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

原创:翟基生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1)

武穴市铁道兵战友寻找郑永海同志亲人的纪实

“给亡故者英灵以告慰,给其亲人以慰籍,给历史永远以交代”。一次特殊为一位铁道兵亡故者寻亲行动,在鄂东铁道兵四师武穴市战友联谊会组织下有序展开。

一项特殊的任务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2)

2021年12月27日14:44时,王民立战友在“铁道兵战友网文学创作中心”发帖:“战友们,有件事拜托大家,有没有认识重庆梁平县、浙江衢州市龙游县、湖南双峰县、湖北武穴市、甘肃天水的战友,我们想查询五位在清绿铁路建设时亡故者的入伍信息,包括入伍时间、家庭地址,家里还有没有亲属。可是这五人还没有找到亲属,拜托大家,一定帮忙!谢谢!”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称赞战友王民立“女兵讲历史”又在实施“爱心行动”。

1970年12月从广济县(现武穴市)入伍的翟基生,第一次听说家乡还有比他入伍更早的铁道兵战友,便立即告诉同在“文创中心”群的王民立战友,说自己是湖北武穴市(原广济县)人,现住在北京,并将寻找郑永海同志亲友(后人)之事,打电话让原武穴市副市长(与翟基生同年入伍的战友,下同)郭西侯、武穴市铁道兵战友联谊会会长刘德华战友、原武穴市民政局副局长鲁植贵战友,请他们三人共同去落实。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3)

刘德华等三位战友立即爽快地接受了这项特殊任务,并说都是铁道兵战友,义不容辞,表示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项寻亲任务,为郑永海同志无名墓有一个好的归宿作一份贡献。

会长刘德华当晚向铁道兵四师武穴市战友联谊会各分会长微信发帖:

“各位会长:晚上好!

以上是翟基生战友发来的信息。想必各位会长都看到了。为了使我们铁道兵郑永海同志有一个完整的入土归宿,请各位会长帮助寻找在本地五十年代以后参军的亡故,牺牲的军人情况,先海选后再逐一筛选确定。有信息请相互转达,发动各战友帮助寻找。这两天我与西候、植贵两位领导到相关部门去查找资料后再汇报给各位会长。拜托各位会长了!谢谢!”

一项特殊的寻亲任务即将展开。

当王民立战友从翟基生反馈的家乡战友寻找行动信息时,她高兴地说:“太好了,铁道兵的人出动了,效果就是不一样!感谢武穴的战友们!”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4)

△战友们到武穴市档案局查寻。照片左起:刘堂柏、郭西侯、刘德华、鲁植贵。

迅速行动寻找

2021年12月28日8时,铁道兵四师武穴市战友联谊会会长刘德华,与同年入伍的战友、原武穴市副市长郭西侯,原武穴市民政局副局长鲁植贵一行三人,由郭西侯战友亲自驾车前往武穴市档案馆、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人武部三个单位,分别进行查阅有关郑永海同志的档案资料。

武穴市这三个单位领导很重视,立即调档细找,遗憾的是均没有找到郑永海同志的相关信息和档案原始资料(含相关证件和领取抚恤金资料)。武穴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相关领导,答应将翟基生战友转发的相关信息发至省厅,协助查找。

与此同时,铁道兵四师武穴市战友联谊会各分会长积极响应,也纷纷行动起来,发动各分会战友在各自乡村逐一查找郑永海同志的相关信息。

如今网络空间传播迅速,田镇分会会长李均友利用原在该镇工作的优势,发动各村书记帮助寻找;四望分会会长刘堂柏更是身体力行,从几十里外乘公交车,辗转赶到武穴城区一同参与,又不辞劳苦返程到距城区三十公里外的郑永海同志的老籍梅川镇郑豪村查阅郑氏族谱。其他各分会长也都在积极开展寻找郑永海同志的相关信息。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5)

照片左起:魏中良访问后与郑泳保、蔡桃珍合影。

家住樟树下村的魏中良战友,从战友群得知寻找郑永海同志亲人的信息后,想起了小时候自己曾所说过邻村陈贵垸有个叫“海子”的当兵人淹死的事。

是不是郑永海?带着疑问,12月28日一大早,他便骑着电动车,不顾寒风刺骨,赶到疑似郑永海(谐音同名)的哥哥郑泳保家中寻问打探虚实,见到郑泳保夫妇(因郑89岁,生于1932年),说话又不利索,在不断的咨询交谈中,郑泳保说郑永海是他的亲弟弟,弟弟当兵时因一次到水中捉野鸭,被山上冰块掉下来淹死的。

