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以立品为先读书以潜心为要(学而1:人生三件大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做人以立品为先读书以潜心为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做人以立品为先读书以潜心为要(学而1:人生三件大事)

做人以立品为先读书以潜心为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并且在适当的时候“习”,你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喜悦。同门学子从远方过来,你会感觉非常快乐。别人不理解,心中并没有怨恨,你就是一个君子。

这里的学,原意是儿童启蒙的意思,后来泛指接受教育。习,原意是指鸟儿在阳光下练习 飞行,这里引申为复习,练习的意思,也就是反复地“学”,所以现在习惯性把两个字放在一起,称为学习。

有朋,是友朋的意思,指同门学习的子弟。

君子,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

所以孔子这三句话强调了三件重要的事:学习,交友,修身养性。三件事都与心态有关系,因此也称孔门三乐。文中虽然是反问句,目的是为了引起弟子的思考,表达的其实是肯定的意思。并且这三乐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把三句话连成了一个整体,读来感触很深:第一句讲个人学与习因为有所得而愉悦,第二句讲学有所得的同门子弟一起坐而论道互相精进非常快乐,第三句讲交流的过程中即使对方不了解不理解自己的想法也不会心生怨恨,依然保持君子风范。

从孔子的这三句话我们能领悟到什么呢?

第一,注重学与习,学习让人心灵愉悦。人生活在世间,无非要处理好两件事:生存和发展。生存是活下来,活得好。发展是活出价值,活出意义。这就需要人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技能除了少部分是天生的本能以外,大部分都是后天学习得到的。学是从不会到会,从不懂到懂。习是在学的基础上的精进,做到更加熟练更加深刻。你会发现你擅长的东西都离不开反复的学习和练习,即使是那些你很有天赋的事,你仍然要不断地学,习。

当然,学习的过程可能很辛苦,甚至经常失败,但是最后的结果会让人体会到内心的成就感满足感这种激励会让人忽略学习过程的苦,坚持到最后。比如小孩子蹒跚学步,每天不知道要摔多少次,为什么他不放弃?在地上爬多简单?他之所以能坚持,是因为站立行走让他感受到无比的快乐,所以他宁愿一次次摔倒甚至摔疼摔哭,他还是要学。我们其他的学习都可以以此类比:你能坚持学习,都是因为最后的结果是你想要的,那种满足感成就感价值感激励你去克服一切困难。反之,当你放弃学习,是因为那个结果无法对你形成足够的激励,即使是很好的结果。

除了必要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外,特别要强调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学习。文化在塑造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心理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个人的心理,思维,观念对他的为人处世又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传统文化,历经几百上千年的洗礼,里面的智慧、哲学更具价值。经历越多,体会就越深刻。

第二,注重交友。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交朋友是正常的社会需求。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择友是有标准的,最好的朋友是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追求,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朋友,他们会成为你生活中的挚友,事业上的伙伴,和你在人生路上一起摸爬滚打,一起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而那些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称兄道弟的所谓朋友,还是尽量远离吧,他们对你的生活对你的成长毫无用处,一旦交友不慎,反而会带来麻烦。

我因为不想在单位庸庸碌碌一生,考虑了半年以后选择辞职,一头扎进互联网。互联网很热闹,到处都是不同的项目,制度五花八门,听起来都是赚大钱的机会。听完课到饭点了就去吃饭,喝酒,K歌,大家称兄道弟玩得不亦乐乎!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就这样在跑项目,做项目,项目崩盘,再跑项目。。。。。在这样的循环中度过了。几年下来才发现,互联网这个圈子其实到处都是陷阱都是挖好的坑,真正的好平台少之又少,所以你赚钱的机会也就微乎其微。而互联网里的人呢,贪婪,无知,侥幸心理,虚伪,自欺欺人,顽固不化,真正清醒的人很少。当你和他们吃喝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挺开心,但是当你理性思考人生的价值时你会发现,那些吃喝几乎毫无意义。我已经退出那个圈子快一年了,除了个别几个能聊到一起的偶尔联系一下。当我静下心再翻开《论语》的时候,我才明白这几年之所以做了很多错误的选择,和错误的人在一起浪费时间(没有贬低别人的意思,只是发现于我无益。),其实就是缺少智慧。智慧是源头,它决定了你的分析判断,决定了你的选择和行为,最终决定你的结果。

第三,注重修身养性。每个人都有责任提升自己的品性,格局,因为这样你会有更好的人生体悟。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说的不仅是权势地位,也包括人的格局,境界。而且,如果一个人的格局境界不够,那么他的权势和地位也不会长久。

如何修身养性?或者说怎么才算有格局有品性?孔子说只要你能做到不被人理解时心里没有怨恨就可以了。看似简单的事,其实很难做到。被人理解被人尊重其实是每个人内心的需求,这会让人在群体里找到存在感。一旦没有得到理解,人们会感到失落郁闷,尤其是你固有的或者经过思考形成的看法,更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以此体现你的价值。如果没有得到你想要的认同,你会生气,愤怒,甚至发生争吵。即使你性格比较好,或者比较理性,嘴上没有计较什么,但是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而如果是你的朋友不认可你的时候,这种情绪就更明显,你会觉得朋友不支持你,甚至不给你面子。所以说,想做到孔子所说的“不知”也“不愠”,你的心胸一定是很开阔的,格局,境界一定很高,才会这样轻松,自在。说到底,不愠就是心里容得了人,容得了事,不是被动的容忍,而是主动的包容。朋友之间做到不愠,你会多很多朋友,人生的路会越走越宽;夫妻之间做到不愠,会减少很多无谓的争吵,会多很多幸福的家庭。

所以,请记住这三件事:学习,交友,修身养性,学会聚焦,做规划,执行以及检查,不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耗费时间,这就是智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