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十大汽车城(深圳乘势而上打造)

深圳乘势而上,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浮出水面

胡文

深圳新的代名词悄然来了。

深圳十大汽车城(深圳乘势而上打造)(1)

9月14日,《证券时报》在头版头条 封底整版刊发的深度报道《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深圳的底气来自哪儿》将深圳与“世界一流汽车城”并列在一起,从而引起了舆论对深圳汽车产业乃至城市定位的极大关注。

深圳十大汽车城(深圳乘势而上打造)(2)

之所以关注,是因为深圳坐拥新能源车全球销量第一、全国第一股票市值的比亚迪,但深圳从未将自身定位为“汽车之城”。而“世界一流汽车城”的提出,堪称深圳产业方向的一个重大变化。

梳理这一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则是:乘势而上,形势比人强。

【一】

《证券时报》刊发这篇报道的日期是有讲究的。因为就在当天,总投资约200亿元的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开工,深圳市主要领导均出席开工仪式。但在次日《深圳特区报》的报道中,并没有出现“世界一流汽车城”的相关表述。

深圳十大汽车城(深圳乘势而上打造)(3)

不过,在《深圳特区报》9月16日要闻版上,出现了《探索土地整备深汕模式奋力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的报道,副题则是“深汕汽车城小漠重大项目土地整备一期顺利推进、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开工”。报道称——

奋力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再传捷报——9月14日,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开工。

去年10月以来,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比亚迪已先后在深汕竞得3块新能源产业用地,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今年年初,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与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投资200亿元用于建设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

目前,投资50亿元的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项目正在冲刺竣工投产。一期、二期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1100亿元,这将大大提升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能级,加速深汕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助力深圳打造世界一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地,为深圳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增添新动力。

深圳十大汽车城(深圳乘势而上打造)(4)

显然,在这里,“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是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目标,而非深圳的目标。而早在8月26日,《深圳商报》在题为《深汕特别合作区奋力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提到了如下内容——

今年6月,深圳出台“20 8”产业新政——《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提出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等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赋予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承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使命。

根据深圳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汕特别合作区在国内外汽车革命浪潮下,积极把握新能源、智能网联新赛道机遇,精心锻造汽车产业主链主线,充分发挥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二期龙头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奋力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为贯彻落实制造强省、制造强市战略作出深汕贡献。

这里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的主体,依然是深汕特别合作区。

【二】

正式将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与深圳直接挂钩的,是8月29日《深圳商报》的一篇报道《深圳将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其信源来自于市政协近日举行的“政情通报会”,市委大湾区办、市科创委、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通报最新的发展状况。

深圳十大汽车城(深圳乘势而上打造)(5)

该报道称,今年前7月,深圳汽车制造业增长105.9%。为让“新树扎深根”,深圳将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近期正抓紧编制汽车城项目规划。据介绍,汽车城的建设,不是某个区域的汽车城,而是把整个深圳建设成为汽车城的概念,所以这是一个“全产业的汽车城”,从汽车的整车到电池,到三电关键零部件,甚至进一步到其他的相关配置,打造一个综合产业链条的汽车城。

由此透露了两个关键信息: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是深圳全域概念,而非深汕特别合作区一个区域的范畴;汽车城的规划尚在编制之中,是软硬件全产业链的汽车城概念。可以说,此番深圳对于汽车城规划格局之大,完全有别于此前所有城市对于汽车城的规划。正因为如此,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恰是深圳汽车城规划的一个先声。

《证券时报》所采信的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以及“全产业的汽车城“的说法均来自于《深圳商报》的报道。

【三】

深圳与汽车结缘最早源于2000年与东风汽车合资成立的风神汽车,不久风神汽车即转道广州发展。2006年,深圳引进哈飞汽车,但很快停产。尽管深圳在观澜预留了汽车产业用地,但引进国际汽车品牌的努力终究未果。

在市场中杀出来的本土企业比亚迪给深圳带来了意外的收获。2003年,以手机电池起家的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从而曲线获得了汽车生产资质。从F3到F6,比亚迪依靠传统汽车完成了原始积累。2008年12月,世界首款双模电动车——F3DM在深上市。依靠在电池领域的优势切入电动出租车乃至电动大巴领域,比亚迪在深圳强有力政策的支持下,实现了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这一戏剧性变化,使得e6电动出租车几乎在一夜之间替换了传统燃油车,充分体现了深圳城市性格里所具有的企业家精神和敢闯秉性。而在2007年,当王传福放出豪言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时,公众基本将其当作了一个戏言。甚至当2010年刚刚投资比亚迪的巴菲特来到深圳亲自为王传福站台之时,不少人依然半信半疑。秦、唐和宋等系列产品陆续推出,及至2020年汉的诞生,显示比亚迪已经脱胎换骨。2022年上半年销量超越特斯拉,比亚迪站上山巅。

深圳十大汽车城(深圳乘势而上打造)(6)

比亚迪的崛起给了深圳以莫大的启示。从坪山到深汕,一个以比亚迪为龙头的汽车城已经呼之欲出。而放眼整个深圳,从电动到智能,从软件到硬件,深圳电子信息产业乃至科技创新产业,均可与汽车全面对接,如此尚且不论比亚迪手握刀片电池以及半导体等赛道产品。无论华为、腾讯和大疆,还是欣旺达、德方纳米、航盛电子、星源材料等上市公司,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乃至于元戎启行、优必选等人工智能创新型企业,则在智能交通与物流方面存在与智能汽车合作的巨大想象空间。深圳这一局面的形成,已经清晰地浮出水面,且在全国现有以汽车为主要产业的城市中无出其右。试想,眼下任一车型,只要与华为沾边,就能大卖成为网红车。而深圳以全市之力打造全产业汽车之城,加之周边大湾区的便利配套及综合服务,行业龙头之间的任意组合或联合,在汽车这一风口,其所带来的裂变将超乎想象。

在这一进程中,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价值得以凸显。之前深圳发展汽车产业之所以周折,就在于土地空间承载力受限。但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土地空间破解了这一难题,而新能源汽车产业亦足以支撑和带动深汕的发展。预计随着深汕高铁等设施的建成,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将驶入快车道。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低碳、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要素保障能力,构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新引擎。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加大高附加值核心工厂布局,适应科技制造小批量、定制化特征,大力发展都市型智造业。实施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超高清视频、智能制造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此,都市型智造业 新能源汽车就相当于“世界一流汽车城”。静候相关规划吧,惊喜还在后面。

制图:徐庆东

欢迎关注文理财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