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思维导图(看不姥的真面目)

#创作挑战赛#

你想找的贾府的最终结局揭晓,刘姥姥是终结者, 母蝗虫不是白取的

《一捧雪》伏贾家之败,前两篇文章扒了扒贾雨村和薛家,他们都是《红楼梦》版本的汤勤。话虽这么说,但是看不到他们陷害贾府灭亡的画面。

《红楼梦》前八十回已经是完璧,重要的事情作者会再三皴染。贾府覆灭的情节,肯定有演绎。作者把这件大悲哀的事情用什么样的幻笔描绘呢?

这就得找到《红楼梦》中另一版本的汤勤:刘姥姥。她是变幻之后的贾雨村,下面从三方面来解释刘姥姥和贾府覆灭的关系。

贾府被抄的名场面:大观园遭劫母蝗虫,寸草不生

青溪前期已经分析过《红楼梦》前八十回结构,前八十回已经写完了。而且用不同的方式多次演绎了全书的结局,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用了三个章回重点描述,这几回隐写的就是贾府命运的终结。

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呢?依据是林黛玉给刘姥姥取的绰号“母蝗虫”。

红楼梦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思维导图(看不姥的真面目)(1)

蝗虫以花草庄稼为食,蝗虫过后,寸草不留。古代蝗灾历来都是朝廷重视的自然灾害之一,清朝历史上有多次蝗灾的记录。蝗灾对于花草树木是毁灭性的,大量的蝗虫能迅速吃掉地面上的草木枝叶。

大观园中的人物,作者以花草喻之。刘姥姥这个“母蝗虫”走后,大观园也即被一扫而光!为什么用“母蝗虫”形容刘姥姥?

因为蝗虫的繁殖能力非常强,“母蝗虫”暗示刘姥姥并非一个人,而是带领着大量的人马。刘姥姥在大观园大吃大喝,吃喝不完的还要带走,这是抄家的暗示。关于这一点,另有文章单独解释,在此不作赘述。

青溪前期文章《刘姥姥进大观园只是一场闹剧?请看曹雪芹的苦心设计》中指出,蝗虫过后,寸草不生。大观园是花草世界、林黛玉是草木之人,蝗虫到来,大吃大嚼之后,花草皆残,损伤殆尽。

刘姥姥游大观园,一片欢声笑语的背后,是作者的血泪涟涟。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在大观园内放肆地吃喝拉撒睡。整个大观园都被蹂躏殆尽,这是大观园的末世。到这里,全书已经结束。刘姥姥带来的两场盛宴的欢笑之下,掩藏的是大观园覆灭的悲歌。

红楼梦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思维导图(看不姥的真面目)(2)

“村庄人”暗合贾雨村

刘姥姥被设定为社会底层的穷苦人,又顶着个知恩图报的名声,被捧上了高台盘。讲真,这不是曹公本意。

分析一个艺术形象的人设,不能脱离原著的底层逻辑。《红楼梦》以假语村言敷演故事,刘姥姥是“村庄”上的人,她说的是“村话”。“村话”意味着假话,刘姥姥身上镶嵌着“贾雨村”的元素,她是贾雨村的化身。

曹公给她穿了个贫苦人的马甲,我们立刻就不认识她了。

红楼梦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思维导图(看不姥的真面目)(3)

“打秋风”背后的寓意

“打秋风”说法的由来,根据清人考证,早在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书札中就出现过“抽丰”二字。“抽丰”的意思是指到丰裕的家庭去索要钱物,因此也称为“分肥”、“抽分”。

到了明清时期,不少衙役往往在入秋后以做棉衣为借口向富户敲诈钱财,也被称为了“打秋风”。刘姥姥进荣国府打秋风的借口也是在秋后,要筹备过冬的物资。凤姐给了她二十两银子,说让给孩子做棉衣服穿。

清代打秋风的现象很普遍,胡可泉任苏州知府时曾在衙门口贴有一副对联:“相面者、算命者、打抽丰者,各请免见。”他将“打秋风”和看相、算命等招摇撞骗等同看待,可见这种行为令人非常讨厌。

