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通灵宝玉的来历(红楼梦文化赏析)

"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奇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其内容包罗万象,其思想博大精深,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无比丰厚的艺术涵韵,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在看"红楼梦"时,“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红楼梦中通灵宝玉的来历(红楼梦文化赏析)(1)

1、 倚翠偎红,无心仕途。贾宝玉是"红楼梦"里的核心人物和线索人物,是第一男主角,也是作者着力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形象。贾宝玉的叛逆思想寄托着作者对理想人生的追求。“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宝玉粉面桃花,满眼带笑,有着女儿一样的细腻情思,多情善感,怜香惜玉,时而痴痴傻傻;顽劣不爱读书,不通世务,乖张叛逆,没有做官光宗耀祖的抱负。同时,宝玉厌弃功名利禄,他不走传统的道路,不爱读正统的四书五经;厌弃学习时文八股,厌弃科举考试,反对结交权贵。

红楼梦中通灵宝玉的来历(红楼梦文化赏析)(2)

2、追求人性自由。一是尊重女性。“红楼梦”第二回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二是打破规矩。常常不遵守封建大家族里男女,长幼,嫡庶,贫富,贵贱,主奴关系上的等级名分。三是赤子之心。他遵从世俗的内心想法,常以"好色"来对抗"好德"。第二十四回宝玉说:"德乃天理,色是人欲,人哪肯把天理好的像人欲似的?"可见其并不受当时封建礼教束缚,而追求自己内心的人性自由。

红楼梦中通灵宝玉的来历(红楼梦文化赏析)(3)

3、追求爱情婚姻自由。在爱情婚姻观念上,他不按照传统礼教行事,极力抵制封建家族的安排,自主选择未来的生活伴侣,当抵制不成功时,以"离家出走"来维护理想,这种行为极大的触动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就像"终身误"里的那句话,"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他心里一直爱的是林黛玉,即使在家族的安排下与薛宝钗成婚,最终还是抛下了薛,这也是薛宝钗的悲剧来源。

红楼梦中通灵宝玉的来历(红楼梦文化赏析)(4)

4、苦痛和悲剧。贾宝玉在思想深处处于一种"梦醒者"的苦恼和"多余人"的悲剧。贾宝玉这个形象的心路历程是有一种反思和反省的,因此当他觉醒后备感痛苦,盛叹"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最后悬崖撒手,遁入空门",只能向佛老和哲学寻求解脱的办法。贾宝玉的艺术形象溶注了曹雪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使叛逆者的痛苦有了形象生动的艺术体现,他的心路历程充满反省意识,这也正是贾宝玉这个形象的深刻之处。

红楼梦中通灵宝玉的来历(红楼梦文化赏析)(5)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继续关注小编,还有更多惊喜给你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