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艺术的技巧(说话的技巧和艺术)

他认为,说话分三重境界。其中,高者忘言,中者慎言,下者巧言。

说话的最高境界是“忘言”,如禅宗教人“将嘴挂在墙上”;其次是慎言、寡言、讷于言。慎言是小心说话,小心说话自然就少说话,少说话少出错儿;寡言是说话少,是一种深沉或贞静的性格或品德;讷于言是说不出话,是一种浑厚诚实的性格或品德。这两种多半是天生的性格。

说话艺术的技巧(说话的技巧和艺术)(1)

孔子的老家曲阜,有一个故事,真假无从考证,大家不妨先听听看,孔子在故事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说话的最高技巧,注意不是林先生的艺术。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是哪位?他很自豪地说是孔老先生的弟子,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他心想,这人能提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学生纳闷,这问题还用问吗?于是便回答:“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唉你搞错了,四季!”

二人争执不下,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赢定了,于是带客人去见老师,正巧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这个学生快气昏了,他不敢马上反驳老师,客人急忙说:“磕头磕头!”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说话艺术的技巧(说话的技巧和艺术)(2)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的吗?他是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从来就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大家觉得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希望大家不要说这是真的,也不要说是假的,因为真假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不管真假,这故事对我们都非常有用,你会用这个故事,就可以多活十年。

你一定会奇怪,一个故事哪里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能让人延年益寿?不妨问问自己,没听到这故事前,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一定很生气吧,是不是非要争个面红耳赤,分出个高下里表。知道了这故事,现在还去争吗?心想那是三季人就不再往心里去了。

对任何人,任何事情当你要发脾气,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你就想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儿,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这个世界上三季人太多了,越是不懂的人,讲话声音越大,说得更直接一些,凡是声音最大的人,往往就是最不懂的人,如果真的懂,讲话声音不用那么大。

说话艺术的技巧(说话的技巧和艺术)(3)

《庄子秋水》里:夏虫不可以语冰。这句话对上面的故事是最好的注解,跟夏天的虫子讲什么冰?又怎么能讲明白,它连冬天都没见过,怎么能理解冰是啥东西?

非要和夏天的虫子解释冰,那人一定是昏了头。那平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和别人沟通才能更顺利呢?你如果问孔子,孔子一定说:你要见人说人话,见人不说人话,那不就是鬼话连篇;万一有一天你真的碰到了鬼,你讲人话他不懂,不讲鬼话又怎么能沟通呢?

孔子的这理论绝对不是投机取巧,而是随机应变。话不投机,不是半句多,而是不说也多,三十六计,走为上,不说或许是大艺术。

话要说得巧,就要说得少

言多必失,语多必败。

本视频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后台私信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