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子周游列国有感(我读列子天瑞)

#创作挑战赛#

列子天瑞篇第 3 个故事:天地物圣 各司其职

天瑞,天地之灵瑞的意思,英文译为 Heaven's gift。

读孔子周游列国有感(我读列子天瑞)(1)

子列子曰:“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故天职生覆,地职形载,圣职教化,物职所宜。

全:perfect in every direction

这一段讲的是天、地、圣人、万物都不是万能的,都各司其职。

天的职责是生覆(produce and shelter),生是生育,覆是覆盖,即覆育生命。

地的职责是形载(shape and support),即承载万物。想起坤卦之厚德载物

圣人的职责是教化万物(teach and influence)

万物的职责是”所宜“(conform to its proper nature),即所适宜做的事情,就是做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做的事情。

大家都各司其职。

然则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有所否,物有所通。何则?生覆者不能形载,形载者不能教化,教化者不能违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

既然是各司其职,则必然是各有所短或所长了,不然就啥都能做了不是。

易经说,天尊地卑,然而,天虽然高高在上却也有短处,地虽然在下位却也有长处,圣人也有其缺点,普通的万物也有各自的优点。

因为,天覆养万物,却无法承载万物;地可以承载万物,却无法教化万物;圣人可以教化万物,却不能教化其违逆事物的性质,事物的性质一旦确定就不能超出本位。

这最后一句我的理解是,万物都有自己的”所宜“,即万物都有自己的特性和本质,有自己的能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符合本性的事情,叫做所宜。圣人教化万物的时候,便要因性施教,不违背其本性(恨铁不成钢也),所以说圣人的教化不能违所宜。

故天地之道,非阴则阳;圣人之教,非仁则义;万物之宜,非柔则刚:此皆随所宜而不能出所位者也。

所以天地的运行规律就是阴阳,前一篇讲过了,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怎么理解这个阴阳呢?简单说就是相对的事物,比如白天(阳)和黑夜(阴),男(阳)女(阴)。

圣人的教化,不是仁(kindness)就是义(justice)。按说道家不讲仁义之说的,我想这里的圣人该是儒家的圣人。

万物的所宜,不是柔(soft)就是刚(hard)。这个我有点理解不太好。为啥就是刚柔呢。看了南怀瑾的讲解,他说刚柔在这里指的就是阴阳,我想大概是了,天生万物,地载万物,天地的规律是阴阳,万物要和天地相应,自然也是离不了阴阳。然而,阴阳毕竟毕竟抽象,万物是具体的,所以在万物身上阴阳的具象就是刚柔。

故有生者,有生生者;有形者,有形形者;有声者,有声声者;有色者,有色色者;有味者,有味味者。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尝终;形之所形者实矣,而形形者未尝有;声之所声者闻矣,而声声者未尝发;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尝显;味之所味者尝矣,而味味者未尝呈:皆无为之职也。

这一段很长,但很有规律,理解起来不难。

有生者,有生生者:有生命,就有产生生命的本原。我从哪里来,虽然一直是个谜,但不可否认总有个源头产生了我,只是那个源头我们还捉摸不定。

同理,形、声、色、味。

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尝终:生命所造就的生物死亡了,但产生生命的本原并没有终结。这就是老子说的: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同理,形、声、色、味。

这一切之所以能发生,皆无为之职也。这就是道家的无为,而无所不为。

能阴能阳,能柔能刚,能短能长,能员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凉,能浮能沉,能宫能商,能出能没,能玄能黄,能甘能苦,能羶能香。无知也,无能也,而无不知也,而无不能也。”

承上之无所不为。无为之道,它没有知觉,没有能力,但又无所不晓,无所不能。

文中的白话翻译参考自:中华书局列子,叶蓓卿译注

文中的英文翻译参考自:The book of Lieh-tzu(A.C.Graham)以及From the Lieh Tzu(Lionel Giles)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