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小桥(故乡的小桥)

老家的门口有一条弯弯的小河,小河的上面有一座单孔的跨河大桥,这座水泥桥具体建于何时我不得而知,我记事的时候它就已经存在了。但当时这种单孔的、整体浇筑的桥,在那个山沟沟里,真还算得上是高科技了。湾里的人都叫它“大桥”,虽然叫“大桥”,但现实中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小桥,桥长约莫五六十米,桥宽刚好够双向行车,大桥内侧的栏杆下各有一条与桥同长,宽约50厘米水泥桥床,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装饰,简直是不折不扣的现代主义风格。

我眼中的小桥(故乡的小桥)(1)

故乡的桥实拍

大桥上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风景,那些走过桥的人也都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而且总也诉说不完,因为大桥连接着家与远方,连接着母亲与游子,连接着熟悉与陌生,连接着昨夜与今晨,连接着翩翩少年与垂垂老矣。

我眼中的小桥(故乡的小桥)(2)

冬季的大桥

春天的大桥,习习的风从山岭上拂过,偶尔能嗅到一丝淡淡的兰草花香,那是近处山谷的馈赠。大桥被包裹在翠色的群山中,显得格外突出。正是春耕时节,风儿与骄阳交织成了人间的四月天。但路人也好,湾里的乡亲也罢,谁也没空坐在桥床上歇息一时半会。

我眼中的小桥(故乡的小桥)(3)

故乡的桥远景

午饭后,二爹(叔)肩扛着楤担早早地就进山了,坎竹毛子制成扫把,然后卖到城里,这是山里很大的一笔经济来源。大爹也紧随其后,腰间别着一把镰刀,上山维护栗子树和茶树。婶娘、嫂嫂们陆陆续的从家里出来了,她们有的手臂挎着菜篮子,肩扛着锄头,有的担着一担草木粪(灰),有的已经坐在大桥边闲聊起来了,走近了才看到她们手里要么忙着针线活纳鞋底、做鞋样、做鞋垫,要么就是忙着择菜、选挑种子。

我眼中的小桥(故乡的小桥)(4)

小时候的游泳

每当春夏之交,河水退去,河坪成了放猪、放牛的好地方,坐在桥头,常常能听见悠长的牛铃声,有一声没一响的。放眼看去,好几头水牛正在河畔悠闲的啃着草儿。我时常在放牛队伍里,充当赶牛官的角色,也就是看到谁家的牛跑远了,我便跑去追回来。因为有大人们在看着牛群,有时候我也偷偷懒,偶尔抬头数数牛的数量就行了,很多时候都不用数,因为每家的牛铃铛响起来是不一样的,只要还能听见牛的铃铛声,我与同伴们就可以尽情的玩。爬到山上捡柴是顺带的事情,下河摸鱼,逮没逮到不重要,脚踩着松软的河滩也是莫大的乐趣。

我眼中的小桥(故乡的小桥)(5)

小时候放的牛,今天少见了,大姑家至今还养牛耕地

天色渐渐暗下来,从大桥上回望山脚下树林深处的老屋,直直的炊烟缓缓地冒了出来,有邻居已经开始烧火做饭了。这时候就该召唤老牛回家了,但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我与同伴们玩忘记了,水牛跑远找不到了,最后深更半夜全家人出动找牛,有时候半夜才发现牛还在大桥底下吃草,有时候到家发现牛已经回到了牛栏。

我眼中的小桥(故乡的小桥)(6)

