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尸骨被找到(杨贵妃是怎么挖耳屎的)

掏耳朵,一件仅次于抠脚的美事。在周末晚上,关上了手机,舒服窝在沙发里,打开电视,一边看《长安十二时辰》,一边从茶几上拎起一串钥匙,抖出那把精致细长的挖耳勺,一探二掏三扒拉,抽出一张纸巾,优雅地掸掉小勺里的耳垢,长舒一口气之后,脑子里忽然思考起一个哲学问题:

杨贵妃是怎么掏耳朵的?

最早的掏耳勺

最早的掏耳勺是于殷商妇好墓出土的一个玉质鱼型挖耳勺。是的,在封建王朝刚刚产生的时候,挖耳勺就已经存在了。可见掏耳朵这件事情从古至今就是人民不可或缺的刚需。这个挖耳勺''鱼身细长,口、眼、尾、以及脊鳍、胸鳍都刻制清晰…… 鱼形的尾部细收,尾端雕成耳勺。头部的鱼眼,透雕为穿孔,可以佩戴。''在手工艺尚不发达的殷商时期,居然是由掏耳勺担负起了美学功能。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

杨贵妃尸骨被找到(杨贵妃是怎么挖耳屎的)(1)

发簪 掏耳勺的诡异组合

殷商之后的掏耳勺明显走入了一个奇怪的发展方向。首先出场的一号选手来自于江西南昌的一座三国时期古墓。在这里,考古学家们曾发现了一枚特大号的金质挖耳勺,重9克,长24公分。

24公分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平时的挖耳勺,也就是10公分左右的样子而已,我们的手机也就是12公分的样子。相当于说它的主人高荣每天拿着两个手机那么长的掏耳勺在掏耳朵。考虑到这种操作的不可理性,我们可以合理猜测,这位名字叫做高荣的三国贵人,可能在当时就已经开始探索采耳大义了。

杨贵妃尸骨被找到(杨贵妃是怎么挖耳屎的)(2)

相比起这种“皇帝锄地用金锄头”的炫富式挖耳勺,还有一种较为奇特的挖耳勺,将发簪和挖耳勺结合了起来,一头是发簪,一头竟然是挖耳勺,具体的形状,如下图。

杨贵妃尸骨被找到(杨贵妃是怎么挖耳屎的)(3)

杨贵妃尸骨被找到(杨贵妃是怎么挖耳屎的)(4)

考虑到这种发簪 掏耳勺的出现时间,我们可以合理猜测,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杨贵妃女士,很有可能就是使用的这种兼具发簪和挖耳功能的复合式挖耳勺。想想温泉水滑洗凝脂过后,杨贵妃从头上轻轻拔下玉簪,优雅地掏起了耳朵。嗯,这个画面,可能并没有那么美好。

精致的明朝男士

在明代小说《醒世恒言》中,出现一个词语叫“挖耳当招”,那意思是见到别人抬手挖耳朵眼儿,误以为是招呼自己。可见当时大家当街挖耳的频率很高。

此外,明朝男士在挖耳勺这一块儿更显精致时尚。

杨贵妃尸骨被找到(杨贵妃是怎么挖耳屎的)(5)

据《遵生八笺》记载,明代著名戏曲家高濂有一个高氏自制的备具匣,也就是他自行设计的收贮文事用品的器具,专供出游时携带。这个备具匣高七寸,宽八寸,长一尺四寸,除了放一些笔、墨、砚、裁刀等之外,还“内藏裁刀、锥子、挖耳、挑牙、消息肉叉、修指甲刀锉、发 民刂等件”。这个同时担任文具盒与迷你型梳妆匣的小盒子里,就有高氏专用的小挖耳勺。据说,在明代,明代金牙签、金耳挖勺、金镊子等,还被叫做“金三样”。倒是非常符合明朝金粉辉煌的设定。

短短的一个掏耳勺,其实也能见证中国人审美情趣与手工艺的发展。有时候生活的瞬间就是历史的见证,如今我们使用的铁质挖耳勺,以后也许也会成为后世研究的依据。现在开始,善待你的挖耳勺吧。


我是陈与彬,一个古典文学爱好者。一期一会,与您分享古典文学的有趣瞬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