并告诉他的老伴原是家里抱养的童养媳,父母按家乡习俗给郑永海定的未婚妻,因后来郑永海当兵淹死,就嫁给了郑泳保,并生育二儿一女。

魏中良战友获得这一初步线索,喜出望外,便立即打电话告诉翟基生,又告诉战友群的群友们:“找到了!找到了!”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6)

当日10:25时,陈连奎战友在群里发帖:

“@翟基生战友:上午好!对寻找铁道兵亡故者亲人一事,刚才魏中良战友打电话来讲,郑永海同志家里有后人,说是中良隔壁垸的,他今天早上去了一趟,有这事,具体你跟中良战友联系。”

翟基生因手机占线,一时联系不上。住在大金镇农村的刘堂柏战友听说后,终于打通了翟基生的电话,并丢下正在管理30多亩油菜地的浇水农活,搭乘公交车到武穴市,与魏中良和刘德华等战友会合,参加如何进一步为寻找郑永海同志亲人的核实工作。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7)

照片为战友们在郑永海哥哥郑泳保家访问

反复查核寻证

刘德华会长说:“只要有百分之一的线索,我们会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去考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8日下午,刘德华、鲁植贵、魏中良、刘堂柏战友一行打的,由魏中良战友带路,直奔武穴市武穴街樟树下村陈贵垸49号,到郑泳保家进行家访,寻找与郑永海同志生前相关的情况。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8)

左为刘德华会长与右郑△左为刘德华会长与右郑泳保交谈情景。泳保交谈情景

郑泳保,1932年出生,身体尚健,是一位有五十多年的老党员。但听力不佳。讲述了他弟弟郑永海(郑泳海?),当兵参加了抗美援朝,回国后没有回家,没有信息。

在郑永海他母亲健在的时候曾收到过县政府告知他弟淹死在甘肃的消息,还将郑永海同志的遗物、几件破衣服、勋章、笔记本等送至他家,并发给了“光荣家属牌”,其母亲健在时还享受了光荣家属的待遇。“光荣家属牌”随着房屋改造搬迁遗失了。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9)

郑泳保的妻子蔡桃珍,1942年1月2日出生。原是郑永海的童养媳,因郑永海长期无信息,所以就嫁给了郑泳保,生育一女二男。刘德华一行也与郑泳保的女儿郑小琴见了面,留下了联络信息。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10)

△战友与郑泳保夫妇合影。前排左起:刘德华、郑泳保、蔡桃珍、鲁植贵;后排左起:刘堂柏、魏中良。

在走访中得知樟树下村与郑永海一同入伍的战友郭熙贤健在时,刘德华他们一行又及时前往探访。

郭熙贤老同志神志不清。只是回忆当兵时曾到过朝鲜,后来随54军……退伍后被安排到大庆油田工作。后私自回家丢了大庆油田的工作,最后在市建材厂工作退休。但未享受参军、参战的相关待遇。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11)

△刘堂柏战友驾驶农用车去郑豪垸查郑永海同志的家谱

因“郑永海”与“郑泳海”名中“永”“泳”谐音仅一字之差,刘德华会长委托同行的刘堂柏战友前往梅川,到郑泳保的老家郑豪垸,去查他的家谱,以求证实。

刘堂柏战友接受任务,立即转乘公交回到大金,驾驶家用电动车导航前往30多里路,去梅川镇郑豪垸找到村民提供的郑泳保的家谱,根据2012年郑氏家谱上记载,查证有郑润海,生于1935年,其他无记载。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12)

△郑氏族系大典(家谱)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13)

△郑氏族系大典中,记载“郑润海,生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乙亥,时失考。”其兄“泳保”是亲兄弟关系亦有记载。

刘堂柏战友已是古稀之年,不辞劳苦,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念及铁道兵战友之情,精神感人。

当翟基生说他辛苦啦,刘堂柏却说:“我们不谈辛苦,和郑永海相比我们太幸福了!”

28日晚,翟基生又与魏中良战友视频,详细了解魏中良访问郑泳保的具体交谈情况,并请他抽时间再去找郑泳保谈谈。

29日晚,魏中良战友第三次来郑泳保家寻访,恰巧郑泳保的小儿子郑红松外出打工回来了,女儿郑小琴也在场,翟基生就相关事项同郑红松、郑小琴通过视频作了勾通交流,互留微信,方便联系,告诉他们继续去找当年同郑永海一天入伍的健在战友,看他们有没有知道郑永海的情况,作进一步核实。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14)

△郑小琴与老兵周中颐留影。

30日晚7时,郑红松与郑小琴前往家住武穴市刊江处直保康路50号,找到与郑永海同年当兵的战友周中颐,他是1937年7月出生,1956年2月入伍。

在老兵周中颐家,郑红松立即与翟基生视频,翟基生问周中颐是否认识郑永海?