小时候的我们,像极这些

夏天的大桥,虽然暴晒一天水泥桥床都烫屁股,但也依旧阻挡不了过路人歇脚的需求,走路的莫看钓鱼的,但大桥上偏偏就有喜欢看钓鱼的人。大人们通常早出早归,早晨太阳没出来之前,山上凉快,抓紧时间去山林忙活一阵,下山回家的时候,早已汗流浃背,大桥成了歇息的好去处,大爹、大妈一前一后将肩头的柴火或野生的草药依靠在大桥的栏杆边,自己坐在桥上边歇息,河面微波荡漾,知了一声又一声的,偶有阵阵凉风吹来,此时,能依靠在大桥的栏杆边,瘫坐一会就是最大的享受。傍晚时分,大桥上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上下邻湾过路的,走到此也要休息一番,与路人们闲聊一会,有的人还撤着嗓子朝桥对岸的山脚下喊道“搞有没….”原来在山脚下一个大哥坐在双桶子船中,一边划船一边起渔网。大鱼不常见,小鱼屡见不鲜,特别是翘嘴、鏊子、河鱼最多。

我眼中的小桥(故乡的小桥)(7)

小时候,下网的河鱼

远房的三爹与大爹最喜欢弄点小鱼,渔网就下在雨季刚刚淹没的梯田中,大桥的左右两岸都有一大片被淹没的稻田,这就成了我们的小渔场。我们站在大桥上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大家的战果,大桥自然就成了最好的观景点。有时候晚饭后,我们还要到大桥上乘凉,因为桥下有水,河风又凉爽,伴着月光与夏虫的鸣叫声,我们常常聊到半夜,才逐渐散去。

夏天的雨季有长有短,河水通常要漫到桥孔的一半,有的时候连续阴雨半个月,桥孔只剩下一个小月牙了,这个时候走在大桥上呼吸的空气里都带着一股鱼腥味,坐在桥床上,伸手都能够到水面,放眼望去乌央乌央的河水确实有点害怕,深不见底的桥下有没有传说中的水怪,是不是真有“水猴”。即便于此,夏天的大桥上除了搞鱼,最大的乐趣便是游泳的“自由”,其实,自由是假的,因为住在水边,每年都会听到一些玩水的事故。小时候因为戏水也不知道挨过多少大人们的打,但还是阻挡不了我们在大桥游泳的热情。

我眼中的小桥(故乡的小桥)(8)

母亲与婶婶们的手工活

那年夏天,湾里第一个读大学的大堂哥回来了,那天下午,大桥上热闹极了,两侧的栏杆坐满了上下湾的青年人。那时候的大桥与水面距离正好适中,约莫2-3米,大桥孔几乎正好是一个半圆形。一群小伙伴们跟随大哥游泳,只见大哥第一个站在大桥的栏杆上,俯身一跃,跳进深不见底的河中,溅起老高的浪花。那个时候,也完全没有什么游泳装备,就是头朝下,双手合十伸直过头顶,从桥上一跳入水。大哥跳完之后,堂兄弟们都接着跳,自那以后我也学会了从大桥上跳下去的动作,其实跳的一瞬间真的没什么,就是身体砸进水里的瞬间真的有点痛,也不会下沉的太深,自己就游上来了。

我眼中的小桥(故乡的小桥)(9)

春节时候的大桥

大桥不仅是我们小时候的一处风景,还是我们的中转站与终点站,很多时候大桥几乎成了我们湾的代名词。因为那个时候大桥到家门口的路还没修通,大桥既是我们出发的起点,又是我们归途的终点,剩下的一两里地只能靠肩扛背驼了。大桥也常常是最好的停车点,因为能在湾里看到大桥上的车是否安然无恙,在那个没多少车的年代,拖拉机、时风三轮车都难得一见,记得有一次熊大湾的一个小爷,把三轮车停在大桥,被几个堂兄弟给轮胎气放了,这事至今传为“美谈”,其实也就是小孩子们对车的好奇心太过了,因为没见过车,好不容易有台车来了,我们都想上去把玩几下,以至于我小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开辆时风在家干农活。

我眼中的小桥(故乡的小桥)(10)

