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这本书给我什么启示(从叙事视角解读草房子)

草房子这本书给我什么启示(从叙事视角解读草房子)(1)

文丨陈老师谈教育

图丨网络

(全文原创,抄袭者必究)

我们唯一要记住的是,感动人的那些东西是千古不变的,我们只不过是想看清楚它们是在什么新的方式下进行的罢了。 ——曹文轩

近日读完曹文轩的《草房子》,非常感动,虽然在小学阶段已经度过这部作品,但那时年龄尚小,还没有完全体悟到这部作品的魅力。再次阅读,只觉得这部作品有《边城》的影子,在青山绿水中,在田园牧歌中,隐藏的是美丽的哀愁,是淡淡的伤痛。宏大的历史,残酷的生死,伤感的别离,贫穷的苦难,都被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白纱,看得竟然不那么真切,究其原因,是因为曹文轩在写作这部作品时,用的是儿童视角,用孩子的眼睛,淡化了苦难,消解了伤痛。连生死这么巨大的问题,也被诗意的解读。

我们将从自然环境,人际情感,阶层差别,历史叙事,生死哲学这5个层面,来分析曹文轩如何通过儿童视角,诗意化苦难哲学。

草房子这本书给我什么启示(从叙事视角解读草房子)(2)

一.青山绿水与贫瘠恶劣

在曹文轩的笔下,油麻地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桃花源。油麻地山清水秀,不论是早晨还是傍晚,亦或是晚上,都有独特的美丽,无论是春夏秋冬,都有独特的风景。油麻地是一个远离都市喧嚣的地方,虽然也有市集,虽然也有小卖部,但是杜小康家里的小卖部,却偏偏是用红色实木做的大门,庄严又古色古香。

在这里到处都是鸟语花香,油麻地小学坐落在整个油麻地风水最好的地方,在学校的旁边,是秦大奶奶的房子,房子和油麻地之间,是秦大奶奶种植的苦艾,中间钻来钻去的,是秦奶奶养的鸡鸭鹅。桑桑家里养着鸽子,纸月来的时候,这群鸽子在空中飞翔,甚是好看。

这里的水很清澈,风也很好闻,月亮都那么清亮。哪怕是离油麻地比较远的浸月寺,也是“寺前是两株巨大的老槐,很少枝条,而偶尔剩下的几根,在风中轻轻摇动显得十分苍劲。”所有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为读者打开的,是一幅美好宁静的田园画卷。就好像《边城》里一样,美好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在青山绿水中,养育的是如翠翠一般灵动淳朴的人。

草房子这本书给我什么启示(从叙事视角解读草房子)(3)

但是,当我们拿掉作者欣赏的滤镜之后,我们看到的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还是那么美好吗?这片美丽的油麻地,如果在现实中去考量,又有多少艰辛和贫瘠在里面呢?

秦大奶奶的被撵出油麻地小学后,她一次次固执地躺在那片苦艾地上,后来校长桑乔找人给秦奶奶搭了一个简易的窝棚,让秦奶奶住下。在油麻地里,人们住的都是草房子。后来堤坝决堤,细马养父家的房子被冲毁,细马养父家道中落,细马的养父也生病去世。

其实在美丽的风景之后,是环境的恶劣,和生活的简陋。这里的人们善良淳朴,但在背后,同样是封建,愚昧,泼辣和落后。只是在孩子的眼中,这些苦算不得苦。在桑桑的眼里,烈阳,棺材,水洼,河流都是可以尽情玩耍的地方。透过孩子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苦难被消解后的世界。

草房子这本书给我什么启示(从叙事视角解读草房子)(4)

二.爱情的伤痛与道德的评价

桑桑的老师蒋一轮和白雀之间的爱情令人唏嘘,两人因节目而结缘,桑桑就成了两人互通信件的使者。桑桑的一次意外,导致两个人姻缘中断,后来蒋一轮结婚,白雀也新找了对象。蒋一轮的妻子无意中看到了信件,伤心失望。而白雀的对象则是一个吝啬计较的人,白雀的爱情也是一场悲剧。

虽然桑桑并不是很懂,但是年少的桑桑还是同样感受到了爱情的伤痛和道德的挣扎。他知道自己的一次贪玩,导致蒋一轮老师失恋,但是后来蒋一轮老师结婚了,还是让桑桑送信。桑桑忘不掉蒋一轮妻子的眼睛,同样也忘不掉白雀的眼睛。一双眼睛是无辜的眼睛,一双眼睛是伤情的眼睛。虽然年纪小,但是桑桑已经有了最基本的道德观,他很挣扎。

