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75周年抗联后代(农村姑娘康桂秀)

1992年4月10日,在一家医院里。病床上躺着一个老人,她突然感到自己呼吸困难。医生抢救的时候。老人双唇微颤,似要说些什么。

她的一个孙子俯下身,在她耳旁说:“奶奶,我们是不是把您的骨灰和爷爷的放在一起。”老人点了点头。12天后,因医治无效,这个老人逝世了,享年81岁。

她就是朱德的第五位妻子康桂秀。

抗战胜利75周年抗联后代(农村姑娘康桂秀)(1)

20世纪初。江西省罗塘湾一户罗姓人家,他们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

那时,有着很多特殊的婚姻习俗。例如:童养媳和望郎媳。童养媳我们都知道,有儿子的人家去别家领养个幼女,等到适龄的时候双方就可以结婚了。而“望郎媳”则是,没有男孩的人家,把女孩先带回家中,等日后家里生个男孩,这个女孩就成了儿媳妇。

刚刚丧子的罗姓人家决定领养一个40多天的女婴。这个被选中的女婴,就是康桂秀。

这边,康桂秀的母亲紧紧搂着尚在襁褓的康桂秀,不想把自己的女儿给别人。康桂秀的父亲说:“孩子留在我们身边,没有奶水,又缺衣少食,实在难以养大,不如送给人家,也许是条生路。”

康桂秀的父母亲,抱着能让女儿吃饱穿暖的想法,忍痛将女儿给了别人。罗姓人家怀着下胎定能生个男孩的心,接过了年幼的康桂秀。

过了一段时间,康桂秀并没有如他们所想,为家里带来男孩。她名义上的“婆婆”虽然怀孕了,但生下来却是女婴,并且只活了半个多月就夭折了。康桂秀便成了罗家的养女。

康桂秀6岁开始放牛,13岁就能做饭推磨,家中很多琐事她都能担上一二。13岁那年夏天,庄稼等不来雨田地都裂开口了,别家都在浇水保苗,但是康桂秀养父刚巧不在家,康桂秀跑去借来一辆水车,母女俩一车又一车的运水浇灌,这才保住了庄稼苗。

这件事也让邻里乡亲知道了,罗家有个能干的媳妇。小小年纪的康桂秀不仅勤劳能干,而且很有自己的想法。性格爽朗、聪明能干的康桂秀,成了这一带的“小媳妇王”。

1925年,新思想传到了罗塘湾。14岁的康佳秀本就不喜自己“望郎媳”的身份,又听到了解放人民、自己当家做主人、自由婚姻之类的宣传。康桂秀有了大胆的想法,想要让自己还有那些和自己一样的女子们,站起来!

有的人,血里带风,注定要去漂泊的。

抗战胜利75周年抗联后代(农村姑娘康桂秀)(2)

康桂秀带头剪掉了自己的长发并加入了妇女协会,成为了宣传委员。1926年康桂秀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年康桂秀带领妇女们从逃兵手中夺下了数支长枪。《布尔什维克》曾报导说:"(江西万安)农妇极勇敢,每遇(白军)单身士兵,必停止耕作,前去抢枪"。

1928年,罗塘湾到处都是白匪军和挨户团,他们在罗塘湾杀了很多人。同年九月,陆毅带领28团3营来到万安,并召集积极分子开会。陆毅发出号召:老表乡亲们,欢迎大家参加红军,扩大我们工农红军!打倒蒋介石和地主老财,为穷人翻身求解放!

康桂芬毅然决然地加入了红军。康桂秀从出生到现在所遭遇的困境,在当下看来或许我们难以接受,但是困境过后,也许这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

革命,总得有人流血牺牲。

1929年2月,由于国民党对井冈山进行围剿,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转移。部队经过江西寻邬县吉潭,朱德率警卫排同尾追的敌人展开了激战后,转移到圳下休整。天还没亮,我军被国民党的一个团包围了。在战斗的过程中,为保护军部首长安全,一位女英雄将火力吸引到自己身上。天亮后军部首长们脱离了危险,但她却被俘了。

11天后,她被残忍地杀害于赣州卫府里。她就是朱德的第四位妻子——“双枪女将”伍若兰。

抗战胜利75周年抗联后代(农村姑娘康桂秀)(3)

