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解读电影系列(锁链画与收回的手)

手绘解读电影系列(锁链画与收回的手)(1)

你在杀人现场拍过电影吗?

取材真实案件,对话杀人凶手,在凶案现场拍出一部电影——为了“扬名立万”,一群困厄中的电影人把这个疯狂的想法付诸实践,却意外触摸到了凶案背后的惊天秘密。电影在层层推进与演绎中,还原案件真相,也探寻了文艺创作的奥义。在悬疑故事之外,电影中三个关键事物:锁链、画与收回的手,串联起了一条艺术探索之路,最终通向一个更宏大的命题——艺术与真实。

脚上的锁链:理想与资本的对峙

忠于票房还是艺术?当理想与资本对峙,文艺创作应该选择从何处出发?

众人为剧本吵得不可开交,承载最多真相的杀人凶手,却被脚链锁住,顺着众人夸张刻意的想象,给出可笑却让他们满意的答案。影片以这一部分作为“扬名立万”的开端,极具讽刺意义。真实案件、真实场景、案件真凶,他们集齐了三大真实元素,却只为博人眼球,将真实彻底贴上了噱头的标签。众人基于自身需求如捏泥丸般肆意拿捏故事情节,于是讨论的结果依旧是商业化、流水线的劣质塑料工业品。

手绘解读电影系列(锁链画与收回的手)(2)

做编剧的一味追求“好卖”,塞棉花般给电影强行塞入“打戏”“爱情戏”“权钱交易”等元素,剧情浅薄俗套,雷点不断。女演员要爱情戏,动作演员要打戏,演员们一没有演技,二没有对剧本的深刻理解,却对内容横加干涉,强行加戏改人设。坐在角落的默片导演,则是向现实和强权屈服的怯懦者,在察言观色中逐渐消磨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在这场理想与资本的对峙中,众人朝名利低下头颅,不愿、更不敢忠于内心,更不用谈忠于艺术本身了。

坚守艺术理想,必须尊重真实。茅盾在讨论历史与历史剧时曾反复强调,艺术虚构不能损害历史真实,这实际上,也强调了生活真实对文艺作品中艺术真实的决定性作用。在创造故事这件事上,生活本身远远要比我们头脑中的幻想高明得多。给真实戴上脚链,对其随意玩弄与摆布,是创作者自大无知的体现。而完全受资本驱使,从功利出发,全凭主观臆断的创作,更是对电影艺术性的谋杀。

手绘解读电影系列(锁链画与收回的手)(3)

裁过的画:表象与真相的对位

我们眼前的画面,一定是真实的吗?

凶案现场的墙壁上,挂着一幅被裁过的画。画可以只是画,裁痕也可以只是裁痕,但在案件中,画与裁痕的表象之下,掩藏着这幅世界名画曾被凶手取下,借以登上通风管道的一角真相,也说明案发现场并非外界以为的密室。当电影人们决定以真实为蓝本进行电影创作时,他们需得拨开表象的迷雾,探寻内在的真相。

批评家童庆炳认为,艺术家应该“以历史的与审美的眼光,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做出艺术的揭示或表现”,这意味着,表象有可能看着与真实相去甚远,也意味着创作者应以一颗澄澈与敬畏之心去拨开迷雾,抵达更深处的艺术真实。

手绘解读电影系列(锁链画与收回的手)(4)

艺术真实是一种普遍的、带有抽象意义的真实。透过纷繁表象,发见艺术真实有难度,将发见的艺术真实进行表达,同样也有难度。艾布拉姆斯提出有关文学的四要素,认为文学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构成的完整的活动。电影作为一种与文学息息相关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同样离不开世界、创作团队、电影作品和观众。电影的内核需要有贯通创作者、作品和观众的力量,最终才能被感受。

而这种力量,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对艺术真实与生命体验的把握,它为电影创作者与观众之间搭上虹桥,它诞生于表象与真相的对位之中,是能让观众用掉大半包纸巾的力量。

收回的手:艺术与真实的对话

艺术如何超越生活真实?

影片中,李家辉用一只收回的手给出了答案。

手绘解读电影系列(锁链画与收回的手)(5)

那个真实案件里的受害者夜莺,却“死而复生”,出现在影片公映的现场。影片放映完毕,女孩转身离去,编剧李家辉追了出去。女孩的存在让他意识到,他们在电影里所披露的“真相”,也并非全部的真实。李家辉在最后一刻追上女孩,伸手欲叫住她,手停在半空。女孩上车远去,李家辉收回了手。受害者幸存的结局给现实的人们带来安慰,但对一部电影来说,残忍的结局,反而拥有更强的感染力与张力,将电影的艺术性推向了一个更高水平。巴赞称:“电影在其成为真实的艺术的过程中达到成熟。”而编剧李家辉用一只收回的手,让艺术跨越生活真实,走向成熟。

“每一种艺术的最高任务都在于通过幻觉产生一个更真实的假象。”歌德如是说。一部真正能够“扬名立万”的好作品,往往在庸常的生活的再创造中,传递对宇宙人生之恒常的感悟。艺术在真实的跑道上起飞,却没有完全落回现实的部分,恰恰构建出这个“更真实的假象”,以优美的姿态完成了艺术的最高使命。

手绘解读电影系列(锁链画与收回的手)(6)

对于文艺创作而言,扬名立万不应是凌驾一切的标准,而应是在对艺术幽微之处不断探索之后,刚好走向的一种归宿。

文|石嘉

编|肖洋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在校学生)

(该作品为2021年度“湘观影”“光影铸魂”“光影育人”影评征文比赛一等奖作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