周说:“认识,熟悉。我们从武汉上的火车,一路到朝鲜的,新兵连是一个连队的,后来分开了,我在134师……1961年1月从兰州退伍的,听说过郑永海在部队牺牲了,具体情况不清楚。”周中颐还保存一枚和平纪念章和“光荣军属”牌。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15)

△郑红松与老兵周中颐留影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16)

△周中颐获得的朝鲜和平纪念章

郑红松在周中颐家时,还让翟基生与周中颐视频,见到老兵周中颐有“和平纪念章”,翟基生就告诉郑红松晚上回家后,一定要让他的母亲仔细找到郑永海获得的“朝鲜和平纪念章”等遗物,翟基生认为“和平纪念章”等不可能丢失。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17)

△老铁道兵郭太福(左)与郑红松合影

随后,郑小琴和郑红松又到江家林村湖下垸93号,找到郑永海同志生前另一位战友郭太福。

郭太福,1936年6月出生,1956年入伍,与郑永海是一个连队的,当过铁道兵,同周中颐、郭熙炎等都是同年入伍的战友,知道郑永海是在甘肃一个黑河里捉野鸭被山上冰块落下砸了淹死的事,郭太福是1960年转业的,获得“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18)

△郭太福获得“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19)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20)

31日中午12时,郑红松的母亲蔡桃珍,终于找到了郑永海的遗物:一枚“和平纪念章”、一枚“劳卫制证章”、一个笔式“郑永海”私章和一个布袋,是郑永海的母亲离世前交给蔡桃珍保管的。

郑红松当即与翟基生视频,让郑红松拍照他母亲蔡桃珍手拿郑永海生前遗物,并分别将遗物拍照后发给翟基生。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21)

△郑永海同志的遗物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22)

△郑永海同志生前获得的“劳卫制证章”(左)和“和平纪念章”(右)。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23)

△郑永海同志遗物:郑永海(笔式)私章。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24)

△照片左起:魏中良、老兵郭太福、郑永海侄女郑小琴、刘德华会长,2022年1月5日中午在访问时留影。

2022年1月5日上午10时,刘德华、魏中良战友前往郑永海生前战友郭太福家,再次访问老铁道兵郭太福,问郭太福知道郑永海淹死后埋在哪里(位置)?

郭太福讲:“因为与郑永海是老乡+战友,他淹死的事我知道,我当时在师机关司令部,郑永海在连队,他淹死应该在黑河清水向北60公里附近,听说他淹死时找了好几天,我没有参加他的追悼会”。老兵郭太福还出具了证明。

中午12:05时,刘德华邀请郭太福、郑小琴等共进午餐,魏中良还让老兵郭太福与翟基生视频,翟基生又问郭太福有关郑永海淹死埋的地址情况(同上)。

一次特殊为铁道兵亡故者郑永海同志寻亲任务,惊动了铁道兵四师武穴市战友联谊会的众战友;一帮奔古稀之年的战友,虽然与郑永海同志素不相识,但个个都为寻亲之事所想所急,忙前忙后。

战友们心怀对郑永海同志的崇敬和爱,满怀战友之深情,郭西侯战友丢下含饴弄孙家事、刘德华战友安排他人照顾自己久病的老伴、刘堂柏战友放下农活主动参与、魏中良战友三次到郑泳保家上门咨询,齐心协力在第一时间找到郑永海同志的亲哥哥郑泳保。

随后翟基生战友于29、30、31日分别多次,在北京通过视频和电话指导郑永海同志的侄女郑小琴和侄儿郑红松姐弟俩,分别到江树林村和武穴街保康路上门拜访郑永海烈士生前的战友周中颐、郭太福,协助拍照录视频,掌握了寻亲落地傍证,终于使这项有意义的特殊寻亲任务划上了句号。

“女兵讲历史”王民立战友感动地说:“铁四师的老兵为铁十师的战友寻找亲属,而且有计划有组织,在三个小时的时间就找到了!这体现了铁道兵老兵的军人作风军人速度!这体现了铁道兵的团结,铁道兵的行动力!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不论是退休的领导干部还是正在农田耕耘的农民,一声令下立即行动,放下农活,开上自家农用车就出发寻找,哪里像老人!老兵老兵,是祖国的栋梁,若有战召必回,不是一句空话!非常非常感动!向铁四师的战友们学习致敬!”

