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寿命还剩多少亿年(太阳的寿命还有45亿年)

生命的存续和发展需要源源不断摄取能量,而地球唯一的能量来源就是太阳,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太阳的寿命还剩多少亿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太阳的寿命还剩多少亿年(太阳的寿命还有45亿年)

太阳的寿命还剩多少亿年

生命的存续和发展需要源源不断摄取能量,而地球唯一的能量来源就是太阳。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要我们活着,就要对抗熵增,而对抗熵增的唯一方法就是摄取能量,也就是吃饭。我们通过吃掉其它动物来获取能量,而其它的动物也需要通过吃饭来获取能量,比如牛羊需要吃草。草也不会凭空长大,它需要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中的能量固化下来,转化为自身的能量加以利用,所以追根溯源,地球上所有的能量都是来自于太阳。地球上除了太阳能量之外,不是还是风能、水能、潮汐能以及地热能等等能源吗?这些能源,包括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其本质依旧是太阳能。

地球生命的存续依赖于太阳,所以太阳寿命的长短直接关系着地球生命存在的时间。

地球是行星,太阳是恒星,但宇宙中真正能够恒存永续的并不是恒星,而是行星。理论上行星的寿命是没有止境的,特别是像地球这样的岩质行星,它的质量很小,即便过去几十亿年,乃至几百亿年,它都不会出现什么本质上的变化。但恒星就不行了,恒星太大了。物体的质量越大,引力就越大,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其内部巨大的引力会导致整个星体向中心坍缩,而唯一能够与引力对抗的就是氢核聚变所产生的向外的扩张压。但氢核聚变是要消耗能量的,随着太阳内部氢元素的耗尽,恒星会进一步向中心坍缩。

恒星进一步向中心坍缩会使得恒星内部的压力和温度持续升高,于是氦元素被点燃了,恒星正式由氢核聚变阶段进入到氦核聚变阶段,至此恒星的主序星阶段也就算结束了。

在主序星阶段结束时,恒星会发生氦闪,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以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来看,这股能量足以彻底摧毁地球生态。之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会逐步向更重的元素推进,太阳的体积也会不断膨胀,最终吞没地球轨道。太阳这种级别的恒星,内部的核聚变最多只能推进到碳或氧,之后便会中止,此后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恒星向内坍缩,最终太阳会变为一颗密度很大、体积很小的星体,白矮星。

恒星的寿命是有限的,而太阳作为一颗中等质量恒星,它的寿命大概为100亿年,而今太阳已经50多亿岁了。

如此说来,太阳的寿命至少还有45亿年,即便是计算太阳的主序星阶段,也不少于30亿年,看来留给人类的时间还很充裕,几十亿年的时间足够我们发展成为一个星际文明,到时候即便地球被太阳所吞没,我们也可以迁居到宇宙中其它的宜居星球上去了。不过实际情况并没有这么乐观,因为留给人类的时间可能也就剩下1亿年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距离太阳发生氦闪和急剧膨胀的确还有数十亿年的时间,但这并不是说在此之前太阳就不会发生变化。

每时每刻,核聚变所产生的物质都会在太阳的内部堆积,而这种堆积会使得太阳的体积缓慢增大。

短时间内,太阳体积的增大很难感觉出来,但如果将时间跨度拉长到1亿年,那么太阳体积的膨胀则可能达到1.25倍。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公里,所以即便太阳的体积增大1.25倍,离地球也还远着呢,这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太阳体积的膨胀意味着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拉近了,而这必然导致地球温度升高。其实包括人类在内,地球生命的生存条件是极其苛刻的,如果地球平均气温升高10度,就会带来巨大的灾难,且会有大量物种灭绝。

如果太阳的体积增大1.25倍,意味着在地球上的一些地区甚至会出现接近100℃的高温,这样的地球已经不能称之为一颗宜居星球了。

地球作为一颗岩质行星,本身是极为坚强的,但地球生态却是极为脆弱的,所以不能以太阳的寿命来推断地球生命存在的时间,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因为在1亿年时间里想要成为一个星际物种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不过也并非没有可能,因为从南方古猿时期算起,人类仅用了300万年左右的时间就飞上了太空,甚至踏足了地球以外的星球,如果再给我们1亿年的时间,文明会到达何种高度,是今时今日的我们所难以预见的。我们只能告诉我们的子孙:“人类离别地球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