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最大水产养殖基地在哪里(贵州万峰湖养户虽然不再自己养鱼)

贵州最大水产养殖基地在哪里(贵州万峰湖养户虽然不再自己养鱼)(1)

旭日东升,明媚的阳光洒在静美的万峰湖上,湖面波光粼粼,美不胜收。5月9日上午,2018年贵州省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第八组观摩团走进黔西南州,对兴义市万峰湖退渔还湖综合整治项目进行实地观摩。

“网箱养殖湖患‘癌’,一汪湖水臭熏天。”近年来,万峰湖库区居民而大量发展网箱养鱼,由于过度养殖,网箱、水上餐厅、钓鱼棚等数量急剧增多,投湖饲料、生产生活污水、垃圾直排湖中,水体水质一度恶化,总磷严重超标。

2017年7月12日,黔西南州召开全面推行河(库)长制工作启动大会,在万峰湖开展以全面取缔网箱为重点的“清网”行动、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的“绿水”行动、以绿色生态养殖和生态旅游发展为重点的“共享”行动,打响了环境综合治理的战役。

“未销售成鱼和未出栏小鱼由兴义市政府安排平台公司负责收存,转入库湾进行生态养殖,因地制宜探索发展“人放天养”“深水养殖”等绿色生态养殖方式,打造万峰湖“绿色生态鱼”品牌。”黔西南州委常委、兴义市委书记许风伦说,一边是养殖户的利益,一边是子孙的未来,必须要在守住绿水青山和保障养殖户的现实利益的平衡木上持续发力,为养殖户成鱼出售打开了销路,把养殖户的损失降到最低。

去年,安龙县万峰湖镇港湾社区渔民王相林第一个拆除了自家的2016平方米网箱。到2018年4月13日,万峰湖黔西南州库区1367户104.4万口467万平方米养殖网箱全部拆除,湖面网箱及浮动设施清理工作全面完成,影响水体水质的最关键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兴义市将万峰湖综合整治与养殖户上岸转产相结合起来,以南盘江为核心着力实施“五大产业”和“五个一万亩”,实现转产养殖户效益不减、群众收入持续倍增。图为“五个一万亩”产业中的芒果、柠檬、五星枇杷、芭蕉、澳洲坚果

现在,兴义将万峰湖“退渔还湖”综合整治、养殖户转产上岸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绿水青山生态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生态养殖、全域旅游、特色胡蜂、早熟蔬菜、“五个一万亩”精品水果“五大产业”,实现产业协调发展助推百姓富、生态美。

“虽然不再自己养鱼,但通过胡蜂挂养、种植早熟蔬菜等方式,使得万峰湖的环境变美了,我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也变得更好了。”渔民王相林高兴地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