我丢的那辆自行车

对于大桥上的车我记忆犹新,一次是在大桥上,我的自行车被别人骗走了。秋天的一个周末,我骑着小叔的自行车在大桥边玩耍,车子就停在我身边,这时我看到一个男人沿路,从远处向大桥跑过来了,走近了一看,是个中年男人也不像是坏人,但奇怪的是,他手提着一双老式墨绿色的军球鞋,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跑到我跟前,他说他有急事,想借我的自行车用,借的具体细节我已经忘记了。

我眼中的小桥(故乡的小桥)(11)

老家如此图

于是,我就把自行车借给那个中年男人了。但我们约定了,我就在大桥上等他还车,那天直到半夜,我都还在大桥上等着,那个中年男人归还我的自行车,甚至是第二天,我还坚持去等他还车。但最终并没有等来还车人,那次的事给我上了一课。父母并没责备我多少,一度我自己都怀疑我太傻了,后来,我还将此事写到了小学作文中,后来还被老师拿出来念作文,说是素材好。现在想起来,那时候我真是愚钝,不认识的人,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去向何方,来自何处,车子就借出去了。

我眼中的小桥(故乡的小桥)(12)

长途汽车,小时候非常少见

另一次,其实不只一次,而是我整个青少年时代,我对大桥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那是因为我们常常每年正月初五或十六,就在这座大桥送母亲去浙江海宁打工,长途大巴就停在大桥头,我第一次见到长途大巴,也是傻乎乎的,听母亲说“长头大巴”,我就心想:有多长的头呢?(我们老家方言之中途与头发音难分)那些接送母亲打工的日子,我算是见识了“长头大巴”有多长。长到从一年年头的初五到年尾的过小年,长到从冬天再到冬天,长到要用一封封书信去丈量岁月,长到要用无尽的泪水与思念去化解留守,长到要每天烧热冰冷的灶台去温暖一对天涯相隔的母子。

我眼中的小桥(故乡的小桥)(13)

我于弟弟与母亲的之间的书信,至今保留着,足够出书信集了,弟弟第一封信,是向母亲要一本简编的史记

冬季的大桥,寒风凛冽,河风潇潇,我与弟无数次在寒风中送母亲外出打工,从家门口的大桥上车,又从这座大桥满怀喜悦的盼到母亲下车。每年寒冬腊月母亲从大桥乘车出发,又在寒冬腊月我与弟把母亲盼回来,车行到了大桥,就是到了家,家就是大桥,大桥就是家。大桥成了沟通母亲与儿子的长长的纽带。那时候我们最大的盼头不是成绩咋样,而是母亲归来,能多在家待几天。就是在我们惧怕与期盼之中,母亲在海宁打工也坚持了25年,我不知道人生有多少个25年,只知母亲从青年迈入老年,母亲用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坚韧……这25年母亲看着我与弟陆续从学堂走进了生活,她依旧坚韧着……

我眼中的小桥(故乡的小桥)(14)

(2010年摄于浙江海宁(金庸、徐志摩的故乡)母亲最早打工的厂现已不存,后续推出我与海宁系列)

如今的大桥,一侧的栏杆不知道何时被撞断了两根,桥身早已生满灰色的苔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晒雨淋的大桥呈现出一种青铜般的质感,却依旧屹立在刺骨的寒风中。前不久,我才在一位小堂叔处,得知家乡的大桥是有名字的,就叫“接力桥”,真是惭愧。“接力桥”它像极了我的母亲,她坚强、隐忍、好强、勤劳、眼里常含泪水却又直面生活……她坚韧的接力着小时候的我们,与长大成家立业的我们,她默默的为我们拱起驼驼的背,承受着、负重着,默默的接力着永远长不大的我们。这就是故乡的桥,她像极了我的母亲。

我眼中的小桥(故乡的小桥)(15)

海宁皮革城,母亲见证了这里新建到辉煌,我与弟弟见证了第二故乡的崛起


今开通头条号,不定期分享我的一些文字,我85后,在外打工,只为记录真实的人世间,只为记住乡愁。喜欢的可关注本号,交流自己的家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