带郑成功在幕僚宾友的陪同下,乘着一艘官船,游览五马江。沿途风景美不胜收,官船内众人吹箫弹琴助兴,猜拳行令大碗喝酒吃肉,好不热闹。此时郑成功却无心玩赏,他一个人寻一处僻静角落,聚精会神地读起书来。父亲郑芝龙到处找寻,见到儿子一个人傻傻坐在角落里看书,心中不悦,但又不直说,便吆喝一声:“升帆!”官船的风帆升了起来,风儿将它鼓得满满的,船就像一支离弦箭似的,“嗖嗖”地向前飞去。郑芝龙又喊叫道:“森儿,看你现在学有所成,我出个对子,你来对对看。”郑成功忙回道“请父亲出上联。”郑芝龙捋了捋胡须说道:“你看对面那只舢板,尽管渔民拼命摇橹,可怎么拼命都赶不上我们,所以我出上联: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你来对下联。”

郑成功的有关故事(郑成功传说故事)(3)

郑芝龙出的这个上联,实在不好对呀!原来他一语双关,表面上说的是拼命摇橹不如升起船帆来得快速,实际上“橹速”是影射周瑜的谋士鲁肃,“帆快”则是隐喻刘邦的参将樊哙,其真意是“文官不如武将。”要对此联,难度不小。首先要找到两个历史人物,又要利用谐音,完成这个对偶句,实在不容易呀!但郑成功聪敏过人,他思考了一下,马上就对道:“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此联一出,满座称绝!原来他这也是个双关语,表面上说的是笛子清脆声比不上洞箫和谐音来得动听,实际上“笛清”暗指宋仁宗驾下的大元帅狄青,而“箫和”暗指协助刘邦治国平天下的丞相萧何。其真意是“武将难比文官。”

郑成功的有关故事(郑成功传说故事)(4)

郑芝龙的一位幕僚见郑成功才思如此敏捷,也来了兴致,他也出了个上联要郑成功对。此时刚好天上正下着小雨,所以他就说:“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此联一出,众人齐齐看着郑成功,看他如何出下联。却见郑成功不慌不忙地端起桌上的糕饼,用小刀把它切成好几块,然后给每个客人一小块。郑芝龙见儿子不出下联,反而拿刀切起糕点,心里有点着急,忙说道:“森儿,别分了,你先考虑对对子的事吧!”郑成功见父亲有点愤怒,忙放下手中的小刀回道:“我不是在对吗?这位叔叔说“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我对“切糕分客,上七刀下八刀,您觉得怎么样?”众人一听此联,都大赞不已,纷纷夸郑成功是奇才。

郑成功的有关故事(郑成功传说故事)(5)

经过这次作对,郑芝龙再也不干涉郑成功攻读诗书了。郑成功通过刻苦学习,在十五岁时候就中了秀才,二十一岁便进入南京太学为国子监生员。其实郑成功不光是饱读诗书,文采斐然,他更是个志向远大之人,他在刻苦读书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勤习武艺,他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文武全才,这样才能更好报效国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