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美凯龙地产被谁收购(红星美凯龙的资金危局)


作为家居行业第一家同时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企业,红星美凯龙一度是行业的标杆;其利用高杠杆快刀斩乱麻的规模化打法,在房地产高速增长的这么多年里无往不利。而如今,随着各地房地产相关调控政策的颁布,这个被创始人车建新“一刀一刀锯出来”的红星美凯龙,陷入了高负债、重资产的资金困境。



红星美凯龙地产被谁收购(红星美凯龙的资金危局)(1)

(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创始人 董事长兼CEO 车建新)



行业先锋 红星美凯龙的辉煌发家史



“中国生了我车建新,就有了现在中国家具行业的这种营销模式。”这是车建新曾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此言非虚。曾经是木匠的车建新,在1986年赚到第一桶金后,又于次年在家乡成立青龙木器厂;木器厂转型成红星家具城后,1991年-1995年,销售额从600万飙升至1.5亿。


1997年,受到外资连锁店的启发,车建新集中资金、人力, 在无锡、南京等地相继开设一站式、情景体验家居MALL,统一标识,连锁经营,首创了中国特色的家居商场连锁模式,并为新商场取了个洋气的名字:“红星美凯龙”。


楼市的火热创造了对家具的海量需求,红星美凯龙如鱼得水,大量买地,获地后自建直营商场,规模日渐庞大,意向入驻的商家排成了长队。



红星美凯龙地产被谁收购(红星美凯龙的资金危局)(2)



红星美凯龙不仅为入驻商家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还要对每家进行资质核实以及质量抽检。据悉,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少商家以进驻红星美凯龙为荣,认为这是对品质和实力的认可。

而随着21世纪以来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推,红星美凯龙的总资产也随之上升,逐步形成品牌核心竞争力。

好处是,车建新不仅把红星美凯龙的品牌标识推广到全国各地,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口碑和知名度,从而在家居行业分润了房地产升腾期的红利,也通过不断买地,从根本上抓住了房地产飞速增长期的好处:据悉,早在1998年时,红星美凯龙就开始买地;到2007年时,那些地产已经升值了20至30多倍。


根据公开消息,2013到2015年度,红星美凯龙的营收分别为62亿、83亿、91亿,而净利润分别为32亿、39亿、43亿。


业绩突飞猛进,上市就搬上了日程。2015年6月26日,红星美凯龙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2018年1月17日,红星美凯龙宣布正式登陆A股。能在A股和H股上市,在整个中国家居行业都是首次,成就也不可谓不辉煌。



红星美凯龙地产被谁收购(红星美凯龙的资金危局)(3)


此后,红星美凯龙迈向家居家装一体化供应链整合的新方向。2018年时,红星美凯龙开始涉足家装业务,向行业上游迈进,至今已拥有了三百多家家装店面;2020年,红星美凯龙又开始做家电,向行业下游拓展。此外,红星美凯龙更是将其商业投资的目光投向了物流、金融、人工智能和传媒等多业态。


根据企查查数据,红星美凯龙累计对外投资项目达220项,其中2018年对外投资最为激进,当年投资项目达28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版图似乎即将展现。



红星美凯龙地产被谁收购(红星美凯龙的资金危局)(4)

(数据来源:企查查)



大浪淘沙 曾经的“新模式”陷入泥潭



事实上,在2009年,美凯龙尝到了甜头,正式进军房地产,并成立红星地产。一边布局家居业务,另一边依托家居广场来拿地,大步向前,横冲直撞。


根据《商界》报道显示,红星美凯龙常在城市的未来发展区域拿地,再通过卖场的经营带动地价提升,从而包装新地块,获得估值更高的资产质量。这些升值的地块可用来获得更多的融资,比如银行抵押贷款,然后,这些资金可以投入到下一个城市的项目运作。截至2021年12月31日,红星美凯龙的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达到955.75亿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高达70.69%。



红星美凯龙地产被谁收购(红星美凯龙的资金危局)(5)


(来源:红星美凯龙 2021年 年度业绩公告)



实际上,这是过去房地产行业粗放发展环境下,业内的惯常操作:通过不断融资在短时间内完成资本的快速扩张,并且把“雪球”越滚越大,打“闪电战”。


“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资产越多,企业就能从银行等渠道获取更多资金,如此快速循环往复。而红星美凯龙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作为一个以家具起家的企业,依然深谙此道,将家具和地产牢牢绑定,从而获得资产本身收益以及周边的连带收益。


那么代价是什么?


