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大学课程(生态文明教育明确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生态文明教育大学课程(生态文明教育明确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

生态文明教育大学课程(生态文明教育明确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

周琼与团队外出考察

生态环境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部门日前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理念,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其中明确,推进生态文明学校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学科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法律规范建设。

看到这个消息,云南大学的周琼、何严萍教授非常高兴,这正是她们五年前提出的建议,并形成建议案提交到了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

“当时提案由何严萍教授带上全国两会后,我没想到会收到教育部、中组部的回复,更没想到建议如今成了全国性的行动计划。”近日,周琼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她更为关注的是,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后具体如何来落实。

生态文明教育大学课程(生态文明教育明确纳入国民教育体系)(3)

周琼在调研

“你知道生态文明是什么吗?”

2015年,在云南调研时,在洱海畔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这让周琼十分振奋。

周琼教授是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长,西南古籍研究所、历史系教授,硕士、博士导师,环境史是她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正因为做历史环境变迁的研究,让她看到了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约瓶颈。“做环境史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社会更多的关注绿水青山的保护,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周琼说。

作为努力成为全国生态建设排头兵的云南,可以做些什么呢?2015年,云南大学推进实施《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学校师生紧紧围绕云南建设发展需要,上报了130余个服务项目,周琼教授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就在其中。

“云南具备了从热带到寒带的各种气候类型,在中国境内存在的大部分气候及其生态系统类型,在云南都存在,具有生态区域典型性及建设路径多样性的特点,云南探索出不同生态类型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及建设模式,是可以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性、排头兵作用的,云南的不同建设模式也是可以推广到全国各地相应的生态区域去实践的。”周琼说,抱着总结、探索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特殊范式的想法,她带领团队开始了实地调研。

生态文明教育大学课程(生态文明教育明确纳入国民教育体系)(4)

周琼在调研

然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改变了她的想法,“很多人不知道生态文明是什么。”接受调研的人大多数都答不上“生态文明是什么”,对于“我们可以为生态文明做什么”的问题,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没啥关系。不仅普通群众存在着这样的想法,连大学校园内大部分大学生、研究生的调研结果,情况也没有好多少,“生态文明不是仅靠政府部门就能够完成的,需要社会上所有人共同行动、相互协作及努力才能完成。”周琼说,如果不知道生态文明是什么,更不要说为此有所行动。她决定把团队项目服务社会现实的首要目标,确定为让公众、当然首先是大学生、研究生理解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什么等问题。

2016年,周琼在云大开设了“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选修课,给学生们补上“生态文明是什么”“生态文明要干什么”这一课,同时让他们了解下课后关灯、清扫垃圾、出游野外不忘了带走垃圾、不增加白色污染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动,都是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做的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本来想限额60的选修课,因为报的学生太多,人数限额一调再调,直到选课人数的最高限额。

在授课及继续进行的调研中,周琼教授发现成年人(包括大学生)生态意识的淡泊,源于自幼缺乏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她意识到,要让公众都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中,意识的长期培养是最为关键的基础,从孩童时代就开始持续性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及行为习惯,应该是目前最为最为重要的事情。依据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生态文明建设的云南模式研究”项目的宗旨及要求,周琼教授团队提出了把生态文明教育统一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建议,并建议制定全国统一的教育制度及措施,推行统一的教育理念、大纲。“如果让孩子从小就接触生态文明教育,到了大学,保护生态的意识已根深蒂固,他可以结合所学知识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更深层次的问题。”周琼说。

这个建议由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大学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何严萍教授带到了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

当年9月,教育部、中组部就该建议进行了回复,“围绕我们的建议,一一介绍了工作进展。”周琼回忆起来仍十分激动,“如今,作为一个普通研究者看到我们的建议最终被采纳,内心非常高兴。我们的建议只是提了个头,背后是很多人、很多部门的共同推动才有的结果,这也说明生态文明要从娃娃抓起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生态文明教育大学课程(生态文明教育明确纳入国民教育体系)(5)

周琼在调研

生态文明教育如何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生态文明教育具体如何落实到国民教育体系中呢?周琼团队此前的设想是在不同的教育阶段设置不同的生态文明课程,安排相应数量的课时,传输生态文明的意识、理念及行为模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持续地接受生态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

而首要问题是要编订教材。“从幼儿园开始,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编订教材。”周琼举例说,幼儿园的生态教育文明教材以可视化为主,给孩子种下意识的种子:干净的空气、清洁的水、健康的食品对身体很重要;

到了小学,不同年级围绕大自然中的一个点,传递给孩子们一个观念:我们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人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到了初中,教育的重心在于让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做”,让孩子们有意识地去实践”为了生态文明建设,我们个人可以做什么“;

在高中,可以结合所学的课程,加入更多启发性的活动,比如化学、物理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那怎么做才能发挥好的、有利的影响?……

有了此前的积累,进入大学时,学生们已经具备了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就可以讨论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生态文明的行为准则、生态红线的价值、土壤空气水等如何净化、如何健全生态文明教育法律法规、如何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同时培训、培养及储备不同国民教育阶段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储备教育人才,形成一支专业而又素养较好的、可以流动的师资队伍。

“逐渐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局面。”周琼说。通过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全体国民的生态文明意识、理念及行为模式,是进程长、见效慢的工程。但百年树人,生态文明教育将成为全民性、全程性的教育方式,全面涵盖各地区、各民族、各产业、行业及专业领域,促进生态文明意识及理念、社会公共行为模式的养成,全方位地提升全民生态意识,使绿色、低碳、环保、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理念及发展模式成为国民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使环境保护及建设的文明理念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实现环境保护及建设的常态化,对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周琼认为,在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进国民教育体系上,云南有基础、有资源、有能力做出自己的特色,并能够提供给全国各地可示范的具有引领性的云南模式。“因为云南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态产业、林业绿色发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旅游、生态扶贫、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都可以作为我们教育的案例。”她说,生态文明国民教育的行动实践,尤其是生态文明的大学教育及理论研究,将丰富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理论高度,这也是云南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要求。

云南网记者 杨茜 摄影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