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布衣丞相公孙弘:西汉励志哥公孙弘

在西汉,提到大器晚成之人,首先想到了便是《九章算术》的编撰者张苍,张苍以“知天命”之年投奔刘邦,近花甲封侯,81岁拜相,活成了西汉的“活化石”,最终105岁离世。但却忽略了还有个人,他的经历比张苍更加坎坷,更加晚成,他便是西汉“拜相封侯”第一人—公孙弘。

西汉布衣丞相公孙弘:西汉励志哥公孙弘(1)

早年为吏,下岗养猪致富

公孙弘是齐地菑川国薛县人,粗通文墨,早年曾做过当地的狱吏。后来因为犯了罪,被迫下岗回家待业。因为还有一家老小要养活,没了生计的公孙弘只好另谋生路,后来听人说搞“养殖业”是一个不错的营生,于是公孙弘开始萌生了投身养殖业的想法。西汉时期,从事养殖业而大富之人非常多,其中的荥阳褚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牛马太贵,先期投入太大,不适合创业初期的公孙弘,于是他选择了养猪。猪这个动物伴随人类文明的成长时间并不比牛马晚。虽然猪肉因为各种原因,在贵族家庭不受欢迎,但平民之家并没有那么多讲究,能吃上肉已经不错了,哪会有这么挑剔。

西汉布衣丞相公孙弘:西汉励志哥公孙弘(2)

根据在山东临沂县银雀山西汉前期古墓中发现的《相狗经》竹简残片记载,说明了当时相畜技术已经相当发达,而发达的相畜技术自然离不开大量需求的市场。猪肉因为其便宜的价格,在民间需求量巨大,因此市场最为广阔。

老来进学

公孙弘凭借养殖业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又逐渐扩大规模,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猪达人”。作为一个有志中年,养猪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现在公孙弘也算实现财务自由了,年轻时的梦想一直让他放不下。于是在公孙弘四十多岁的时候,他又重新拿起书本学习百家学问,但主攻的是《春秋》。

西汉布衣丞相公孙弘:西汉励志哥公孙弘(3)

这一学就是十几年,终于在公孙弘六十岁这一年等到了机会。适逢汉武帝即位广招天下才学之士,公孙弘凭借其“财力”,哦不,是“才力”,成功得到了当地父母官的举荐,进入长安成为博士。

出使匈奴

一个机会很快便砸到了公孙弘头上—出使匈奴。到了匈奴地头,公孙弘可能是职业病犯了,看到匈奴满地牛羊乱跑,心想这么多牛羊赶回大汉,那得赚多少钱啊!他居然想到了和匈奴做生意,把西汉的养殖事业做大做强。回到了汉朝,公孙弘向汉武帝汇报了出使的过程,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结果汉武帝听后大怒:你这没用的玩意儿,脑袋被马踢了吧!付啥钱啊,直接抢来多好。他万万没想到,年轻的汉武帝居然抱着这个想法。(因为正史中并没有记载公孙弘为什么被汉武帝迁怒,所以这一段属于在下杜撰的,大家看了也就乐呵一下算了

西汉布衣丞相公孙弘:西汉励志哥公孙弘(4)

公孙弘感觉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自己跟不上年轻人的节奏了,于是提出了辞职回家养病想法。

复起平步青云

回家后没几年,玩脱了的汉武帝又一次征召贤能,结果郡国再次推举了公孙弘。看着郡国这帮官僚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一个老头子,也是无奈,只好再次出山。在吸取了前一次的失败教训后,公孙弘这次要聪明了许多。

在汉武帝提出:如何治理天下的回答中,公孙弘并没有什么特别拿得出手的个人见解,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儒家论述。但他却大胆地提出了集权的想法,同时还不忘拍一通汉武帝的马屁。

西汉布衣丞相公孙弘:西汉励志哥公孙弘(5)

为何说他提出集权是大胆呢?

这与当时西汉的国策有关,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前,西汉一直是奉行黄老之学,西汉的政权有点类似于“二元政治”,即太后的“后权”制衡“君权”。当时汉武帝的“建元新政”因各种原因而失败,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贵族通过太皇太后的“后权”的影响,让汉武帝的一腔激情被打破。因此汉武帝认为想要没有阻碍地推行自己的想法,就必须大权独揽。

因此,公孙弘提出“集权”后,他的策文虽然被太常评为下等,却成功戳中了汉武帝的痛点。

成功博得汉武帝青睐的公孙弘从此开始平步青云,先是升为左内史。接下来在西汉对匈奴轰轰烈烈的战争中公孙弘都坚定地站在汉武帝这边,几乎成了汉武帝的“应声虫”。

西汉布衣丞相公孙弘:西汉励志哥公孙弘(6)

公元前126年,御史大夫张欧“因病去职”,公孙弘接替张欧成为御史大夫。公元前124年,丞相薛泽被免职,汉武帝将公孙弘推上相位,这时公孙弘75岁。但西汉初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丞相必须是从公卿贵族选出。意思就是说:不封侯,不得为相。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汉武帝于是想出了办法,拜相之后补封,于是公孙弘被封为平津侯,开启了汉室“拜相封侯”的新篇章。


个人认为公孙弘一生并没有太大的贡献,不过是站队站的好,博得了汉武帝好感。汉武帝为了能畅通无阻地推行自己的意志,需要这么一个丞相站位。这也符合史家对公孙弘的评价:推广儒学。

虽说公孙弘能力并不出众,但他一生的故事,足以写成一部励志的小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