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的真实感受(他山之石可供借鉴)

20多年前,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与《中国教育报》结缘此后,《中国教育报》成为我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梯我从一名中学教师逐步成长为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再到区教育局局长岗位数经变化,但我一直是《中国教育报》忠实读者,也当了十多年的《中国教育报》特约通讯员,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他山之石的真实感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他山之石的真实感受(他山之石可供借鉴)

他山之石的真实感受

20多年前,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与《中国教育报》结缘。此后,《中国教育报》成为我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梯。我从一名中学教师逐步成长为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再到区教育局局长。岗位数经变化,但我一直是《中国教育报》忠实读者,也当了十多年的《中国教育报》特约通讯员。

喜爱《中国教育报》,主要是因为她的实用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将政策法规作为“指南针”,将教育理念作为“望远镜”,将典型经验作为“攀山梯”。上至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新动向新趋势,下至一生一师一校的成长发展好理念好经验,《中国教育报》都有生动而深刻的展现。

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尤其喜欢看《中国教育报》基层新闻版。该版面很接地气,报道了很多基层好做法,为区域教育发展改革提供了很多鲜活实用的可借鉴经验或能移植案例。例如《中国教育报》基层新闻版刊登的《把正民办教育发展“方向盘”》报道,推介了广西玉林夯实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经验。我们学习借鉴,实现了全区民办学校、幼儿园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确保办学方向不偏航。

《中国教育报》基层新闻版推介了很多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案例,我们把这些文章汇编起来,系统学习。我们结合电白实际,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重点在优化布局、完善设备、配强师资、特色办学等方面做文章。2021年11月22日,《中国教育报》在基层新闻版刊登了《电白:教育成为区域发展强引擎》,推介了电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做法。

(作者系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26日第3版

作者:梁镇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