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白居易自身经历鉴赏长恨歌(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入手)

从白居易的《长恨歌》,浅析唐代宫廷文化生活

引言:《长恨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其中对唐代宫廷文化的描写、分析唐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探究了《长恨歌》的研究现状,然后根据《长恨歌》内容对唐代女性的首饰、发饰、妆容、春游等宫廷文化进行详细探讨,反映出当时唐代社会的时代特点以及发展趋势,为后期研究唐代文化提供理论基础。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全诗采用浪漫写实手法,使得内部叙事结构以及情感抒发完美结合,并且其中的描写体现了大量的宫廷文化,包括女性服饰、女性人物形象、建筑等等,所以《长恨歌》对于分析唐代宫廷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结合白居易自身经历鉴赏长恨歌(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入手)(1)

二、《长恨歌》中女性首饰与发饰

(一)首饰

在《长恨歌》之中白居易对于唐代女性首饰的描写十分细腻,在“钿合金铁寄将去”、“翠翘金雀玉搔头”以及“云鬓花颜金步摇”均有提及。其中“翠翘金雀玉搔头”利用了较为直观的写实主义手法,将首饰的华丽描写的淋漓尽致,以一种静态的描写手法将首饰展示给读者,进而营造出一种较为真实的现场感,为后期悲剧埋下伏笔;“云鬓花颜金步摇”一句之中描写了杨贵妃初到宫中时的状态,利用“金步摇”作为此句诗的不仅展现出来李、杨二者深厚的感情,而且还使得全诗富有动感的状态,以上两种对于杨贵妃首饰一动一静的描写,将杨贵妃生活的得益于死亡的悲惨做出的鲜明的对比。

“钿合金铁寄将去”中的“钿合”指的是钿盒,是一种可以容纳各种金银珠宝的女子化妆盒,作者在此处用“钿合”代替“钿盒”一语双关,即把“钿盒”形象描绘出来,又带有“复合”之意,而下文中的“饮擘黄金合分钿”说明“钗”与“钿”已经被分割,分别存在于杨贵妃与唐玄宗手中,也比喻了杨贵妃与唐玄宗此时已经天各一方,永无复合的可能,传达出一种悲剧的情感基调,也透露出作者希望“和谐美满”的美好愿望。

结合白居易自身经历鉴赏长恨歌(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入手)(2)

在唐代的女性首饰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簪。簪指的是发簪,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常见也是流传最广的一种束发工具,早期的人们使用的发簪普遍以木、骨、竹为原料,以束发为使用的主要目的,而发展至唐代,发簪逐渐被赋予的社会功能,所以出现了各种以金、银、玉石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发簪,并且发簪的头部也出现了各种纹样装饰。

第二,钗。钗的结构与簪有共通之处,但是钗的装饰作用成为人们使用的主要目的,利用钗可以表现出女子的社会地位以及风姿,所以在唐代钗成为了社会的主流首饰。唐代的钗多为长钗,长钗可以适合与当时较为高耸的发髻,不仅可以固定发髻,而且重量较大的钗头部分可以与发髻相平衡.

第三,金步摇。金步摇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女性首饰,在相关资料之中对金步摇有以下描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也”金步摇的名称便出自与此,金步摇可以随着女子走路时的步伐而有规律的颤动,上面镶嵌的各种金银珠宝也随之摇曳,将女性的朝气蓬勃展现的淋漓尽致。

结合白居易自身经历鉴赏长恨歌(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入手)(3)

(二)发饰

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之中有两处描写唐代发饰的诗句,其中一处为“云鬓半偏新睡觉”,另一处为“云鬓花颜金步摇”。其中“云”在诗词上多用来描绘鬓发飘逸的感觉,写出鬓发像浓云一般优美;“鬓”指的是距离脸庞较近而且紧贴耳朵的一部分头发,与头顶的头发相比,“鬓”属于较为稀疏的部分,将“云”与“鬓”连用更加显示出杨贵妃头发的优美与从容。

首先,唐代妇女下垂的发髻长度有明显的缩短,从唐代墓碑上的壁画上的发髻形式来看,在唐代初期女子的鬓发仍有较短的部分垂于耳附近,而到了晚唐时期,女子侧面的鬓发已经消失。

其次,唐代的女子普遍将“蝉鬓”向后绾结,使得“蝉鬓”可以与发髻相互融合。最后,唐代地位较高的女子流行将鬓发经过梳理之后围在脸庞两侧.

