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

古语有言;“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家庭生活的好坏,往往影响个人的行事风范,甚至决定其前程。只有处理好家庭关系的人,才有能力、有资格教导国人。而家庭幸福的根本,就在于和睦的夫妻关系。

很多时候,人们只看到成功的男人站在台前,却不知他们的背后,往往还有一个支持信任他们的人——他们的妻子。

前共和国总理朱镕基和他的妻子劳安,就是这样一对佳偶,朱镕基以服务人民为信仰,劳安便帮他处理生活琐事,令其无后顾之忧,是朱镕基背后“最可爱”的臂膀。

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1)

出生名门 风雨求学

虽然大多数人认识劳安是因为她朱镕基妻子的身份,但劳安本身也是家世杰出、成长优秀的女性。

劳安于1929年出生于湖南,是当地名门之女。著名的湖南九芝堂就是由劳家先祖创立的。上个世纪30年代,九芝堂药铺就颇具规模,遍布街巷。

遗憾的是,1938年长沙城遭受“文夕大火”的烧灼,九芝堂店铺和店铺内大量的名贵中草药材在大火中燃烧殆尽,损失惨重。抗战胜利后,在劳安父亲劳绍矶等人的努力下,长沙劳九芝堂才重新复苏和振兴。

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2)

直至今日,这个品牌仍有所传承,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尽管劳安出身并不卑微,但由于当时时局的动荡,劳安的幼年也并非一帆风顺。

自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战争之后,中国领土下的千千万万儿童便再难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1939年,湖南第二保育院成立,收容培养了上百名因战乱或其他缘由而无家可归的落难儿童,劳安便是其中之一。

后来,湘北战事吃紧,劳安又跟随湖南第二保育员迁往茶陵,途中不仅缺衣少食,还得躲避日军的敌机轰炸。对于幼时的劳安来说,是一段格外艰难而又印象深刻的旅程了。

“文夕大火”过后,劳安的父亲劳绍矶为了抗日救国,在茶陵老街租下一栋民房,创办了农业银行茶陵办事处。

1939年,年仅10岁的劳安在一路颠簸中到达了茶陵,才得以与父亲相聚。

深处动荡时代的人们明白,唯有教育,才能塑造下一代的品格和修养,以生存,以进步,以结束这灾难的一切。

所以,尽管搬迁至茶陵的岁月仍然十分艰苦,保育院的老师们仍孜孜不倦地对孩童们进行爱国主义、知识文化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教育。

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3)

在文化学习上,老师们根据孩童的学习程度因材施教,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生活实践中,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种菜、养猪、运煤、缝制衣物,培养了孩子们独立的品格。

或许是幼年生活的颠簸流离,保育院的孩子们都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有不少人从这里走出,踏入了大学的殿堂,并最终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劳安也是其中的一员。

1943年,劳安从保育院考入省立二中初中部,并于1944年转入省立第十二中就读。1951年,劳安走出湖南,进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也就此成为了朱镕基的师妹。

工作过后,劳安还多次想回到茶陵,缅怀曾经的生活和学习岁月,但终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4)

中学结识 缘续清华

大多数人认为,朱镕基和劳安结识于清华校园,其实不然,朱镕基与劳安的相识要远远比那早得多。

劳安和朱镕基其实算是同乡,他们都是湖南人,更巧的是,两人都在湘西上过学。虽然劳安比朱镕基年龄小些,两人并不是同一届,但劳安的哥哥劳特安和朱镕基是同班同学,朱镕基也就因此认识了劳安。

虽不是初识所在,但清华仍是朱镕基和劳安两人相恋并牵手一生的初始之地。

1947年,朱镕基以湖南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电机制造专业。1951年,朱镕基从清华大学毕业,劳安也进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成为了朱镕基的师妹。

相似的成长经历,相同的教育背景,为两人相恋提供了条件。1956年,朱镕基和劳安在长沙成婚。

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5)

劳安尚在清华求学之际,就已经为朱镕基生儿育女了。

朱镕基和劳安共育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都是在劳安就读清华时生下的。两人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女儿燕来,是在清华的校医院出生的。劳安毕业前夕,忙于毕业论文的答辩琐事时,肚子里便已经怀有两人的第二个孩子——儿子云来了。

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6)

