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祭拜赵匡胤吗(是因唐明宗的真诚祷告)

后唐李嗣源继位为帝,被后世称为后唐明宗。他在位期间,勤于政务,关心百姓疾苦,有意休养生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接近了小康。

宋太宗祭拜赵匡胤吗(是因唐明宗的真诚祷告)(1)

唐明宗很喜欢与汉族大臣交谈,听取他们讲解前朝治理国家的经验。一天,他听到宰相冯道禀报,今年的粮食又是大丰收,就非常高兴,脸上也露出得意的表情。

冯道看他洋洋自得的样子,就接着说:“臣以前跟先皇时,曾奉命出使中山,路过井陉关时,山道崎岖坎坷,很担心马有失足,就紧紧抓住马的缰绳,才得平安通过。可到了平坦的地方,我刚放松了缰绳任马奔驰,就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可见遇到危险时只要小心谨慎,并不一定会有危险;而在平安顺利时,如果你太粗心大意,也会招来无妄之灾。“说到这里,冯道又意味深长地看着唐明宗说”行路尚且如此,何况治理国家呢?"

唐明宗听后点头称善,又问:"粮食连年丰收,百姓们真像有些人说的那样都很富足了吗?"

宋太宗祭拜赵匡胤吗(是因唐明宗的真诚祷告)(2)

冯道又说:“灾年患饿死,丰年伤谷贱。丰年灾年,农家都苦啊!我记得有一个叫聂夷中的进士写过一首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倚罗筵,遍照逃亡屋。’这诗虽粗俚,却说出了农村的真情。如今天下行业中,农业最苦,君王更应多加体恤呢!”

唐明宗听后,让人把这首诗抄下来挂在墙上,因为不太识字,就叫侍女每天都要念一遍给他听。一个游牧民族出身的武夫皇帝,能把天天老百姓的事挂在心上,也确属不易。

唐明宗即位后,不喜兵革,不事畋游,励精图治,与民同乐,使社会得到了短时间的和平稳定,可算是“五代"时的一位少有的明君了。

宋太宗祭拜赵匡胤吗(是因唐明宗的真诚祷告)(3)

唐明宗六十即位,六十七去世,只当了七年皇帝。乾隆帝这样曾评价他:明宗本无欲立之心,资性宽厚,无苛猛之政。然目不识丁,而辅佐之臣不过冯道诸人,欲期致治之盛,亦已难矣。

据说唐明宗每天夜里都要沐手焚香对天祷告:我本胡人,因天下大乱,被众人所推,权居其位,自惭不德,未足安民。愿上天早生圣人,为万民之主!"

可能苍天也被唐明宗李嗣源的诚意感动了,在他祷祝期间,洛阳城内的夹马营里,果然降生了一位不同凡人的婴儿。这个婴儿长大后圣明英武,很快就统一了神州大地,使得饱受战乱的亿万百姓才真正地能过上太平生活了。

也许你要问这个神奇的婴儿是谁?他就是那大名鼎鼎的北宋开国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祭拜赵匡胤吗(是因唐明宗的真诚祷告)(4)

当然,这只能是一种传说,基本上没有这种可能。

我认为赵匡胤只是恰好出生在了后唐的明宗时期,至于他每天夜里沐手焚香对天祷告,很可能是后来宋朝的史官们,为了标榜自己的君主是天命所归,而依据流传下来的只言片语,去加工演绎出来的故事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