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新县的历史 抗战名城安新县

 安新县位于河北省中部,东与雄县、任丘相连;南与高阳接壤;西与清苑、徐水交界;北与容城毗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安新镇是安新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北距北京162公里,西距保定45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187公里,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安新县的历史 抗战名城安新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安新县的历史 抗战名城安新县

安新县的历史 抗战名城安新县

 安新县位于河北省中部,东与雄县、任丘相连;南与高阳接壤;西与清苑、徐水交界;北与容城毗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安新镇是安新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北距北京162公里,西距保定45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187公里。

  早在新石器时代,安新县即有人类生息繁衍。战国时,境内建有葛城(今安州镇政府所在地)、三台城、浑埿城(今安新镇政府所在地),地处燕南赵北。安新县建置在沿革上较为复杂,现境的西南部于东汉末年建有依政县,唐置唐兴县,宋建顺安军,金建安州;东北部自金设渥城县,元代改名为新安县,明、清因之。道光十二年,新安并入安州,明合实分。民国3年(1914年),安州再次降州为县,安州改名为“安县”,同年,安县、新安二地各取首字称安新县,抗战初期(1938年8月)曾划为安新和新安二县,后又曾划为安新、白洋二县。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2月)又合为安新县。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安新县政府驻地自安州迁往新安城内。1958年曾与徐水、容城合为徐水县,1961年析出复名安新县至今。1996年4月之前,全县辖21个乡镇,4月合乡并镇至今;全县设3乡9镇,共12个乡镇,辖173个自然村,210个行政村。全县人口42万人,有汉、满、回、壮等15个民族。

  安新县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均气温12.2°c;年均降水量529.7毫米,但年降变化较大。白洋淀初冰期在11月末,冰期至翌年3月中旬,冰厚0.19—0.42米。

  安新县因受历史上冀中拗陷和黄河改道及太行山东麓永定河、滹沱河冲积扇的影响,形成特殊形貌。西南北有冲积洼地平原,东有驰名中外的白洋淀。白洋淀总面积366平方千米,安新境内面积312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85%;全县耕地面积48万亩。独特的土质构造和适宜的气候,为丰富的物产资源提供了产生和繁衍的有利条件。

  革命历史

  安新为革命老区,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安志诚、辛璞田先后于1922年和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北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刘亦瑜、李之光为安新早期党组织创始人。刘亦瑜在1927年组建北冯特别支部,李之光以国民党区长身份进行革命活动,掩护了不少革命干部。

  1938年,安新成立抗日政府、组建抗日武装,粉碎了敌人无数次“清剿”“扫荡”,谱写了安新人民抗日斗争的英雄史诗。县大队、区小队、雁翎队威名远扬。特别是雁翎队被誉为“水上神兵”,用木船、大抬杆多次勇打武装精良的日本汽船,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土胜洋的光辉战例。三区小队队长郑少辰(兼雁翎队队长)带领部下智取日伪岗楼38个,没伤一兵一卒。北边吴的白发、小营村的陈考文只身入虎穴,分别端下了修筑在北边吴和增庄的日伪岗楼,人称虎胆英雄。1945年7月2日,新安城解放,8月29日,安州城解放,标志着安新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安新县大批优秀儿女南下北上。平津战役中,全县4万人组成破冰船,两昼夜破冰一百余里,用200只木船将500多万斤食品等物资运往天津,在战斗中有139人组成的担架队参加伤员的战地救护工作。同时出动民工7982人,两昼夜修桥架桥8座,保证了水陆交通的畅通。

  曾任新华社社长的石少华,抗日战争时期在白洋淀摄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作家徐光耀的《小兵张嘎》、袁静和孙厥的《新儿女英雄传》,再现了白洋淀儿女的抗日壮歌;著名作家孙犁的《荷花淀》以优美的文笔开创了荷花淀派的先河。这都无疑为安新革命老区增添了更加灿烂的光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