清华的教育经历塑造了朱镕基和劳安的人生,也间接影响了他们子女的成长。

朱镕基和劳安的子女出生于清华校园,自然受水木清华正直严谨学风的影响,尽管他们都没有在清华的求学经历,但清华的精气神已深入他们的骨髓。

“虽然他们没有上清华,但是身上有清华的精神。”这是朱镕基的父亲在一次清华大学的演讲中对朱燕来和朱云来二人所做的评价,隐含的恰是对清华精神的感念和赞誉。

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7)

退休多年以后,朱镕基和劳安二人也难忘清华的培养,恳切关心母校的发展。

朱镕基曾经担任过经管学院的首任院长,2016年的时候还和夫人一同参加过清华经管学院的年度会议。看到清华发展得好,经管学院发展得好,他们都很高兴。

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8)

与尔安乐 与尔患难

提及朱镕基与劳安夫妻俩的感情,凡是认识他们的人,皆是赞不绝口,羡慕不已。

生活中,劳安悉心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虽然朱镕基和中国近代另一位伟人毛泽东同出湖南,但朱镕基却不似毛泽东那样无辣不欢,而是口味偏于清淡,劳安自然也就紧着朱镕基的口味为其准备吃食。

而朱镕基仍在工作岗位时,只要不是实在推脱不得,他都会选择回家和劳安共进晚餐。

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9)

当劳安以总理夫人的身份出现在大众面前时,总是面带微笑,默默地伴在夫君一侧,给予朱镕基无声的鼓舞和支持。朱镕基也曾表示,以拥有这样的妻子为荣。

曾经一次活动中,有人调侃朱镕基,听说朱总理什么都不怕,唯独怕劳安夫人,那么您觉得您的夫人有什么地方令您感到可怕呢。朱镕基笑着说:“我根本不觉得她可怕,我觉得她可爱。”那人又问:“假如您夫人不在这里,您也是一样的回答吗?”朱总理说:“当然,表里如一嘛。”

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10)

能让向来以“铁面”著称的朱镕基在公开场合说出如此话语,可见夫妻二人的关系可真称得上是琴瑟和鸣啊。

或许会有人羡慕劳安,丈夫身居高位,一生衣食无忧,但其实,朱镕基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只是劳安也并非临难各自飞之人。

官场浮沉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即使在朱镕基事业低谷之时,劳安依旧不离不弃,相信丈夫的品格和能力,是朱镕基背后最坚定的支持者。

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11)

朱镕基曾在驳斥美国代表团关于中国妇女问题的批判时,略开玩笑地说道,我在家里可是完全听我夫人的,我现在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就是全部上交夫人了。但事实上,对于丈夫各项帮扶人民的“花销”,劳安向来是无条件支持的。

2014年,已是前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再次因为一条捐款新闻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原来,自2013年以来,朱镕基累计捐出善款两千多万元,在中国慈善榜单中排名第六十位,而这些钱,都是朱镕基退休后出书所得的版税,朱镕基及其夫人将其悉数捐出,用于大众教育事业。

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12)

彼此相伴 安享晚年

朱镕基退休以后,大多数时间都和妻子居住在北京和上海两地。两人往往形影不离,无论朱镕基是去上海看戏,还是回母校清华大学参加校庆活动,劳安都默默陪在他身边。

2012年,退休后的朱镕基就和夫人劳安一起现身过上海大剧院,共同观看一个春节京剧晚会。当时84岁的朱镕基精神还非常好,说话敏捷,还很幽默,甚至会使用网络潮语,笑着说请大家一定要hold住这三个多小时。

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13)

同年,朱镕基还和劳安一同游览过位于福州的林则徐纪念馆。那天天气有些阴冷,两人又舟车劳顿,身穿暗红色上衣的劳安紧紧跟随在朱镕基身旁,注意着丈夫的身体状况,偶尔也轻轻扶上老伴一把。

别看朱镕基在位时严肃得吓人,退休以后,朱镕基展现在众人面前的,可是极为风趣幽默、谈笑风生的形象。

退休后的朱镕基很愿意跟人聊天,朱镕基本身又是学识丰富、涉猎宽广的人,所以往往一聊起来便能天南地北一顿海扯,甚至有点刹不住车。

年轻人总有自己的工作和安排,朱镕基有时就会自嘲说道,“现在不是怕我没时间聊,是我怕你们没时间聊。”但其实,每次朱镕基谈天说地时,都会有一个最忠实的听众——劳安陪伴左右。

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14)