与此同时,文中还有一段隐秘的伤痛,那就是纸月的家庭背景。纸月之所以转学来油麻地小学,就是因为她在原来的小学受欺负,再追究原因,是因为纸月的母亲未婚先育,然后自杀,纸月的父亲也没有音讯,纸月只能和奶奶相依为命。

后来我们才知道,纸月的父亲就是浸月寺的和尚慧思和尚,最终慧思和尚带着纸月离开了油麻地,去了很远的地方。再也没有人遇到过纸月,在这里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纸月被欺负时,是桑桑保护了她,在纸月遇到大风大雨,无法回家时,是桑乔一家热情招待她,后来桑桑生病,纸月的外婆给桑桑送来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一切显得那么温情。但是剥开温情的外衣,这背后却是一段痛苦的往事,总是让人感到很悲伤。

同样的故事情节在《边城》中也是一样,翠翠的母亲也有类似的经历,于是翠翠和爷爷相依为命。祖孙相守,翠翠即使有爷爷全部的爱,但是内心还是缺失了一块,那种少女的孤独,是无从言说的。纸月也是一样。

草房子这本书给我什么启示(从叙事视角解读草房子)(5)

三.少年的倔强映射的贫富差距

《草房子》这部小说,有两个少年最令人印象深刻,一个是细马,一个是杜小康。这两个孩子都经历了别人无法感同身受的成长经历,这里我们来分析一下杜小康。杜小康的家庭条件原本很优越,在别人无法借到镰刀的时候,他可以从自家小卖部拿出十几把镰刀。在别的孩子只有两套衣服换季的时候,他有毛衣,可以四季换穿。优越的家境,让他有一丝高傲,受到了很多优待。但是不久,他的父亲遭遇了横祸,家庭衰败,他不得不退学,甚至要干活补贴家用,这段时间他由伪装、自卑到自暴自弃,最后听父亲说养鸭子才重新振作起来。

到芦苇地养鸭子是很艰辛的,他遇到过暴风雨,他划破了脚,他经历了寂静和孤独,最终鸭子吃了别人的鱼苗,他的家庭遭受了又一次打击。这次养鸭子的经历没有击倒杜小康,反而让他真正地成长起来了。

草房子这本书给我什么启示(从叙事视角解读草房子)(6)

细马的家庭也经历过由盛转衰的过程。从这些家庭,我们其实可以看到,即使在民风淳朴的农村,贫富差距,阶层差距仍然存在的。桑桑的出场都是“校长的儿子”,杜小康的出场都是富家子弟的作风。当孩子们去捡稻穗无法渡河的时候,杜小康一句赊欠的暗示,就让别人摇回了船。后来杜小康家庭衰败,他才认识到,此前的优待,是因为自己的家庭,桑桑总是在游戏中取胜,也是因为他是校长的儿子。

少年们的生活,其实也是大人生活的一个缩影。孩子们之间有单纯善良的一面,同时也有势力的行为。这种行为没有主观的恶意,他只是社会的真实反映罢了。

四.历史的宏大与个人的渺小

最让人伤感就是秦奶奶的故事,秦大奶奶的丈夫秦大,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不分日夜的劳作,在劳作的对辛苦和疼痛麻木,终于买下了一块地。土地买到了,草房子盖好了,秦大却累死了。后来人们选择学校地址,看中了这块地,劝说无果的情况下,拿走了秦大奶奶这块地。全村人集体出动,割麦子,拆房子,当秦大奶奶回来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没有丈夫,又失去土地的秦大奶奶开始上诉,上访到人们嫌烦,终于让她在油麻地小学的旁边搭了一栋草房子,还给了她一块地。后来桑乔来到油麻地小学当校长,总觉得土地不完整。后来秦大奶奶又被赶离这块土地,直到秦大奶奶救了一个小姑娘,事情才有所转变。后来秦大奶奶为了保护油麻地小学的一个南瓜,掉下河淹死了。整个村子的人都来送葬。

秦大奶奶和秦大是无数劳动人民的一个缩影,他们日朝黄土背朝天,只想着能够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然而在奋斗了多年,终于买到一块土地之后,却被“抢走”了。他们不懂得什么叫做集体与个人,他们也不懂得什么叫做教育与奉献,他们在宏大叙事中,微乎其微。秦大奶奶想捍卫自己的土地,其实也是在捍卫自己的辛苦的一生。

草房子这本书给我什么启示(从叙事视角解读草房子)(7)