三、《长恨歌》中的女性妆容

在《长恨歌》之中白居易对女性妆容的描写有十处,其中包括“蛾眉”、“雪肤”、“花钿”、“花颜”、“芙蓉如面”、“柳如眉”、“玉容”、“玉颜”、“粉黛”、“花貌”等等,白居易对女性妆容的描写大多数都用来形容杨贵妃的美貌,综合看来,诗中对女性妆容的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种:

结合白居易自身经历鉴赏长恨歌(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入手)(4)

(一)粉妆

利用妆粉来修饰女性的脸庞是古代较为流行的方法,因为妆粉的化妆效果较为明显,所以受到了女性的强烈追捧。

在《长恨歌》中便有“六宫粉黛无颜色”等描述,其中的“粉黛”指的便是唐玄宗后宫妃子利用妆粉化妆的形态。一般来说,在唐代流行的妆粉有两种类型,金属类的铅粉以及植物类的米粉。但是由于铅粉的附着力较强并且利用铅粉化完妆之后的质感较好,所以受到了唐代大部分女性的青睐,成为了唐代较为流行的粉妆材料。

(二)红妆

在唐代鼎盛时期,随着女性审美观念的变革,红妆逐渐在唐代流行起来,有关于红妆的诗词数不胜数,例如:李白的“红妆白日鲜”、杜甫的“对君洗红妆”、李频的“红妆女儿灯下羞”等等,此类对红妆的细致描写可以表现出红妆在唐代已经受到了社会上层女性的追捧。胭脂是一种红色的化妆原料,一般由红蓝花经各种制作工序制作而成,胭脂较传统的化妆材料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红蓝花的颜色更加艳丽,所以制作出的胭脂也符合唐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其次,染色能力较强并且持续时间较长。

最后,材料质地更加均匀,并且可以控制妆色的浓淡程度。

结合白居易自身经历鉴赏长恨歌(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入手)(5)

所以胭脂传入内地初期便成了社会上层女性追捧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唐代,由于唐代的边疆政策使得胭脂受到了西域的影响,而使得胭脂的制作工艺得到了改善,将各种西域特有的香料融合于胭脂制作,使得唐代的胭脂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长恨歌》之中作者对杨贵妃红妆有三处描写,分别为“雪肤花貌参差是”、“芙蓉如面柳如眉”、“云鬓花颜金步摇”,白居易分别使用了“花貌”、“芙蓉如面”、“花颜”等词语描绘杨贵妃画完红妆之后的惊艳形象,表现出了杨贵妃的至高无上的社会地位,并且也是作者对于女性审美需求的一种体现。

(三)画眉

在《长恨歌》之中,白居易对于画眉有四处描写,分别为“芙蓉如面柳如眉”、“宛转蛾眉马前死”、“六宫粉黛无颜色”;“椒房阿监青娥老”,虽然作者对于眉妆的描写较为简单,但是可以表现出,唐代社会之中较为流行的画眉风俗。在诗中“黛”指的便是眉妆所使用的色彩与原料,而“蛾眉”与“柳眉”指的便是唐代最为流行的两种眉式。

结合白居易自身经历鉴赏长恨歌(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入手)(6)

唐代的画眉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征:

第一,眉色。唐代的眉色主要有黑眉和翠眉两种,其中黑眉据相关资料显示多用石黛和墨作为原料来画眉,画眉的装饰方法已经出现便受到了唐代女性的大力支持.

第二,眉式。由于唐代领导者的开明,使得当时的各种文化习俗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此种活跃也表现在眉毛化妆样式上,白居易曾描述“蜂鬓如意梳,蛾眉用心埽”,便显现出眉妆在唐代的装饰之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并且在唐代这个较为活跃的时期也出现了各种较为创新的眉妆样式,为后期眉妆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四、《长恨歌》与唐代春游

(一)春游

在《长恨歌》中出现的“春从春游”指的便是杨贵妃春游,其中的“从”指的便是唐玄宗陪从出游。在《天宝遗事》中描写了春游时所发生的逸事:一次唐玄宗与杨贵妃在皇宫之中赏花,并且称桃花为“肖银花”,称牡丹花为“醒酒花”,不仅反映了当时春游过程之中的奢靡现象,而且也表现出当时杨贵妃与唐玄宗的感情深厚。

结合白居易自身经历鉴赏长恨歌(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入手)(7)

(二)宫廷宴酺飨会宫廷宴酺飨会在唐代宫廷中较为盛行,《长恨歌》之中“玉楼宴罢醉和春”以及“承欢侍宴无闲暇”便是描写了宫廷食飨会的情形,两句诗将杨贵妃忙于陪酒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其中不仅表现出了杨贵妃与唐玄宗深厚的感情,而且还将当时宫廷宴酺飨会频繁程度显现了出来。

(三)六宫专宠当杨贵妃进入皇宫之后,便受到了唐玄宗的宠爱,在《长恨歌》之中便提到:“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其中便表现出了杨贵妃进入宫中之后忙于与唐玄宗春游、宴会,不仅表现出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也体现出了杨贵妃与唐玄宗二两深厚的情感。

所以在《长恨歌》的描写之中,白居易在开篇极力描写杨贵妃受到的宠爱程度并不是浪漫主义手法,而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长恨歌》作为我国较为典型唐代诗歌,内部的描绘现实情境,尤其是对唐代女性的首饰、发饰、妆容、春游四个方面的讲述,不仅向读者展现了当时唐代宫廷文化生活,而且还可以为后期学者研究唐代文化提供了基础的理论素材。

参考文献:

[1]裴靖文.王安忆《长恨歌》叙事逻辑营造的“诗意真实

.[2]于向辉,张艳存.白居易《长恨歌》多重意蕴探析

[3]严军平.《长恨歌》的复杂情感

.[4]吕文佩.探析《长恨歌》的美学特征

.[5]余玲.白居易《长恨歌》主题辨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