朱镕基和妻子劳安都是京剧爱好者,当年两人尚在清华读书时,就先后在清华京剧队当过票友,退休后的两人,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留给了这项兴趣爱好。

劳安会唱,她曾经学过梅派和荀派唱腔;朱镕基会拉,退休以后,朱镕基勤学苦练,甚至还专门寻名师指导,拉京胡的水平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兴致来时,两人就在家举办夫妻京剧会。劳安吊好嗓子开腔时,朱镕基就在一旁用京胡为夫人伴奏,此其乐融融之景,甚是羡煞旁人。

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15)

年龄大时,总不免有些小毛病,朱镕基也不例外。最忧心朱镕基身体健康的,还是非劳安莫属。

退休后的朱镕基曾被检查出肿瘤,为此还做过切除手术。当时劳安因为这个小瘤子整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其实所有知情者都认为,那是个良性肿瘤,只要切除就好。但是劳安还是难以放心,直到手术后,经过病理送检,证实肿瘤确为良性时,劳安才松了一口气。

“及尔偕老”,婚礼上的承诺,朱镕基和劳安真正做到了。

2020年10月23日,是朱镕基92岁的生日。朱镕基身穿红袍在医院庆生的照片流出,坐在中间的朱镕基虽然头发有些发白,但仍然精神矍铄,不减当年。夫人劳安也仍笑眯眯地坐在他身边,呈现一幅和美之景。

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16)

家风良好 子女低调

朱镕基的家风极为严格,一方面是他本身身居高位,一举一动都引人注目,其家庭自然也应作为表率,另一方面也是幼时经历使然,造就了他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性格。而这些,都灌注在了朱镕基的生活态度和家庭理念中。

曾经有媒体报导过这样一件事,朱镕基担任上海市长一职时,他的外孙女仍然是由夫人劳安每天骑自行车接送上下学。有一次突降暴雨,警卫出于安全考虑,动用公车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朱镕基知道此事后,立刻就向市委行政处结清了汽油费。

朱镕基极为重视对儿女的教育,从小抓起,希望儿女都能成为正直廉洁之人。

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17)

朱云来十多岁的时候,捡过一块破破烂烂的油毡子回家,朱镕基看到了,就教育朱云来,不管贫穷还是富有,都不能拿别人的东西,甚至打了朱云来一个耳光。

后来朱镕基才知道,这块油毡子是朱云来从垃圾堆里捡来的,朱镕基因此也很后悔打了他。但朱镕基家风之严,可见一斑。

对这种严格的家庭教育,朱燕来也深有感触,“我们家家风还真是挺严格的,我父母一直比较强调做人的诚实正直,从小就告诉我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积极上进,有为,同时也要脚踏实地。”

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18)

正是朱镕基的教育,让成年后的朱云来始终葆有严谨低调的作风。

朱云来尚为中金公司普通管理人员的时候,就曾为某国有企业写过多达500页的财务研究报告。

成为中金的首席执行官后,朱云来极为低调,办公室没有摆放和父亲的照片,拒绝在公司的周年纪念刊物中刊登照片,公司酒会上面对记者提问始终保持沉默,拒绝与记者交换名片。

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19)

朱云来虽然一贯低调,不过在一些公开场合发言时,他又显现出了如父亲般犀利直爽的言语作风,不避热点话题,所言即所思。

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的年会上,某公司副总大肆夸奖证监会,朱云来则直言这本身就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在朱镕基和劳安的悉心培养下,朱燕来和朱云来两人都成长为了极为优秀的人才。

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20)

朱燕来

朱燕来本科和硕士都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后来又赴加拿大深造,取得了社会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主要还是工作于金融领域,1997年加入中国银行,同时,她也是全国政协委员,多次参加两会。

朱云来是大气物理学博士,但进入金融领域后主持领导了多家国有企业的公开发行项目,甚至早在2004年就被《财富》杂志评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领袖”之一。

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21)

结语:

和谐的生活氛围和良好的家庭关系,对个人的事业发展必然带有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朱镕基的成功,不仅在于个人政治地位的成功,也在于家庭关系的成功。在这一点上,妻子劳安厥功至伟。

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走近朱镕基及其家人)(22)

参考文献:

[1]何中石著.《朱镕基传》[M]. 2008年版。

[2]清华校友总会[编]. 《校友文稿资料选编:第六辑》[M]. 2000年版。

[3]唐建光著. 《毕业生——百年清华的中国年轮》[M]. 2011年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