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为什么换演员了(光荣与梦想里年轻演员演技的突破)

作者:高 爽上周,作为中国电视剧行业三大奖之一的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揭晓,电视剧《觉醒年代》获最佳原创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三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光荣与梦想为什么换演员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光荣与梦想为什么换演员了(光荣与梦想里年轻演员演技的突破)

光荣与梦想为什么换演员了

作者:高 爽

上周,作为中国电视剧行业三大奖之一的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揭晓,电视剧《觉醒年代》获最佳原创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三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

关于《觉醒年代》话题已经说了很多,今天想说的是被众多网友称为《觉醒年代》续集、即将在各大卫视收官的《光荣与梦想》。端午假期,一口气看完,向很多人推荐,真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两部剧被称为姊妹篇,首先是因为它们都是反映百年党史的大戏,《觉醒年代》从新文化运动开始,讲到党的一大召开;《光荣与梦想》从一大召开一直讲到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其次是因为两部剧都是现实题材,真实还原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觉醒年代》和《光荣与梦想》,改变了我一直以来的观剧习惯,没办法像以前一样一心二用,因为剧情里的信息量太大了,30年的历史被浓缩到30多集的剧里,很多人物可能只出现一两次,稍不留神就错过了。比如陈树湘,长征中最惨烈的一役——突破湘江战役中最令人难忘的英雄,剧中甚至都没有更多的篇幅为他大书特书。

还有一些在重要场次出现的人物,要按上暂停键,去网上查资料。举个我印象最深刻的段落:1926年5月,蒋介石提出“党务整理案”,给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学员两个选择:继续做共产党,出门向左走,退出黄埔;或者向右走,留在学校,退出共产党。年轻的共产党员们列队站在校门前,依次做出选择,大部分向左,也有人向右。排在第一位的是蒋先云,毫不犹豫地向左走。接下来是陈赓,同样坚定地向左走,站在门口的老师说:“校长非常欣赏你,如果留下来,你能当团长……”陈赓说:“老师,你上课时跟我们说,加入黄埔,不为做官。”然而,陈赓没有想到的是,一直跟他亲如兄弟的同乡宋希濂却选择了向右走。

《觉醒年代》让我最为感动的是青春的热血,是那一代年轻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寻找信仰的艰难跋涉。而在《光荣与梦想》里,我看到的是铁血与意志,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这条信仰之路上的矢志不渝。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众多知名演员都在《光荣与梦想》中扮演了角色。老戏骨的演技自不必说,年轻演员也受到了网友的充分肯定,包括一些之前经常被网友吐槽的所谓“流量小生”,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特别是黄晓明饰演的青年周恩来,可圈可点,标志性的油腻表情也不见了。

为什么一部戏里可以实现演员演技的普遍提高?我想这首先要归功于他们所扮演的人物本身的魅力,写在百年党史上的革命先辈,每一个人都有着传奇的经历,有着浴血奋斗的故事,其中很多人又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所以我们很容易就把对他们的热爱和崇敬投注到角色上。再从演员的角度来说,他们本身就是最敏感的一群人,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让他们的创作有迹可循,演得踏实也真实,再也不必像在架空的历史剧和悬浮的职场剧里那样挤眉弄眼、扮酷耍帅了。(高爽)

来源: 辽宁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