1924年,伍若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衡阳省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在少年时代,伍若兰就反对封建迷信,并在1925参加各种反日斗争。于1926年,伍若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2月。朱德见到伍若兰,对她产生了爱意。伍若兰也同样对朱德有好感,2月底,他俩结婚了。婚后,伍若兰同朱德上了井冈山。然而两人的结婚一周年还没到来,伍若兰就牺牲了。朱德失去了妻子,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周围的人都感受他的沉痛。

一天傍晚,刚失去妻子不久的朱德正在散步。曾志喊住朱德,并邀请朱德去女战士那边看看,朱德点了点头随她过去了。到了之后,在门外还听着里面热热闹闹的,朱德一进门全都不敢吭声了。

朱德扫视一圈说:“刚进门还听着蛮热闹的,怎么我一进来,都变成哑巴了。”

“你是军长,他们怕你。”曾志说。朱德说:“敌人怕我,你们怕我干什么,还不是两个眼睛,一张嘴巴。”

话音一落,本来静悄悄的房间,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一位女战士笑着说:“朱军长,你真有意思。”朱德望向话音的来源处,看到了一个小丫头。“你是哪里人?”朱德问她。小丫头回答:“江西万安县罗塘湾。”

朱德又问:“叫什么名字啊?”曾志突然开口道:“康佳秀。”

朱德随后又问了一些话,发现这个小丫头胆大又有想法。曾志本就打算,给丧妻的朱德找个伴,这天之后,她心里有了目标。

抗战胜利75周年抗联后代(农村姑娘康桂秀)(4)

其实,康佳秀第一次见朱德,是在去井冈山的路上。康佳秀后来在一篇文章里写到: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有一天,我们的队伍停在遂川附近,听到同志们兴高采烈地互相传说:“朱军长来了。”

我挤在队伍中,顺着别人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位中等个头,体格健壮,忠厚长者模样的人,正向我们走来。等他走近,我看清楚他身穿灰里透白的军服,脚穿着草鞋,一身风尘,面带微笑,威武中透露着慈祥。朱军长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他很平凡,平凡得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估计康佳秀也想不到,自己与这个看起来像农民的男人、比自己大了25岁的革命领袖,携手走过了47年。

一天,曾志找到了康佳秀,问道:“你觉得朱军长这个人怎么样?”康佳秀接道:“朱军长挺好的,仗打得好,不怕牺牲,对很大家亲切。”

曾志看着这个小丫头,心里想:估计她还没琢磨出来我的意思呢。曾志又问:“我是说,你个人对朱军长的看法。”

康佳秀又说了一堆朱军长的优点。

“如果要你同他结婚,你愿意吗?”曾志看着她问出了今天的目的。

曾志看着眼前不知所措的康佳秀,就让康佳秀考虑考虑自己的提议,因为朱军长为人和善,对待妻子也十分尊重,会是一位好丈夫。当然,这件事,主要还是遵循康佳秀自己的意愿。

曾志走后,康佳秀想想自己的年龄和经历,又想到朱德和他优秀的前妻伍若兰,感觉差距实在太大了。自己是个17岁女战士,朱军长却是个43岁的军长。自己没什么文化,而伍若兰是能文能武的女将军。

越想越没谱,康桂秀就放下了这件事。朱德后来找到了她,同她讲自己这些年的经历,讲了很多很多。朱德对她说:“虽说现在我们彼此有些差距,但如果能走在一起,我会尽我的所学来帮助你,你不要自怨自艾,同样的,你也会给我许多帮助的。我们会成为很好的革命伴侣,你能答应我吗?”

听着朱德的温柔且真挚的话语,康桂秀心动了。朱德真诚地望着康桂秀,又问:“那么,你愿意同我结婚吗?”康桂秀顶着微红的脸点了点头。1929年3月,在辛耕别墅,17岁的康桂秀同43岁的朱德简单地举行了婚礼。

抗战胜利75周年抗联后代(农村姑娘康桂秀)(5)

康桂秀后来回忆,自己在结婚当天晚上同朱德说:“我有自己的工作,还要抓紧时间学习,希望你在生活上不要指望我太多。”

朱德则表示让康桂秀只管努力学习,自己并不需要人照料。在之后的日子里,朱德一直教康桂秀识字,康佳秀表现得好的,朱德也会在一旁鼓励她。

朱德和康桂秀的爱情,从现在看来,是互相成就。

康桂秀后来改名了,那是红军攻克吉安的第二天,“女汉子”康桂秀决定要改名字。原因是,康桂秀加入红军之后,觉得自己的名字柔柔弱弱的,现在当了连指导员,要带领很多人,越发觉得自己要换名字。

