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临死前写下的绝句(陆游在夏夜写的一首)

唐朝,无疑是诗歌发展最鼎盛的时期。

有最浓厚的创作氛围,最出名的诗人,最绝妙的作品。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古代留诗最多的诗人却不是唐朝的,而是南宋的陆游。

他的《剑南诗稿》中收录了9000多首的诗歌。

唐朝有“诗王”之称的白居易,所留的诗歌也不过是他的三分之一。

不过想想也是,毕竟陆游可是活了85岁,而且一生笔耕不辍。

他在一首诗中曾言“诗因少睡成”,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夜里失眠所作。

翻阅他的诗集,我们会发现单是以“枕上”为题的作品就多达四五十首。

今天要讲的这首诗是他在夏夜失眠时所写,苍凉悲壮,令人不忍卒读。

《夏夜不寐有赋》

急雨初过天宇湿,大星磊落才数十。

饥鹘掠檐飞磔磔,冷萤堕水光熠熠。

丈夫无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剑锋涩。

徘徊欲睡复起行,三更犹凭阑干立。

陆游临死前写下的绝句(陆游在夏夜写的一首)(1)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自小便因战乱饱受流离之苦。

步入仕途后,他一直力主北伐,收复山河。

然而,当时的南宋朝廷,从统治者到权贵,都仿佛害了软骨病,一贯对金人推行屈膝投降政策。

所以,主张“北伐”的臣子,大多受到排挤,抑郁不得志。

陆游还有稍晚他一些的辛弃疾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的很多诗词中,我们都能感受到那种壮志难酬,岁月空老的悲愤之情。

这首《夏夜不寐有赋》亦是如此。

通过描写夏夜雨后之景,渲染了一种凄迷幽暗的氛围,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岁月蹉跎、事业无成的无奈、愤懑之情。

陆游临死前写下的绝句(陆游在夏夜写的一首)(2)

诗歌首联从天气写起,“急雨初过天宇湿,大星磊落才数十”

夏夜里,刚下了一场雨,整个天地中弥漫着一种湿热的气息。

仰望苍穹,仅有几颗大而分明的星星,闪耀着幽光。

原本夏日闷热,雨后应该倍感清爽,然而诗人这里则不然。

“急雨”说明这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又是初过,溽暑未消,自是又湿又热。

同时,雨脚虽停,但空中依然是黑云密布,所以空中仅能看见少量的大星。

开头短短14字,便营造了一种湿热而幽暗的环境氛围,这也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础。

再来看颔联两句,“饥鹘掠檐飞磔磔,冷萤堕水光熠熠”,依然是写景。

饥饿的鹘掠檐而过,发出“磔磔”的叫声;无力远飞的萤火虫落入水中,发出淡淡的光芒。

鹘本是一种善于高飞搏击的猛禽,但是这里却只能掠檐低飞。

而流萤染夏本是很美的意象,然而这里的萤火虫与开头寥落幽暗的苍穹相呼应,进一步渲染了雨后苍凉凄迷的氛围。

陆游临死前写下的绝句(陆游在夏夜写的一首)(3)

有了前两联的环境铺垫,我们再来颈联“丈夫无成忽老大,箭羽凋零剑锋涩”

大丈夫本该横刀立马,建功立业,然而诗人回忆生平,发现一事无成。

如今年岁已高,正如凋零的箭羽,锋涩的宝剑,诗人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

纵观陆游这一生初入仕途时,便因秦桧的刁难,举步维艰;后来又因“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用兵”的罪名被罢免了官职。

之后虽东山再起,入蜀为官,也曾亲临抗金前线,然而这段时间实在是太过短暂。

在写这首《夏夜不寐有赋》时,他在福州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这是个什么官呢?简单来说就是管管茶业和盐业。

远离朝堂,又无实权,对于有大抱负的诗人而言,该有多愤懑。

“徘徊欲睡复起行,三更犹凭阑干立”,最后的尾联推出了一个难以成寐,中庭徘徊,独立阑干的画面。

将诗人的那种彷徨不安、愤懑难平的心境推向了顶端,又戛然而止,创造了一种意蕴无穷的境界。

陆游临死前写下的绝句(陆游在夏夜写的一首)(4)

整首诗来看,前两联写景,营造了一种苍凉幽暗的背景氛围,笼罩全篇。

第三联转入抒情,抒发了诗人那种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最后尾联是一个煞尾镜头,一个无可奈何,独孤彷徨的形象,如浮雕般展现在读者眼前。

全诗情景交融,苍凉悲壮,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令人不忍卒读。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