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陈云的三句话(记住陈云的三句话)

冯创志中国网时事评论员‍,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记住陈云的三句话?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记住陈云的三句话(记住陈云的三句话)

记住陈云的三句话

冯创志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6月12日是老一辈领导人陈云诞辰110周年。茌中共中央12日举行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纪念陈云同志,就要学习他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实事求是,陈云同志践行了一生,依靠调查研究作决策是陈云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新华网北京 6月12日电)。

10日,大型电视文献记录片《陈去的故事》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将在央台播出。由于陈云在中国革命和共和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地位,因此,媒体纷纷怀念陈云。记住陈云,可以有很多个侧面,多个视角,依笔者之见,很重要的是记住陈云在民主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强调的三句话: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陈云1990年1月24日同浙江省党政军领导谈话时将事先题写的条幅赠送给浙江省委领导,条幅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xml:namespace>

时空跨过半个多世纪,共和国也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国情世情乃至党情也发生深刻变化,但是,陈云这三句话仍然闪闪生光,催人启迪。

“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延安时期,毛泽东题词就是实事求是。陈云说:在延安的时候,我曾经仔细研究过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当我全部读了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之后,感到里面贯穿着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取得成功,同样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中共十八大以来的方针政策之所以取得势如破竹的效应,同样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照耀。

在“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中关键是只唯实。人们知道,在官场,往往有“大话小听” 的潜规则。一旦上级的指示不实事求是,下级就犯难。不执行,恐会有个面子问题,甚至遭报复问题;一旦执行了,更会有个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问题。这种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常发生。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数十年间,总体而言,强调实事求是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是共和国改革开放取得翻天复地变化,一跃成为第二经济体的重要原因。

当然,在某些地方,某些部门某些单位,也不时冒出过不实事求是的问题。比如有的地方工作过分重讲究形式主义;大小会报告过份强调篇幅和官职;工作方式上文山会海等等。表面很似热闹,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官场病”为何一再流行?

一个症结是面子。在某些官员心目中,就是要以上级指示为中心,对上级指示不管是否符合实际,一律照办照宣扬。认为唯有这样,才称得上建立“领导权威”,殊不知,面子过份也时常令人走向反面。前些年,一些爱讲面子,听不得批评意见的官员,不是其形式主义工作遭到强烈抵制;就是其所管辖的地方总见怨声载道。因此,立志执政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官员,面子工程要不得。

抵制面子意识,需要像陈云那样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吃透两头,一方面对政治路线要有正确的了解,另一方面对具体情况有切实的了解。而要对具体情况有切实的了解,就必须重视调查研究,使我们计划和决策建立在客观可能的基础上,做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做到这一条,重要的是各级干部需要痛下决心,永远与人九群众打成一片,永远坚持实践第一线。正如所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把实事求是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经常、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下扎实的工作基础。

本来,密切联系群众是执政党的传统,但在信息化年代,一些生活在基层的官员所想所干的却与群众顶牛,分析其因,是某些官员虽身在基层,心却浮在上层;以为靠点击鼠标就可以轻轻松松“一览天下”。其实网络世界只是官员了解民情社情的一个方面、一个渠道,在仍然没有普及网络的广大农村,群众想的盼的仍然需要官员们塌下身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此可见,记住陈云,记住陈云三句话仍然是十分必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