在自己的地被拿走盖小学之后,他仍然不愿意住在新房子里,她固执地上诉,后来终于争得一块土地,她不再种麦子,因为麦子被收割是她一生的痛,她用苦艾来慰藉自己的孤独和伤心。后来桑乔把苦艾拔掉,种植树木,还在学校周边插上了篱笆。秦大奶奶用鸡鸭鹅进行无声地抗争。后来秦大奶奶看到一个孩子掉进了水里,她勇敢搭救,她的心到底是善良的,只是被伤害后封闭了自己而已。

后来秦大奶奶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人,她的草房子里总是有很多孩子,秦大奶奶在一次校外来访之后,选择要离开,这种选择是令人心痛的,她固执了一生的选择,终于被放弃。她不是被宏大话语体系说服的,而是被人情说服的。她不懂什么叫做教育,但是她懂得什么叫爱。

历史太宏大了,每个人在漫长的历史中,就像是一个浮游,一个草芥。一开始所有人都不理解秦大奶奶,只有桑桑愿意和她说话,和她亲近,桑桑不懂得什么叫做历史,什么叫做集体,在桑桑的眼中,这些都离他很远,但是作为读者,我们能感受到这淡淡的悲哀和历史的冷峻。

是桑桑,拉近了秦大奶奶和油麻地人们的距离,是桑桑,让我们得以看到秦大奶奶冷漠背后的心酸和温柔。

草房子这本书给我什么启示(从叙事视角解读草房子)(8)

五.人情的美好与生死的残酷

在《草房子》这部作品里,处处有着童真童趣,处处也有人情和美:

  • 秃鹤因为自己的外形丑陋,自卑敏感,最后因为他的出色表演,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欢迎。
  • 纸月总是受到之前学校孩子的欺负,是桑桑见义勇为,出手相助。
  • 秦大奶奶看到孩子掉到河里,不顾自己年老体衰,硬是救了孩子的命。
  • 细马过继到叔叔婶婶家后,虽然有很长一段时间无法适应,甚至被送走,但是看到叔叔疼爱自己,他最终挑起了家里的重担,给婶婶盖了一栋大房子。
  • 秦大奶奶去世后,桑乔剪下桑桑的一缕头发,给秦大奶奶送葬,尽管桑桑不是她的亲孙子。一切的一切,都有着无限温情,让人感动,落泪。

然而在这人情美好的背后,却是孩子们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人生一课,那就是认识死亡。在这部小说里,死去了不少人,有秦大,秦大奶奶,细马的叔叔,桑桑差点也死了。桑桑亲历死亡,是这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桑桑的脖子上出现了一个肿块,而且越来越严重,亲近的人们都以为桑桑命不久矣,桑桑的母亲总是暗自哭泣。桑乔带着桑桑到处求医问药,可是都无果而归。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都很小心翼翼的对待桑桑,就连桑桑的妹妹柳柳也被告知,不能让哥哥受累。

死亡这件巨大而痛苦的事,在桑桑眼里,是怎样的呢?他虽然也感到一丝悲伤,但一开始更多感到的,是“说不出的娇气和莫名其妙的满足感”,后来他努力地做好事,对每一个人好,他在父亲桑乔带他去打猎之后,高兴地发狂。在孩子的眼中,死亡那么近又那么远。后来桑桑被确诊为鼠疮,喝了药后,终于痊愈。在父亲的帮助下,他对着天空放了14枪。打完枪之后,他放声大哭。

这场亲身经历的死亡,让桑桑成长了,他懂得了很多,后来桑桑要离开油麻地,鸽子在空中盘旋,仿佛成了一只巨大的白色花环。这是一场告别,是桑桑对油麻地告别,也是桑桑对童年的自己告别。在油麻地的生活,纯净而美好,但是背后却有着谁也逃脱不了的生死残酷。

懂得了这些,桑桑长大了,他也回不去了。

草房子这本书给我什么启示(从叙事视角解读草房子)(9)

曹文轩的《草房子》非常经典,值得一读再读,常读常新。曹文轩将成年人的世界隐藏在儿童的视角背后,将美丽的风景,美好的人情展现在我们面前。但是孩子终究会长大,当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童年,我们曾经生活的地方,发现原来美好的背后,其实也有哀伤和忧愁。当我们读懂了温情背后的残酷,美好背后的冷峻,其实也就意味着我们长大了,再也回去不了。但是,难能可贵的是,我们仍然愿意用儿童的眼光和赤子之心去审视这个世界。

愿我们,都能对这个世界温柔,也愿,我们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感谢读完此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