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爷爷骑车接重孙女放学 太爷爷

今天与友人在一起,笑说:你个子这么小,胳膊怎么这么粗呢?想也没想就说:随我爸,我爸打铁出身你知道吧忽然一转念,一个老人,在记忆深处越来越清晰起来,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太爷爷骑车接重孙女放学 太爷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太爷爷骑车接重孙女放学 太爷爷

太爷爷骑车接重孙女放学 太爷爷

今天与友人在一起,笑说:你个子这么小,胳膊怎么这么粗呢?想也没想就说:随我爸,我爸打铁出身你知道吧。忽然一转念,一个老人,在记忆深处越来越清晰起来。

太爷爷 ,个子不高,总是穿着黑色的衣裤,头上戴着黑色的帽子,我说不出来款式的帽子。脸上有一些老年斑,眼袋比较大,浮在脸颊上。面容很慈祥。

记忆中家族中的老人都常不自主地摇头,现在知道那应该是一种病。太爷爷这样,太爷爷的大儿子我们叫大爷的,也这样。我曾听奶奶说过太爷爷的父亲在街上买了一屉包子,兜在大褂里往家走,一边走一边摇晃着,大声喊我奶奶快去接。奶奶出去一看,包子已经晃了一地。奶奶一边说一边比划,一边笑出了眼泪。

五岁的时候,应该是大地震后,我家从老院子搬了出来,太爷爷还住在老院子里。奶奶和大奶一替一个月给做饭。奶奶把饭盛在一个大碗里,上面再扣一个碗,用屉布包好,交到我手上,叮嘱我别拿洒了。我就拎着屉布子的一头,一蹦一跳地出发了。记忆中送饭的路很漫长,要绕过一个大大的水塘,爬一个高高的坡,再下坡还要再拐个弯,才到老院子的门口,太爷爷的屋子在老院子的最里头,我要从五爷家门口路过,再从大爷家门口的大杏树下路过,才能到太爷爷的院子里。一路走,一路溜号,抓抓蝴蝶,追追蜻蜓,看会路边的蚂蚁和小花,到太爷家经常发现饭洒在屉布上了,想起奶奶的叮嘱,也不敢吭声,悄悄把碗放在坑上一个漆着紫红油漆的小桌子上。

太爷爷总是盘腿坐在坑头,这个姿势他保持了很久,到他去世的时候,坑头的墙上已有很深的印迹。太爷爷打开屉布包,开始吃饭。如果饭菜不满意,太爷爷吃完饭会一脚把桌子踹到坑的另一头去,会骂一句家乡名骂:他妈了个八子的。后来从电视剧中知道这也是张作霖的口头禅。吃得舒服的太爷爷偶尔会站起来,从房梁上取下一个竹筐,这是最让我们兴奋的时候,那是个宝筐,里面说不上有什么想不到的好吃的东西,太爷爷会笑着取出点什么给我们吃。我现在实在记不起来那个年代太爷爷的筐里能有什么,但小的时候,看到那个筐,眼睛都会亮起来。

那个时候村里有广播,经常播放生产队的通知,有时候会播戏曲。太爷爷经常让我们跟奶奶要些破布头,用吃剩的米汤,饭粒把这些破布头做成人的图形,贴在墙上。兴致高的时候,太爷爷便会给我们讲墙上的故事,坐在椅子上的是黑脸的包公,站着哭的是秦香莲,旁边的两个小孩是冬哥和春妹,跪着的是陈世美,两边的两个差人是王朝马汉。现在亲戚们一聊起太爷爷,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想起太爷爷贴着图画的墙以及墙上的故事。

我出生时太爷爷已经八十多岁了,印象中的太爷爷并不是很强壮。但听奶奶说,太爷爷是有名的大力士,可以举起磨盘在场院里转圈,而当时村里除了他无人能举起磨盘。奶奶还说有一次太爷爷绞米回来,后背上背着一大麻袋粮食,手里牵着一头驴要过院门口挡鸡的栅栏,到门口看见我大伯在门口站着,就一哈腰把我大拍夹在腋下抱进院子。脑补下这画面。作为太爷爷的曾孙女儿,我这胳膊粗其实是得了太爷爷的真传。

总是坐在坑头的太爷爷告诉我们生命在于静止,太爷爷活了九十二岁,无疾而终。于我们而言,太爷爷去世,简直是盛大的节日。我数不清楚太爷爷有多少后人,只知道爷爷辈的长辈有五个,每个爷爷家都有五个左右叔叔伯伯姑姑,每个叔叔伯伯姑姑家又有三到四个孩子。村子里郭姓是大姓,走在村里随便碰上一个人都是亲戚,常常因为一下子想不起来称呼什么而尴尬。那时候不像现在,都离开农村进城,那时候是这一大家子都生活在一个村子里,左邻右舍的住着。太爷爷的葬礼,是我们这个家族一等一的大事情。一上午的课终于熬过,心里早已长草了的我们呼朋引伴,直冲向老院子。太爷爷躺在院子中央一口紫红色的棺材里,两边摆着长凳子,上面搭着棚子。大人们各自招呼自己的孩子或血缘关系较近的孩子吃饭,人多,不抢吃不到啊。好不容易抢到一碗饭,根本没地方可坐,我们这群孩子就围坐在太爷爷的棺材旁,一边笑闹一边吃饭。不知道躺在棺材里的太爷爷看到这一大群因为他的去世而欢乐的子孙,会做何感想。我是有些失望的,原以为会吃到很多好吃的,后来发现只有一碗饭,还伴着棺材上未干透的油漆的味道。大伯父用金色的笔描棺材上的花纹,旁边有人哄闹着抢太爷爷灵前的包子,后面厨房失火了,我那力大无比的太爷爷,终于发威了。

这么多年过去,太爷爷在我心里只剩下一个影像,如同一幅黑白照片。前几天无意中看到北京方言中有“取灯”一词,想起我们叫火柴的东西,爷爷叫“洋火”,太爷爷就叫“取灯”。一代一代的人,终究会打上时代的印记,而流在血脉中的不变的东西,是我们家族的印记,比如耿直、比如朴拙、比如良善,比如,我这粗壮的臂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