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是怎么来的(究竟能发生什么)

滴答之间,一只苍蝇可以扇动翅膀约200次,一颗子弹可以穿越900米,一艘飞船可以飞行约8公里,一束光可以做30万公里旅行,全世界有可能出生4个婴儿…… ,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一秒是怎么来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一秒是怎么来的(究竟能发生什么)

一秒是怎么来的

滴答之间,一只苍蝇可以扇动翅膀约200次,一颗子弹可以穿越900米,一艘飞船可以飞行约8公里,一束光可以做30万公里旅行,全世界有可能出生4个婴儿……

或许,这些都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过,毫无规律地增加一秒,还是会让不少人伤脑筋。

最容易“受伤”的莫过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关领域。连续两次出现同一秒钟,计算机和服务器可能“无所适从”,电子邮件可能迷失“方向”,重要数据可能丢失……

有媒体报道说,最新增加的这一秒,已让巴西50%的网络碰到问题。而在上一次出现闰秒的2012年,Linux操作系统和Java应用平台未能幸免,多家互联网企业中招;澳大利亚航空公司的计算机系统“死机”数小时,被迫人工检查乘客登机;全球数十家航空公司使用的“阿马迪厄斯”预订系统出现故障,400多架航班延误……

有“Linux之父”之称的利努斯·托瓦尔兹曾对媒体说:“几乎每一次出现闰秒时,我们都会发现点什么。这真的有点烦人,因为这是代码基本上无法运行的一个典型例子,在正常情况下用户无法对其进行测试。”

随着与原子钟同步的计算机和服务器数量不断增加,3年来首次增添的这次闰秒,会让人们发现新的问题。更何况闰秒的发生并没有规律,增加闰秒的决定通常提前6个月宣布,因此对应闰秒的时间调整无法一开始就写在程序里或更早做好准备。

谷歌公司的解决办法是,把这增加的一秒分解成若干毫秒,逐步添加到系统时钟的更新中,以慢慢追上“原子时”,确保网络时间协议与调整后的时间同步,从而保证系统不会中断。亚马逊网络服务也采取了类似办法,将多出来的这一秒分散到数小时中,以保证其系统不受这一变化影响。

当然也有其他办法,比如像Linux操作系统一样,在协调世界时(UTC)时间23:59:59时重复数两次第60秒,或者像微软系统一样,忽略闰秒,在闰秒增加之后再让系统时间与UTC同步。

在那些需要精准对时的航天、通讯、电信、金融等领域,“搞不定”这一秒更有可能引来大麻烦。这也是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都“不带闰秒玩”的原因。

尽管互联网最易在闰秒中“受伤”,但互联网也从不缺少娱乐精神。有网站办起“闰秒”狂欢,或是让人们记录这一秒的生活瞬间;有网友凑热闹说,今天要早一秒下班,以平衡闰秒增加的工作量。如果你是“程序猿”,可能要为这一秒额外花很多功夫。可如果你今天过生日,快乐也会多一点。

编辑:郭贤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