这样重资产商业模式背后,是对房地产高速增长的过度依赖。如果房地产行业保持粗放增长的模式,美凯龙也能继续高增长。但随着多项政策的落地,对房地产金融监管逐渐收紧,房地产行业“高杠杆”模式正在逐渐消退。



红星美凯龙地产被谁收购(红星美凯龙的资金危局)(6)



曾经乘着东风的美凯龙,没来得及调转风帆,行业的西风已经滚滚而来。


美凯龙并非没有发觉重资产带来的威胁,2020年起,便提出了轻资产转型的战略,在自营商场的模式之外,开拓了委管模式;2021年,红星美凯龙启动“轻资产,重运营,降杠杆”新战略,截至2021年12月底,共经营95家自营商场,278家委管商场。


虽然委管商场的数量在逐年递增,但成效并不理想。2021年全年,自营商场仍然占红星美凯龙的业绩大头,同比增长21.1%,占总收入比重从2020年的46.9%扩大到52.2%;委管商场总收入为32.56亿元,甚至较上年减少9.1%。


此外,再看美凯龙大踏步进行的版图扩张,进程也不如人意。仅从电商来看,2012年,红星美凯龙建立红美商城线上平台,但红美商城上线运营的半年内,2亿的投入仅换来4万元的交易额。


2020年爆发的疫情落下更重的一锤。2021年1月29日,红星美凯龙披露业绩预警,其2020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7.11亿元-19.71亿元,同比减少56.0%-61.8%。



红星美凯龙地产被谁收购(红星美凯龙的资金危局)(7)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的如此境况下,红星美凯龙旗下的红星地产,依然在疯狂拿地,加之跨领域发展耗费大量资金,“债台高筑”对红星美凯龙而言,不再是一句空谈。一旦资金断链,成为下一个恒大,只是时间问题。


房地产行业在走下坡路,家居行业无法置身事外;而曾经创始人车建新引以为傲的、与房地产高度捆绑的“新模式”,如今正在陷入泥潭。



割肉还债 红星美凯龙需要这“一口气”



2017年至2020年,红星美凯龙的资产负债率一路飙升。综合财报信息,2017年至2020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4.72%、59.14%、59.95%、61.16%,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2021年,负债高企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据公开消息,2021年 6 月,红星美凯龙以 23.12 亿元的价格将旗下 7 家物流子公司出售给远洋资本,同时又将全部借款债权以约 23.12 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了远洋资本旗下的天津远川投资;不久后,又以 40 亿元的价格将红星地产的 70% 股权转让给了远洋资本;才成立的美凯龙物业也以近 7 亿元价格将 80% 股权转让给了旭辉。


一番变卖资产,甚至连曾经号称要做第一地产的红星地产也没有逃过被屠宰的命运。即便如此,2021年红星美凯龙的负债率依然保持在了高达57.44%的水平。


具体来看,根据2021年报,红星美凯龙2021年末可用货币资金69.03亿元,流动资产156.52亿元,但总负债高达776.56亿元。其中流动负债321.31亿元,是流动资产两倍有余,再加上116.9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红星美凯龙可以说是负重累累。


为此,今年3月,美凯龙又在份转让了宝象家居的50%股权给宝象贸易外;7月,将天津红星美凯龙世贸家居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了天津舒懋。


此外,美凯龙还在通过质押股份募资补血,并警惕被平仓的风险。今年3月和6月,红星美凯龙分别质押8983.45万股、2.02亿股,至此,红星控股累计质押股份18.35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总数的70.08%,占公司总股本的42.13%。


2021年恒大债务暴雷已经率先敲响了警钟;因此,不难理解,红星美凯龙为什么不惜割肉卖子,也要降低负债率——很显然,美凯龙需要这一口气,在高负债的压力下,稍加喘息。


短短四年半,曾经市值近千亿的红星美凯龙已经风光不再。


回首2018年,1月17日这天,红星美凯龙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当日,车建新郑重地将“祖师爷”鲁班请到了现场,恭敬地行了一礼。这一回,祖师爷还能庇护这个曾经的木工、现在的美凯龙掌舵人,走出难关吗?



红星美凯龙地产被谁收购(红星美凯龙的资金危局)(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