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交响曲(你真的了解莫扎特的交响曲吗)

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交响曲(你真的了解莫扎特的交响曲吗)(1)

西方音乐史是否就是教科书讲的模样?

西方音乐史是否只有一个版本?

让我们给你不一样的内容,

古典音乐意外史!!!


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交响曲(你真的了解莫扎特的交响曲吗)(2)

我们姑且用编年史的办法,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莫扎特的交响作品。目的是让大家能明白,“德国学院派、乃至出版商挑选剔除的作品,其实也在莫扎特眼中的交响乐之列”。

初期的交响乐

莫扎特最初的交响作品应该是1764-1765年,在伦敦创作的。当时满打满算他还是个八、九岁的孩子。就在两年前,六岁左右的莫扎特就展现出惊人的钢琴演奏天赋和音乐敏感性——给一个根音,他就能配上旋律,甚至能准确说出所有和弦……父亲便以培养神童的方式来栽培他,带他游遍了欧洲的宫廷。无论在哪,这对父子都能赢得掌声一片。之后父亲不再满足于偏隅一方的小宫廷,决定带着儿子进军欧洲的大皇室。这次旅行从1763年开始,为期三年半。旅行的目的有二:其一,为儿子的未来造势;其二,向更多的音乐前辈取经。

旅行到中程,父亲在伦敦病倒,卧床不起,本该早早结束的英伦之旅因此延期了很久。不过塞翁失马 ,长时间停留在英国,年幼的莫扎特得到了“王妃御用音乐家”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的赏识,从这位小巴赫处学到了奏鸣曲和交响曲的创作手法。

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交响曲(你真的了解莫扎特的交响曲吗)(3)

在英国的这段时间,莫扎特至少写了五首交响曲:

《降E大调K16》、《A小调K16a》(也有人说是雷奥博德·莫扎特“父亲”的创作?)、《D大调 K19》、《F大调K19a》、《C大调K19b》(遗失)。长期以来后人只发现了《降E大调K16》和《D大调 K19》这两首,最近《A小调K16a》和《F大调K19a》才出现——目前一共四首可以演奏。随后莫扎特在荷兰期间创作了两首(《降B大调K22》、《G大调K45a》)。这七首交响曲是他六岁至十岁间长途旅行中的作品。其中,最后这部《G大调K45a》是后人在蘭巴哈修道院发现的,所以被取名《蘭巴哈》。多数人以为此曲创作于维也纳,其实曲谱上有莫扎特的亲笔署名:1766年作于荷兰海牙。

此时,莫扎特的交响曲风跟自己的老师 J.C.BACH十分类似。就是我们说过那位克里斯蒂·巴赫——当时巴赫家族中有生之年唯一混得开,自己留学意大利,后来旅居英国的巴赫。所以他的作曲风格非常的“意大利”。这样的风格传给了年少的莫扎特,因此这个时期莫扎特的作品显得非常“时髦”。1782年,当莫扎特接到这位老师的死讯,还特意创作了钢琴协奏曲《A大调K414》来缅怀。可以说J.C.BACH影响了莫扎特一生——甚至最后的那首交响曲《朱庇特》(C大调K511)第一乐章的写法依旧有这位巴赫的影子。此时,七首初期的交响乐,全是“意大利”形式的三个乐章模式。但此时毕竟年幼,内容相对简单,其中奏鸣曲形式的创作还处于过度性质,即便有发展呈示部也只是几小节一带而过。

这里需要诠释一下莫扎特心中管弦乐团的配置:在传统的弦乐四声部(小提琴两把、中提琴一把、低音大提琴一把)上加双簧管两把、法国号两把——这样的配置莫扎特可谓“钟爱”一生,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随后不久他又添加了巴松管两把;以及小号或者是定音鼓(莫扎特一直是把小号当定音鼓来用的,而不是现在我们通常意义上铜管旋律性乐器)。双簧管是用来加强小提琴声部的,通常是随着小提琴一起演奏;法国号则用来增强和弦效果。

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交响曲(你真的了解莫扎特的交响曲吗)(4)

维也纳(少年时期)的交响曲

《F大调 K76》、《F大调K43》、《D大调K45》、《降B大调K45b》、《D大调 K48》。

这个时期的交响曲一共五首,此时的作品已经加进去了小步舞曲,从而构成了四个乐章。已经讲过当时交响曲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拿来当“序曲”用,而且是在音乐会开始前和音乐会结束之后分开演的。与意大利比较正统的“快-慢-快”三乐章交响曲相比,维也纳对于小步舞曲的热情更加强烈,所以在音乐会开始前的交响曲两乐章结束后,必须再加上一首小步舞曲——维也纳的交响曲为什么是四个乐章,这就是由来。莫扎特少年时期创作的五首交响曲也是按照这个要求来的,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五首作品单独归类了。

意大利的交响曲

莫扎特的父亲一直有这样一个强烈愿望,“必须在儿子十三岁之前,带他去一次意大利”,所以1769年十二月至1771年三月,这次历经一年零四个月的长途旅行开始了。

当时的莫扎特在德国已经是倍受赞誉的“神童”了,可在意大利却没有创出名头,这次长途旅行的目的和从前一样——为出名、也为了镀金。

不过这次旅行的最大收获是第一个目标超额完成了——意大利的音乐大老爷们深深被莫扎特的天赐才华震撼到:在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莫扎特听了绝不外传的秘曲合唱——阿列格里的《求主垂怜》,回到住处之后居然完全凭着记忆把谱子记录下来。这样前无古人的壮举让莫扎特赢得了罗马法王颁发的“骑士”勋章;另外他还在博洛尼亚音乐学院向马蒂尼学习对位法,顺利通过了极其困难的考试,取得了会员资格。有了这两项荣誉,就如同“丹书铁劵”在手,莫扎特在意大利可以畅行无阻了。

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交响曲(你真的了解莫扎特的交响曲吗)(5)

在意大利之行期间,以及第二年的米兰之行期间,莫扎特创作了以下这些交响曲:《D大调 K73l》、《D大调 K73m》、《D大调 K73n》、《D大调 K73q》、《G大调K74》、《降B大调 K74g》、《C大调 K111b》、《C大调 K112》,这些作品基本上采用意大利形式的三个乐章,也有带着小步舞曲的四乐章作品,不过这是莫扎特返回萨尔斯堡之后为了满足当地听众而后补的。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有那种第一、二乐章不间断演奏的作品,这是深受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影响。

此外还有两首歌剧序曲 《D大调K74a》(《本都国王米特拉大帝》序曲)《D大调K111a 》(《阿斯卡尼奥在阿尔巴》序曲)。其中《本都国王米特拉大帝》序曲是最早具备三个乐章的作品(当然篇幅真的很小);《阿斯卡尼奥在阿尔巴》序曲开始时候是一个乐章,后来将歌剧第一幕中的两段优美旋律:行板(三美神之舞)、急板(合唱及舞蹈)加了进去,成为三个乐章。

这些作品单单从乐谱上就能看出意大利人那种乐观的气质,从第一个音开始就充满欢乐。这是年少时候莫扎特的创作风格,也是完全遵照父亲的意思而为。我们说过,十八世纪音乐家是不能为自己心中的艺术而艺术的,他们要满足听众的喜好,这是铁律——连莫扎特也不能武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