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房特大桥通车(马房特大桥今日建成通车)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再睿 通讯员 方楷钊 廖文奕

金秋九月,硕果飘香。肇庆交通建设再传喜讯,佛肇区域发展同奏华章。9月21日,位于佛肇两地交界的东进大道三期工程控制性工程——马房特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东进大道实现全线贯通,主路全线无障碍快速通行,这标志着肇庆加快与粤港澳大湾区兄弟城市的交通“硬联通”又取得关键性成果。

北江之上,马房特大桥雄伟的白色双塔格外显眼。该桥主塔造型借用了鼎湖山“九龙宝鼎”的设计灵感,形如宝鼎双耳;同时主塔犹如张开的双手,展现了肇庆人民欢迎四方来客的热情。

马房特大桥通车(马房特大桥今日建成通车)(1)

“牵手”佛山,加快“东融”发展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肇庆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东进”战略,主动加快融入广佛肇经济圈,加强交通互联,全力建设连接佛山的快速路——东进大道。

东进大道项目东起四会马房与三水交界处,经肇庆高新区、四会市、肇庆新区、鼎湖区,西至端州区,全长约53.92公里,双向十至十二车道,设计车速主路80公里/小时、辅路40公里/小时,主线全程没有红绿灯,建成通车后将实现主路全线无障碍快速通行,通行能力大幅提升,通行时间进一步缩短,为城市建设、产业布局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东进大道作为肇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兄弟城市的大通道、大动脉,也是肇庆的“迎宾大道”“信心大道”“发展大道”,充分展现了肇庆全力“东融”、全方位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肇庆的“东大门”,马房特大桥全长1639米,主桥桥长为455.4米,桥型为双塔四索面矮塔斜拉桥,主塔高约42米,桥宽44.85米。主路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辅路单向两车道,设计速度为40公里/小时,建安费约5.64亿元。该工程于2018年9月正式动工建设,历经4年的日夜奋战,于今年9月21日正式建成通车,成功“牵手”佛山,今后往返佛肇变得更快捷,对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互联互通、融合升级有积极作用。

马房特大桥通车(马房特大桥今日建成通车)(2)

马房特大桥路景

创新技术,打造精品工程

据介绍,马房特大桥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为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效率,施工单位强化标杆意识、创新意识,创新建立桥梁BIM三维模型,模拟排查主桥菱形挂篮桁架与斜拉索位置相冲突问题,施工中提前介入并及时调整,通过模拟施工过程,更好优化施工组织,提前防范化解施工安全隐患,对提升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桥梁建设推进顺利。

同时,考虑到门户性景观效果,马房特大桥主塔为部分曲线的“H”形索塔,施工中索塔采用翻模法施工,曲线段通过加工圆弧形模板,索塔横梁采用钢管支架法施工,确保了索塔线型;主筋接长采用锥形套筒代替传统直螺纹连接,进一步加强了主筋连接质量,索鞍采用可调节支架装置及高精度全站仪进行空间定位,保证了斜拉索的准确定位,确保了工程施工质量。

马房特大桥通车(马房特大桥今日建成通车)(3)

马房特大桥建成通车

理念领先,设计外型优美

马房特大桥矮塔斜拉体系兼顾美观与经济。桥梁主桥采用双塔三跨塔梁墩固结体系部分斜拉体系,主桥长455.4米,孔跨布置为(130 195.21 130.14)米,主塔为H形塔,高度42米,具有纤细、柔美的美学效果,克服了连续梁桥主梁高度过大带来的压迫感和桥梁上、下部结构不协调的弊端,同时与常规斜拉桥相比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桥梁宽度在国内同类型桥梁中位于前列。主梁采用变高度斜腹板单箱四室宽幅脊梁断面,梁宽44.85米,共设置8条行车道和1条人行非机动车道,其主梁宽度在国内同类型桥梁中位居前列。为减小主梁空间效应,在横桥向中分隔带及边分隔带位置布置双索面拉索,形成三幅桥面,与紧邻的既有马房公路桥和马房公铁两用桥,共同组成双向10车道 双向人行非机动车道的断面,其通行能力与既有旧桥相比成倍提升。

应用C60高强度混凝土材料。为确保马房特大桥结构体系可靠性、耐久性,主桥箱梁及主塔均采用C60高强混凝土,合拢段和墩顶0#、1#块均采用C6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好,充分保障结构受力和裂缝控制满足要求。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嘉乐

校对 | 周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