康桂秀就找到了刘光万,这个刘光万是当时带她投奔红军的人。刘光万听了康桂秀的想法,沉思了一下说:“叫康克勤吧,克勤克俭,勤劳又节俭。”

康桂秀觉得这个名字挺好,就是“勤”字笔画太多,然后就改成了“清”。回去之后,康克清同朱德说自己改名的事,朱德表示赞同,并夸康克清思想又进步了。

1931年康克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康克清回去之后问朱德:“入党之后,我应该怎么做呢?”朱德对她说:“一句话,凡是对利的,就要不怕牺牲自己,也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使党受损失。”康克清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朱德同康克清讲过很多话,康克清一生都用行动践行着这些话。他们俩人在这段婚姻里,彼此不曲意逢迎,而是尊重对方,欣赏对方。命运让他们交织在一起,彼此相依却又彼此独立。这也许是婚姻最好的状态。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开始长征。这时朱德已经48岁了,长征路上,组织给领导人配的担架他也不要。朱德就要了两匹马,同年轻战士一样翻山越岭。

抗战胜利75周年抗联后代(农村姑娘康桂秀)(6)

当时已经是指导员的康克清,和其他女战士不同,她没有编在休养连,而是在朱德身边做保卫工作,并和战士们一样持枪作战。

朱德曾经和康克清说过:“干革命就不能当官太太,当官太太的人就不能革命。”康克清始终记着。

邓颖超描述过长征中的康克清:康克清同志,是一直在部队中担任政治工作的,她身穿戎装,脚穿草鞋,腰间配着短枪,完全和部队战士一起行动。

1935年6月,翻越夹金山的康克清,由于高原反应严重,康克清把自己的手被绑在了骡子的尾巴上,借着力勉强翻越了夹金山。1935年6月12日,红一军和红四军在夹金山会师。

与第一方面军会师的张国焘发现,一方面军的装备和给养远逊于自己的四方面军,张国焘又想着摸清一方面军的人数,就去问朱德,朱德如实相告:“1万多人。”红一与红四相比,数量是1:8。

张国焘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后,心态大变,摆出一副主人的架势,并伸手向中央要权。之后中央决定北上,张国焘却在启程不久后,掉头南下返回阿坝,并号召红军干部谴责毛主席,同时要朱德表明立场。朱德自然是拥护党中央。

张国焘随后克扣朱德夫妇伙食,并以缺粮为借口,杀了朱德的两匹马。张国焘还把康克清调到了自己四方面军妇女运动委员会,并派了一位名叫“肖成英”的女同志到康克清身边。肖成英明面上为“陪伴照顾”康克清,实则是监视她。

抗战胜利75周年抗联后代(农村姑娘康桂秀)(7)

但是张国焘没想到,这个被他派过去的肖成英,不仅没按他的要求行事,最后还和朱克清成为了好战友、好姐妹。在后来的两次会议上,肖成英还向张国焘“开了两炮”。肖成英之所以转变态度,是因为她在观察朱克清的做事和言语之后,被朱克清这个人感动了。到后来,肖成英同杨梅生结婚了,还是康克清从中介绍的。

1936年,坚持南下计划的张国焘,在经历了南下计划失败后,又听到陕北不断传来胜利的消息,只好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同年,红军在向甘孜地区转移的途中,在极端的天气下,第二次翻越夹金山的康克清病倒了。

这次,康克清的病可比上次严重多了,经过连日高烧的康克清,已经连路也无法行走了。张国焘得知此事,背地里动起了手脚,瞒住康克清生病的消息,不让朱德知道,并想把康克清留在当地的一户老百姓家里。

肖成英见状,跑去给朱德送信。朱德赶到时看到自己的妻子因病憔悴的样子,喊着朱克清的名字,心里生出无尽的酸楚。康克清隐约听到朱德的声音,本来身体就虚弱的她,又想到张国焘的所作所为,不禁地哭出来了。

抗战胜利75周年抗联后代(农村姑娘康桂秀)(8)

得到治疗的的康克清恢复了点精神,然后对朱德说:“千万别把我留下,我死也要跟着红军走,跟着你走,他们说我病成这样,要把我留给当地老乡。”朱德一听立马说:“哪个要把你留下,走!跟着部队一起走!”朱德表示即使走不动,抬也要抬走。

张国焘的几个手下纷纷说:“那可没有人抬她。”肖成英立马说:“我们抬。”之后这几个女同志,在康克清病好之前,一直抬着康克清。

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多少人今天还能面对面的交谈,明天说不定就阴阳相隔了。25岁的康克清怎会想留在这里,她还有很多事没做,还有个人需要她。

