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个发射成功的载人火箭(全球首枚3D打印火箭60天就出生)

提起3D打印,普通人可能还不太熟悉,稍微了解一点的人脑海里可能会浮出这样的画面:在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下,塑料颗粒像被捏的橡皮泥一样逐渐被挤出来,然后堆积成一个物品。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行业经过时代的发展,如今已经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据媒体报道,由Relativity Space公司打造的第一枚3D打印火箭Terren-1马上就要送往密西西比州进行测试,除了一些电子设备、电缆及橡皮胶卷,其95%都将由3D打印机制造。公司创始人兼CEO Tim Ellis称,理论上他们能够在60天内让火箭从原材料到登上发射台,最早有望在2021年发射

世界上第一个发射成功的载人火箭(全球首枚3D打印火箭60天就出生)(1)

作为全球首枚3D打印火箭,该火箭的零件比同类火箭少100倍,它的发动机仅由100个部件组成,而一个普通的液体燃料火箭可能有数千个部件。这意味着在制造过程中,3D打印能缩短研发周期、减少装配,还能降低模具成本。

看到这,不少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毕竟3D打印出来的火箭就算再逼真,也得能用才行,没到真正发射并不能说是有了什么重大突破。确实如此,3D打印刚流行时,业界曾有专家鼓吹3D打印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然而事实证明这个说法只是个噱头。

世界上第一个发射成功的载人火箭(全球首枚3D打印火箭60天就出生)(2)

就比如富士康为苹果代工生产iPhone多年,创始人郭台铭以3D打印制造的手机为例,声称3D打印的产品只能看不能用,因为这些产品上不能加上电子元器件,无法为电子产品量产。而且即使不生产电子产品,受材料的限制,可以生产的其他产品也很少。

即使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无法量产,而且一摔就碎。”这对3D打印技术来说,无疑是个无法反驳的痛点。所以,行业内3D打印普遍用来打印一些小规模制造的零部件,像火箭这种大工程,也是全球首次。

世界上第一个发射成功的载人火箭(全球首枚3D打印火箭60天就出生)(3)

不过,也不能全盘否定3D打印,因为如今3D打印不仅是人们想象中那个只会打印塑料模具的技术了,现在3D打印已能够支持塑料、树脂、陶瓷、金属等种类丰富的耗材进行打印。

而3D打印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能够“私人订制”,有很多行业比较精密的工作还是需要用3D打印来代替的。举个简单的例子,3D打印可以根据人体结构,打印出符合特殊用户需要的牙齿、骨架、器官等模型。这一点是人工或者其它方法无法完美复刻的。

世界上第一个发射成功的载人火箭(全球首枚3D打印火箭60天就出生)(4)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3D技术最大的瓶颈并不在于用户能否接受,而是3D打印的成本能否被企业接受。虽然3D打印可以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节省资金,但据了解,高精度3D打印机的价格非常高,再加上一些特殊材料的成本限制,这让很多有想法的企业家望而却步。未来3D打印还会怎么发展,你怎么看呢?

注:本文由今日商讯独家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引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