鲁植贵战友赋诗:

辛丑隆冬暖意浓,忙坏一群铁兵人,

酒泉卫星宇宙中,不忘当年筑路兵。

京城战友翟基生,武穴寻找亡故亲,

抗美援朝铁道兵,回国又战酒泉城。

亡故埋骨荒野中,家中音信无处寻,

只知当年铁道兵,急需战友找亲人。

武穴有群铁道兵,战友情谊似海深,

放下家务弄孙事,参与全市找人中。

联系政府部门查,五更骑车到农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将亲人找到家。

寻亲初步结论

由于史料不全、年代久远、信息交通不畅和地方方言等多种原因,导致郑永海(郑泳海)同志亡故几十年无法确认亲属,期待权威专家为郑永海寻亲画上圆满句号,还郑永海同志墓“无名”到“有名”的真实身份。这也是郑永海哥哥郑泳保全家人多年来的心愿。

根据铁道兵四师武穴市战友联谊会会长刘德华等战友上述寻找情况,以及郑永海侄女郑小琴和侄儿郑红松访问老兵等情况,一致认为:

1.可以提供寻找郑永海烈士亲人落地线索及

①郑永海同志的哥哥郑泳保住址。

②郑泳保次子郑红松手机/微信,郑泳保女儿郑小琴。

2.郑永海名字中“泳”字为谐音。经查其家谱为“润海”,应为“永”“泳”“润”同音或谐音字,在五十年代农村人普遍没有文化,加之家乡口音较浓,不会讲普通话,以至“永”“泳”“润”不分而造成的。名字不同,也许是在当兵时写字方便,去掉了“泳”字三点水边旁。调查了解初步认为“郑泳海”“润海”均为郑永海一人。

郑永海同志生前留下的一枚“和平纪念章”、一枚“劳卫制证章”、一个笔式“郑永海”私章和一件网状袋遗物,更加有力的佐证了“郑永海”。

3.获得了与郑永海同年参军的战友证明。经过深入调查咨询与郑永海同年入伍、且健在的战友周中颐、郭熙贤、郭太福3位老兵,他们均分别证实自己是与郑永海于1956年2月入伍的,并且新兵连还是在一个连队的,后来分开了。于1958年从朝鲜回国的,到西北兰州后退伍的。特别是老兵郭太福与郑永海在铁道兵部队时,对郑永海淹死之事非常清楚。

这就进一步证明,郑泳海就是郑永海同志,郑泳保是郑永海的亲哥无疑。因此,寻找郑永海同志亲人、即其亲哥郑泳保,已经找到并经三位老兵口述充分证实(录像视频)。

4.建议:趁郑泳保同志身体健康,是否请求来人做dna鉴定?因郑泳保已是年近90岁老人了,有很多的不确定困素。或者委托武穴市相关部门取样寄过去,这样就方便快多了

2022年元月15日,从酒泉卫心中心退伍军人事务部传来喜讯,将对郑永海同志的亲哥郑泳保及其侄儿郑红松等做dna鉴定,相关事宜正在筹划中。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25)

  翟基生(快乐人生)在“慧空”《只要我们还记得~他们永远都活着~当年他们为了我们牺牲~现在请为他们做一件事!》美篇留言。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26)

寻找郑永海同志亲人相关情况,随时与铁道兵十师“女兵讲历史”王民立战友互通信息,得到她专业性指导寻找查证助力,并在“慧空”美篇内留言,见截图。

附 王民立战友帖:

郑永海同志的亲属按照通常途径也没有记录,于是只好求助铁道兵战友网,从下午发出求助信息,铁道兵战友网文创中心的志愿者翟基生战友看到后,发现郑永海是他的同乡,虽然翟本人在北京,他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当天晚上就联系上了家乡的战友们,第二天一大早他的战友们就行动起来,三个小时就找到了郑永海的亲属,简直是神速!

铁道兵战友的神速我几次领教过,究其原因,我认为:

一是铁道兵虽然撤编了,但是队伍没有散,心没有散,每个省每个县,只要有铁道兵的地方,就会有铁道兵战友联谊会;

二是铁道兵战友非常团结,翟基生和他的战友们是铁四师的,需要寻找的郑永海是铁十师的,但都是铁道兵战友,一有需要大家马上行动不分彼此。为什么这么团结?因为铁道兵是和平时期牺牲最多的兵种,不论哪个师当年施工条件都非常艰苦非常危险,所以大家都非常团结;

三是铁道兵战友对烈士非常尊重,有些人不理解,认为他们牺牲的不是炸碉堡拦惊马那么英勇,用得着那么宣传吗?凡是到过当年的施工连队的人就不会这样认为了,不论是否牺牲,凡是在施工连队干过的都是英雄!

有人认为病故的还用这么宣传吗?现在退休职工去世后还有二十个月的抚恤金,当年病故的战士只有一次抚恤金,都是人生父母养的,谁家父母养大容易吗?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27)

出镜:本美篇涉及人员(授权发布)

照片:刘德华、鲁植贵、刘堂柏、郑红松等提供

文字:翟基生(快乐人生)

2021年12月30日

91岁老兵寻找救命兄弟(众战友给力寻亲)(28)

来源:老兵原创之家

责任编辑:梦醒

编发:铁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