抗战胜利75周年抗联后代(农村姑娘康桂秀)(9)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完成了长征。长征的过程中,康克清曾在延安抗大学习过一段时间。

当时朱德常和康克清,还有学员们一起打篮球,康克清和朱德不是一个队的。当比赛开始后,朱克清一看到球在朱德手里,就大喊:“老总,快!把球给我!”朱德想都不想地抛给朱克清。

朱德的队友就说:“总司令啊,咱是一边的!”虽然队友多次提醒,但朱德一听到朱克清让他传球的声音,还是不自觉地把球传给康克清,没办法,只好重新调整队员。

美国一位记者威尔斯,去延安采访之后写:朱德与康克清是令人羡慕的,我曾和朱德夫妇、周恩来一起吃饭,看到康克清顽皮的敲着朱德的手臂,朱德则一脸微笑的看着年轻的爱妻。

抗战胜利75周年抗联后代(农村姑娘康桂秀)(10)

比朱德小25岁的朱克清,从来没想到分别来得那么快。1938年2月20日,朱德同八路军前往太行前线。没过几天,大街小巷各种关于朱德的消息出来了。朱德牺牲了。

而且,日本侵略司令部还在华语广播电台说:“古县镇在飞机的轰炸下,已变成废墟,华北总司令朱德和他的司令部已化为乌有......”康克清这下已经有9成信了。

其实,这就是一场闹剧,自以为认识中国字的日本军官,错把“故县”当“古县”给炸了,炸后还高兴地大肆宣传,大后方这些媒体也信以为真,纷纷报导。当康克清见到完好无损的朱德站在她的面前,康克清的心才算归位。

1966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一大批无辜人士被揪斗,其中就有朱德和康克清。

抗战胜利75周年抗联后代(农村姑娘康桂秀)(11)

这天,正在回家的康克清,看到家旁边贴着好多大字报,上面写着“朱德是黑司令”、“炮轰朱德”,目之所及,都是些令人心寒的句子。朱德看着这些,许久未动。

康克清说:“没什么好看的,都是造谣。”

朱德用自己的拐杖敲打地面说:“这里面只有两个字是真的,那就是“朱德”这两个字!”

后来康克清被别人带上高帽子游街,回到家后朱德还安慰她说:“你不要怕他们批斗,你每天去机关里走走,群众是最通情达理的,和他们相处时间长了,就不会斗你了。”

1976年的1月、7月、9月,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离世。按照朱德生前的意愿,朱克清把朱德多年存下的2万元,交给党组织,这是他最后一次交的党费。

这时,康克清已经65岁了,即使在朱德离开之后,她还继续为祖国贡献着自己的那一份力量。维护妇女权益、兴办儿童福利事业,这些事中,都有康克清的身影。

抗战胜利75周年抗联后代(农村姑娘康桂秀)(12)

康克清是有遗憾的,那就是没有孩子,当她意识到自己无法生育的时候已经晚了。但是康克清对朱德前妻生的孩子,一直视如己出。

1983年,72岁的康克清接到了一个电话,内容是自己孙子朱国华的犯罪记录。朱德生前留下过一句话:子孙不争气,干了违法的事,你可以登报和他们断绝关系。

抗战胜利75周年抗联后代(农村姑娘康桂秀)(13)

当康克清听完电话内容后,就说了一句话:“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朱国华不久后被枪决了。虽然痛心,但是康克清知道,这样做是对的。

在朱德逝世后,康克清每年清明节都去八宝山看他。就算在外地,康克清也会在清明节那天赶到八宝山,15年从不间断。1992年的清明节。康克清没有去八宝山,因为她的病更重了,走不动了,同年4月与世长辞。

弥留之际,康克清还在对子孙们说:“这次,我可能拖不过去了……你们要好好地、太平地过日子……不要贪污,不要犯错误……”

这段相差25岁的婚姻,有没有被人质疑过呢?当然是有的。对于质疑,康克清这样说过:我的婚恋观就是无产阶级的婚恋观,只要革命坚决,品德高尚,对党的贡献大,志同道合,我就不计年龄,不媚权势。

抗战胜利75周年抗联后代(农村姑娘康桂秀)(14)

最初相遇时,康克清和朱德的一切像是隔了一道鸿沟。

但是,康克清这个“农村姑娘”,一直在努力地向朱德靠拢,朱德也总会在前方等她。这也许就是最好的爱情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