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避五毒的寓意(俗语端午节后)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过完了,三天小长假也过去了两天明天还有最后一天,上班的人们又要准备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端午避五毒的寓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端午避五毒的寓意(俗语端午节后)

端午避五毒的寓意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过完了,三天小长假也过去了两天。明天还有最后一天,上班的人们又要准备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了。

不得不说这两天的气候变化,实在是令人捉摸不透。昨天白天气温高达三十一度,回到农村简直热得受不了。可到了晚上,立刻就大雨倾盆了。

一直到今天上午,大雨都没有停下来。可到了下午呢,又是火辣的太阳当头照。这样的气候变脸,实在令人措不及防,如果不注意添加衣服,感冒的可能性太大了。

古人云,这“端午节后,五毒皆醒”,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之后,有五种被称之为“毒”的动物全部都苏醒了,既然如此,我们平日里可就要多注意了。

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了,古人通过俗语的形式流传下来的“五毒”,究竟是指的哪五种动物呢?当我看完答案之后,有一种动物名列其中,实在是令人感到很意外。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五种被古人认为是“五毒”的动物。先来看看排名第五的是什么?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影响,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也不尽相同,南方一些地方民俗认为每年夏历五月端午日午时、五毒开始孽生,于是便有了避五毒的习俗。

被排在五毒最后的是蟾蜍,这种动物十分常见,它和青蛙体型差不多,都会吃虫子。但它长相比青蛙要丑很多,全身上下都是疙瘩,而且还有毒性。好在蟾蜍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除非是自己受到威胁,不然是不会对人类构成威胁的。

也就是在它们的这些丑陋的疙瘩里面,藏着毒腺,释放出来的毒素和令人恐惧的蛇毒不相上下。端午节已经过了,秧苗也开始生长了,蟾蜍也苏醒了过来,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了。

接下来是被人们排在第四的壁虎,从小我们就听到了这个名字,而且也知道它本身是没有毒性的。可在俗语里面,壁虎却成了五毒成员之一,这着实令人很意外。

但能够被古人列入五毒,那肯定是有原因的。壁虎作为有毒动物之一,着实有些冤枉。它之所以令人生畏,那是因为它有进入人耳朵的历史,夏季来临后,很多飞虫都苏醒了,在报道中会出现很多人,就是因为虫子(比如苍蝇)飞进耳朵里,然后令人痛不欲生的案例。

医生建议,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能用挖耳瓢去掏,这样只会让它们越来越深入我们的耳朵内部,最后很难处理。应该用菜籽油等滴入耳朵,直接让虫子窒息而死,然后再倒流出来。

壁虎这种动物就是因为有了前科,而古人又没有什么好办法处理,所以就对这种动物有了一种恐惧的心里,直接把它给放进了五毒里面。

排行第三的是蜈蚣,这种生物长得比蟾蜍还难看,脚特别多,所以又被称之为百足虫。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龙。

它这长相,也难怪会被列入五毒之中,虽然有毒性,但对于人类而言,蜈蚣成为了不可多得的中药来源。

排名第二的是蛇,这种动物想必不用再多做介绍了吧。滑溜溜的身子,加上弯弯曲曲的行进方式,还有吐着舌头的捕猎方式,加上不同的毒性,简直让人一身鸡皮疙瘩。

可即便是这样,蛇也只是排在第二,排在第一的是大名鼎鼎的蝎子。自古就有“毒蝎子”的叫法,即便毒性很大,可遇到了人类,它们也只能出现在中药名录里面,其次就是在食谱里面。

蝎子有驱风,镇惊及攻毒的功效,在我们知道的中药方子里,就有多达100余种会出现蝎子的身影。这也从侧面可以看出蝎子的价值所在,但在云南等地,蝎子直接变成了名小吃,那被油炸过的模样,实在令人流口水。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一年四季,轮回变换。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难逃节气的控制。端午节之后,这被称之为五毒的动物,已经开始频繁活动。它们本身就毒性,或者是容易对人类造成伤害,所以在日常出行中,要格外注意,不要因为疏忽大意而被毒倒。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