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是不是只有三伏天才能用(趁热打贴)

作者: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胡芬


夏日里做什么最舒服?

吹空调、喝冷饮、吃西瓜......

“清凉”、“解暑”相关的,无疑都是美好的

三伏贴是不是只有三伏天才能用(趁热打贴)(1)

有人告诉你

夏天也要“热”养生......

三伏贴是不是只有三伏天才能用(趁热打贴)(2)

入伏后,虽酷暑难耐,而这正是开启“冬病夏治”模式的最佳时期。趁热打“贴”,错过则要再等一年。那么,最近风靡全国的“三伏贴”到底是什么来头?就让我们来扒一扒“三伏贴”的前世今生。

三伏贴是什么?

三伏贴,又称三伏灸、天灸、发泡灸,是指在三伏节气将药物调成膏状、糊状或饼状敷贴于体表特定穴位,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法。

三伏贴是不是只有三伏天才能用(趁热打贴)(3)

三伏贴是不是只有三伏天才能用(趁热打贴)(4)

“三伏贴”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记载于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明清时期得到新发展。

三伏贴是不是只有三伏天才能用(趁热打贴)(5)

冬病夏治与三伏贴

《黄帝内经》说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针对容易在冬天发作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治疗,以增强抗病能力,未病先防,也就是“冬病夏治”。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最具代表性,也最为大众所熟知的疗法。中医讲“天人相应”,天气炎热,人体阳气也最旺,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三伏贴的配方

三伏贴选用的是具有温经止痛、散结消肿作用的药物。三伏贴的配方,多以清朝名医张璐《张氏医通》记载的白芥子散为模板,其主药为白芥子。可根据不同的疾病和年龄加减为治。

三伏贴是不是只有三伏天才能用(趁热打贴)(6)

三伏贴怎样起作用?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段,人体腠理疏松,药物易于渗透皮肤。“三伏贴”是一种简易的透皮给药系统,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调理脏腑阴阳,疏通经络气血。

三伏贴是不是只有三伏天才能用(趁热打贴)(7)

三伏贴是不是只有三伏天才能用(趁热打贴)(8)

三伏贴要怎样贴才对?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三伏贴” 贴敷时间为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每一伏期间选择一天来进行贴敷治疗。每次贴敷时间一般为4-6小时,儿童1-2小时。贴敷间隔7-10天,连续贴敷3年至5年,病情重、病程长者,可终身贴敷。

三伏贴是不是只有三伏天才能用(趁热打贴)(9)

贴伏部位: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贴敷于疾病治疗对应的穴位。常用的穴位:肺俞、定喘、膈俞、膻中、天突等。根据不同的体质及治疗目的进行穴位加减。

三伏贴是不是只有三伏天才能用(趁热打贴)(10)

适用人群有哪些?

“冬病”一般指寒性的疾病, 包括虚寒与实寒, 多好发或加重于冬季。三伏贴主要针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妇科、儿科等慢性疾病。免疫力低下以及亚健康状态的调理也常用到三伏贴。

三伏贴是不是只有三伏天才能用(趁热打贴)(11)

禁忌人群

1、治疗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2、对治疗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咳黄浓痰、咯血患者;

5、有出血或出血倾向性疾病;

6、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者。

慎用人群

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严重糖尿病、血液病、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4、病情急性发作或加重期间;

5、对2岁以下婴幼儿运用本疗法时,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

三伏贴是不是只有三伏天才能用(趁热打贴)(12)

注意事项

一般人的局部皮肤都会有灼热和红润现象,但部分人群在贴药后,皮肤会起水泡。这是正常现象,又称“发泡灸”,应注意保护好创面。

1、药物穴位敷贴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 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2、敷贴治疗结束后保持敷贴处皮肤干燥清洁,2小时后方可洗澡。敷贴后避免剧烈活动,减少出汗。敷贴当天不游泳。

3、敷贴24小时内,若皮肤出现局部潮红或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均为正常现象,可继续治疗;若敷贴中或敷贴后出现皮肤疼痛、水泡、溃烂、剧烈瘙痒,立即停止敷贴,注意保护创面,避免搔抓引起的感染,及时就医。

4、在饮食上,治疗期间宜清淡饮食,禁食生冷、寒凉、海鲜及辛辣刺激食物。

5、治疗期间,如出现发热或哮喘发作等急性症状,请暂停治疗。


审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刘丽亚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