打秋风的名目很多,有一种方式曾经被雍正皇帝严厉打击,这种打秋风的方式就是投拜门生的行为。

红楼梦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思维导图(看不姥的真面目)(4)

据记载,雍正三年(1725年)六月,长芦巡盐御史莽鹄立立折请禁止官员投拜门生。他说:

"臣见钻营附势之徒,广通声气,投拜门生,未中者遇科场则求关节,已仕者遇计典则图荐举。且有素不相睦,一拜师生,遂成胶漆,求分说情,每至以直为曲,偏徇庇护。罔顾法纪……有无厌之辈,一遇门生升授外职,老师、世兄以及同年故旧,或亲行探望,或差人索取,名曰'抽丰'。在门生情不能却,送往迎来,周旋应接,非剥削民脂,即挪移正项,穷员亏空,从此渐多。倘稍为拒却,人皆鄙笑,指为刻薄寡情。"

莽鹄立指出官员挪移亏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应付打"秋风",雍正帝本来就很痛恨科甲朋党,他立即下令,命九卿会议,采纳莽鹄立的建议,禁止内外官员投拜门生打秋风。

贾雨村依附林黛玉进京,自称宗侄投靠贾府。他这一行动本身就是一种“打秋风”,脂砚斋特别指出了这一点。第三回黛玉辞别父亲到京城姥姥家居住,贾雨村借机同行,进京谋取官职。书中描述:

雨村另有一只船,带两个小童,依附黛玉而行。

脂砚斋在这里批点说,[老师依附门生,怪道今时以收纳门生为幸。](甲戌侧批)

红楼梦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思维导图(看不姥的真面目)(5)

脂砚斋说出了当时官场上收门生的不良风气,他的爆料恰好符合雍正三年莽鹄立奏折中的说法 。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被贾母隆重款待,并且带领他游览了大观园。刘姥姥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就是林黛玉的潇湘馆,刘姥姥夸赞潇湘馆“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如果刘姥姥是一个纯粹的农村贫苦老太太,她怎么可能知道上等书房是什么样的?刘姥姥提起书房,实际在提示林黛玉曾经是自己的学生。刘姥姥是贾雨村的变身,曹雪芹换一种方式来映射贾雨村的行径。

刘姥姥进荣国府是“打秋风”,这个关键词隐写了她和林黛玉的关系,刘姥姥就是依仗门生林黛玉的贾雨村的化身。

从全书结构来说

刘姥姥是为贾府配置的汤勤

《红楼梦》前一到五回都属于故事的引子和梗概,真正的故事从第六回刘姥姥进荣国府才正式开始。原著中有交代:

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

红楼梦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思维导图(看不姥的真面目)(6)

为什么要把刘姥姥进荣国府作开头?这是曹雪芹布局谋篇的大手笔。从结构上来看,《红楼梦》前五回都是故事梗概或引子。第一回贾雨村甄士隐的故事是全书的主线,正文的故事要顺着这个思路去理解。

甄士隐配一个贾雨村,贾雨村认了贾府的宗侄。贾雨村自此飞黄腾达、官运亨;甄士隐则祸不单行、家破人亡。

故事正文中,甄家变成贾府,那贾雨村幻化成那个角色呢?她就是被设置为全书“头绪”的刘姥姥。刘姥姥出场背后是王家,她的亲家王成和王家连了宗。她进荣国府的目标是找王夫人,王夫人现在已经是贾府的当家人。刘姥姥的背景设置和贾雨村是一个套路,都是认宗侄、套近乎。

结论

《一捧雪》伏贾家之败,刘姥姥是颠覆贾府的红楼版汤勤,是贾雨村的化身。母蝗虫游大观园暗喻大观园被洗劫一空,母蝗虫刘姥姥带领人马对贾府抄家灭门。

思考

重要的事情作者会反复说,刘姥姥带领人马的情节在哪里?贾府灭亡又是怎样隐写的?后期揭晓。

正是:

两宴不觉已深秋,惜春只如画春游。

可怜富贵谁能保,只有恩情得到头。

原创不易,感谢关注,青溪邀您:

共话红楼,同解其中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