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市场如何应对(行业内卷与正向回馈)

保契最近出了一篇文章,叫《保险内卷——降价》,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内卷市场如何应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内卷市场如何应对(行业内卷与正向回馈)

内卷市场如何应对

保契最近出了一篇文章,叫《保险内卷——降价》。

文章讲述的是保险公司同质化竞争的惨状,令大智很受触动,不过相比起保险公司,大智其实更关注的,是从业者或代理人。

内卷这个词,古而有之,本是一个学术名词,指的是在农业生产中,因为生产力的局限,土地资源有限,农民不断投入大量劳动以期获得产量增长,日益精细化,边际效益却递减。

究其本质,内卷实际上是一种无声无息的虚耗,是一种内耗式竞争,由于资源有限,竞争者众,大家都在假装努力,汗流浃背,感天动地。

当然,卷啊卷,你卷我,我卷你,到了最后,心都卷累了,还是没人有办法改变现状,只剩一地卷碎的心。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当前的经济确实遇到了一些瓶颈和卡脖子的地方,各行各业也都因为增量不再,竞争激烈,内卷严重。

不过,这些行业大多是在发展遇到滞缓的时候,内卷现象才会出现。

像我国保险业这种从头卷到尾,同时还一直处于发展红利期的行业,可谓是绝无仅有。

从这个角度来讲,保险业可真算是内卷之王了。

中国保险业是一个神奇的行业,明明潜力巨大,却又卷得飞起。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保险业其实一直都处于相应的高速发展红利期。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归功于过往国家成功的医疗社保兜底,商业保险在国内的覆盖率一直很低,即使是在国民保险意识崛起的今天来看,保险市场的未来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无论是瑞再、慕再,或者其他的国际知名保险研究机构,都认为中国在未来五年内,仍存在一个保险发展的黄金期,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增量市场。

这句话的意思,一方面固然是你的潜力无限,另一方面则是,目前你的市场化做得还是不够啊。

这就是为什么我国保险市场一直处于快速发展期(过往二十年增速基本跑赢GDP),但却一直是内卷化的重灾区。卷期长,卷力大,是行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早期的卷,是代理人的线下卷。

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商业保险市场仍处于蛮荒时代的时候,上百万的保险代理人就开始急戳戳地填坑,开始了行业最早的内卷。

不要迷信什么当时只有增量所以机会很好把握,也不要迷信站在风口猪都会飞这种话。

只要卷的人数上去了,什么神话都无计可施。

现在的代理人可能不太了解当年的情况,总认为当年展业是寻找增量的过程,业务很好做,代理人卖保险,就是扫扫楼,做做陌拜,打个cold call,保单就自己长了脚。

实际上,当年的代理人,卖保单就跟欠人人情求人帮忙一样。你看,我这个月业绩又要完不成了,大哥你帮帮我吧。态度很好,就是有点卑微。

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我国保险行业市场空间一直很大,销售人员一直很多,但是偏偏增量客户一直不多,乃至于大家经常互相抢客户,抢不到的就只能脱落、离职。

在资本和保险公司的营销压力驱动下,不同公司之间的代理人争相抢单,一个有需求的潜在客户可能会同时面临数名代理人。而产品与服务的同质化,又导致了各种乱象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拔高业绩和行业增长速度的同时,为行业形象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字面意思)。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胁之以灾,这十六个字构成了最早的保险展业画面,也是保险代理人最初的内卷画面,体现了早期我国保险市场最基础的、最残酷的市场竞争。

草莽时代之后,便是互联网和经纪人之间的竞争。

互联网很好理解,程式化、扁平化的过程管理,确实让很多客户很受用,而且效率高、流程便捷,对于某些标准化的定制保险产品,完全够用。

一般而言,如果行业能找到新的风口的增长点,内卷就会结束或者缓解。

然而遗憾的是,保险业是个例外。

还没起步多久的互联网保险,也遇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内卷,要说和以往有什么不同,也无非是从过去的线下卷,变成了现在的线上卷。

时至今日,铺天盖地的保险广告背后,是不断攀升的获客成本和不断被挤压的利润空间。流量的成本已经贵到只有头部的大鳄才能够享用,而且转化率一直走低,伴随的政策与监管风险却越来越高。

经纪人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这是一群有着更高业务水平、更好服务能力的人。面对这种卷卷不息的发展环境,他们中的很多人却做出了另外一种出乎预料的选择。

这种选择,叫做“佛系保险”。

这个名词在当下的保险经纪人队伍中颇为流行。大智也曾经咨询过几位同业。

中心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么几条:

一是主动克制,他们认为保险行业形象不佳的原因,主要在于不专业的销售黏着,铺天盖地但看着很Low的营销方式,让客户心生反感。因此,要采取主动克制的态度,尊重用户体验,以谨慎、专业和慢,不让客户反感,同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到销售结果随缘。

二是长期主义,核心在于业务开展要从服务入手的,不能急功近利,也不求速成,要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在这个过程中,抛弃短期思维,赚快钱捞一笔的理念。树立良好的专业化和靠谱化的保险服务人员人设。

三是咨询为本,即过往所有保险行业的市场行为,均为“产品驱动”,客户因产品与代理人建立联系,代理人因产品销售而获得发展,由此产生的保险营销闭环,即始终围绕增新减旧的基本法——成功经验强化固定模式——洗人头(自保件),是行业各种乱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行业健康专业的发展,还是要以产品销售作为基本导向,全面转向全面的服务咨询导向,专业的建议和服务也是构建保险经纪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

简而言之,就是以我的专业咨询和优质服务,等客户上门,之后再做口碑,做转介绍。我不是卖保险产品,我只是保险产品的搬运工与客户的服务商。

这个理念好吗,当然好,只不过,有一点点问题。

门槛有点高。

今年有一个流行词,叫“躺平”。

过去流行躺赚,现在流行躺平。仿佛一夜间,大家都失去奋斗之心,躺下不干了。

然而赤裸裸的现实确实,躺平也是有门槛的。大智见过无数人在网上发帖,问自己能否躺平,基本上都有相应的补充说明,比如存款XX,老家有几套房,或者父母退休金XXX。

从没见过有人说自己0存款,没车没房,老人抱恙需要赡养,然后还表示要躺平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佛系或者躺平,对人的硬性条件或者综合素质,都是有要求的,而且还不低。

那一部分追求“佛系保险”的经纪人,实际上很多已经处于我国保险代理人的金字塔顶,见惯了大场面,达到了大成功,自然就会波澜不惊。

然而对于广大的普通保险代理人,对于这帮学历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比65%,从业年限1年以内的高达54%的人,其实也并没有什么意义啊。

这部分人整体学历水平较低、自律精神与职业道德尚缺,境界也就没有那么高了,该卷的还是要卷,而且要更卷,卷死拉倒卷不死继续,导致当下行业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奇葩行为层出不穷。

保险业之所以会内卷,从来都不是有人愿意卷,而是每个人都被逼得不得不卷。

症结的核心在哪儿呢?

陈恳在《迷失的盛宴》一书中,曾经分析总结了三个中国保险业的“阿喀琉斯之踵”,即行业肌体的深处沉积的三个方面的矛盾,包括:

一、短期的资本与长期的行业

二、迅速做大的规模与行业形象的整体滑落

三、综合金融的梦想与保险分业监管的瓶颈

这三个矛盾,第一个关乎行业资质和准入,第二个关乎行业市场与营销,第三个关乎行业监管与发展,都是制度层面的矛盾。

但大智认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阿喀琉斯之踵”——人,或者从业者。

这个问题实际上许多研究者都进行过详细的论证,大智也写过类似的文章,比如:《中国保险代理人的“觉醒年代”》。

详细的论证在此不再赘述。大智想说的,其实是为什么我国保险业会如此地卷。

比较一组数据,就很容易发现其中的症结。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保险深度为5.09%、保险密度为1919元,均低于全球2020年平均水平(7.7%和约5313元)。

而作为世界第一保险强国的美国,2019年其保险深度为11.43%,保险密度约为28376元。

可以看出,我国当前的保险密度与深度,与2年前的美国和1年前的世界平均水平都存在着不小差距。如果叠加上人力的因素,这种差距就会更加明显。

截止2020年12月31日,我国保险代理人约为1200万人(其中代理人约900万,兼业代理、保险经纪和公估约300万人),而美国的保险代理人数约为34万人。

蛋糕比人小一圈,分的人反而多了好几十倍。

不卷就有鬼了。

不过,经过行业和监管部门的长期宣传,我国居民保险意识不断提升,保险市场覆盖率不断提高,未来保险市场还有巨大增长空间。

在此背景下,大智认为,我国的保险代理人发展前景还是良好的,但受政策推动,我国多家险企已经开始优化人力资源,未来优秀保险代理人发展空间依然较大,但部分专业知识、职业素养不达标的保险代理人将逐步被淘汰。

规模降低,分化发展,优胜劣汰,这可能确实是一种有效避免内卷的方法吧。

在接下来的文章第二部分,大智将为各位重点阐述脱离内卷、构筑正能量回馈的几条重点措施,敬请各位期待,让我们共同为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出谋划策,集思广益。

(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