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的猫到底证明了什么(究竟是什么玩意)

埃尔温·薛定谔

要了解薛定谔的猫,首先来了解一下薛定谔。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1887~1961),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因发展了原子理论,他和狄拉克(Paul Dirac)共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薛定谔的猫到底证明了什么(究竟是什么玩意)(1)

埃尔温·薛定谔

薛定谔猫

“薛定谔猫”就是薛定谔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通俗的讲“薛定谔猫”假设了这样一种情况: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即死有活的猫的状态,就被称为“薛定谔猫态”。

薛定谔的猫到底证明了什么(究竟是什么玩意)(2)

薛定谔猫示意图

“薛定谔猫”的意义

“薛定谔猫”这个思想实验的意义: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物质在微观尺度上存在两种完全相反状态并存的奇特状况,这被称为有效的相干叠加态。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世界是否也遵循量子叠加原理?薛定谔为此在1935年提出了上述著名的“薛定谔的猫”佯谬。显然,既死又活的猫是荒谬的。薛定谔想要借此阐述的物理问题是:宏观世界是否也遵从适用于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薛定谔猫”佯谬巧妙地把微观放射源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旨在否定宏观世界存在量子叠加态。然而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科学家已先后通过各种方案获得了宏观量子叠加态。

薛定谔的猫到底证明了什么(究竟是什么玩意)(3)

原子结构

宏观量子叠加态最新实验

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的莱布弗里特等人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称,他们已实现拥有粒子较多而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薛定谔猫”态。实验中,研究人员将铍离子每隔若干微米“固定”在电磁场阱中,然后用激光使铍离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并分三步操纵这些离子的运动。为了让尽可能多的粒子在尽可能长的时间里实现“薛定谔猫”态,研究人员一方面提高激光的冷却效率,另一方面使电磁场阱尽可能多地吸收离子振动发出的热量。最终,他们使6个铍离子在50微秒内同时顺时针自旋和逆时针自旋,实现了两种相反量子态的等量叠加纠缠,也就是“薛定谔猫”态。

薛定谔的猫到底证明了什么(究竟是什么玩意)(4)

激光制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