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素材内容结合知识点设计问题(材料素材和题材)

针对素材内容结合知识点设计问题(材料素材和题材)(1)

昨天在课程《简书写作者入门指南》里讲了关于素材库的建立原理。今天想想,其实这个说法不够准确,我们的仓库还称不上素材库,顶多算是杂乱无章的信息,要想形成素材库,还得进一步加工、分类和改造。

有个学员反映了这么一个问题:“我就是属于那种可以写一些随笔情感类型的人,但是每次看完一本书就特别想写书评,而且感觉也有特别多的内容值得写,但是写出来总觉得很杂没有深意也没有读的欲望,能不能给点意见呢?”

我今天又仔细地回想了一下,当时的回答不够严谨和准确。不少人都是这种灵感型写作者,但写出来东西后总是很杂没有深意也没有读的欲望,问题出在哪里呢?


三、选材的原则

由素材提炼成题材的标准,也可称为选材的基本原则,共有三条:切题、典型和新颖。

①切题

就是能确切地表现主题。即,文中所用的材料要符合主题的需要。材料的内涵和主题的意义要相一致。

怎么处理呢?要做到“三爱”:

一是,能突出主题的材料 要“爱”(要详写);

二是,与主题有关的材料 要“爱”(要略写);

三是,与主题无关的材料要“爱”(不写、舍弃)。

②典型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对材料要“百里挑一”,精益求精。要选择“典型材料”来写。

所谓“典型材料”就是能从某一方面,最具有表现力的材料。

“典型材料”有两层含义:

一是,要真实(必须符合生活和艺术的真实);

二是,能够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深刻说服力的材料。

材料越典型,文章的主题就表现得越充分,越感人;说理越透彻。

③新颖

新颖即新鲜。材料不落俗套,要具有时代气息。

要在熟人熟事中,取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做到“熟中见新”。要表达新鲜活泼的思想,使文章有魅力,避免一般化。

怎样才能使材料新颖?

首先,充分运用写作第一性原理中的“热点”和“猎奇”要素,以这两种视角去搜集素材。

其次,要挖掘表达潜力。对材料要善于用语言,精描细刻,突出其“新”。


四、怎样取舍材料

取舍材料还应做到下述六个方面:

一、取亲历,舍传闻;亲身经历,而非道听途说;

亲身经历的事情,稍加回忆,就历历在目,容易写得具体、生动。而道听途说的材料,写成文章,破绽易露。

二、取新,不取旧;新鲜有趣,而非过时旧闻;

写文章在选取例子时要选新颖的,最近发生的例子,这样更能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取小,不取大;以小见大,而非泛泛而谈;

一粒沙中见世界。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没有人会喜欢高谈阔论假大空的“梦想家”。

四、取少,不取多;以少胜多,以精逞强;

能用一个例子说明的道理,就绝不用更多例子去阐释;选取典型的例子,更具有代表意义。

五、取实,不取空;具体实在,而非抽象笼统;

写的材料要具体实在,不能空洞乏味。常见的问题表现在许多写作者喜欢一开始引一大段古文或名人名言,我之前也犯过这种错误,直到有一天一个读者告诉我,我开头那些大段引用都没有看直接跳过了,我才发现,原来自己附庸风雅了,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六、取深,不取浅。思想深厚,而非不痛不痒。

思想深度指的是能以更加多维的视角看待一件事情。如果写的素材还是只停留在事物表面,那么不要也罢。


总结和反思

材料、素材和题材,你的知识库处在哪个阶段?对于已有的信息我们要有足够辨别的能力,这也是我一直倡导的理念:打造自己的素材库需要辨识力,即比较性思维。

只有找出了不同,你才能体会事物的共性,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这个世界,去体验多彩的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