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人的第一步(修道者日记十三)

修道人的第一步(修道者日记十三)(1)

麟德二年六月二十日

后晌。

河南道,烈日炎炎,草长莺飞。

一条大河清波荡漾,阻断三人去路。吾见四周人迹罕见,正欲以神通渡过,却见和尚鼓掌大叫曰:“小婢女让路!”

语音匍落,绵绵碧流豁然从中横裂开一道鸿沟,干涸见底,而两边波浪依旧奔流不息,鱼虾宛然游戈。三人走过,流水复合。

玉莲以方便故,化做僧人相,见此欢喜曰:“万法如幻,真实不虚矣!”

颠和尚曰:“然也!”

又走出四五里地,西北天际突然飞来一片乌云,迅即笼罩住三人头顶青天,方圆一里地面顿成阴暗。

憨和尚曰:“怪哉!”,欲用天眼通观照,却发觉神通尽失。紧接着从云端劈劈啪啪打下千万粒冰雹,如红枣大小,将三人头顶祚起层层叠叠的紫色肉瘤,如葡萄串一般。

三人顺着谷道疾走,那片云便如影随形。玉莲指着山头一座小庙曰:“可去那里躲避!”

进了小庙,迎面一泥塑观音。颠和尚扑倒拜了几拜,曰:“敢问大士,今日为何捉弄和尚?”

泥塑观音开口曰:“好个和尚,汝虽证阿罗汉果,习气尚未断尽。今日为何呼河神为小婢女?”

颠和尚闻言幡然,复拜几拜曰:“和尚愚鲁,只因河神前五百世,与吾有缘,曾几世在吾家做婢女,以此因缘,今日偶遇,串习难改,故呼唤之。望大士恕罪!”

观音曰:“汝须忏悔河神才是。”

一语末了,一金甲神突显,复变做婢女身,对和尚道了个万福曰:“小女子昔日在主人门下,日日伺候主人,闻主人焚香诵经,暗暗记下几句,回来独自思维,以此善缘,得生天道。今见主人证阿罗汉果,深感钦佩,就此礼拜祝福。”

颠和尚笑曰:“好你个小婢女,到大士面前告吾!”

观音曰:“和尚恶习难改,还想吃爆栗子不成?”

颠和尚摸摸脑袋,转身对河神施了一礼曰:“小婢女恕罪!”

观音微微一笑,对河神曰:“和尚虽证阿罗汉果,依旧串习难消,可知佛道之要,在于消业除障,广积福慧,行菩萨道,方能圆满。汝等切记!”

唐麟德二年年六月二十三日

一行三人行至武当郡地面,来见道士。

道士虽年愈五十,依旧鹤发童颜,健步如飞,身轻如燕。颠和尚与他在松下论道半日,方知他依旧在色身和轮回里做功夫,不禁感慨万千,更加深切体悟到佛教诲弟子广行菩萨道的意义和良苦用心,以及什么是同体大悲,慈心救度。

次日,颠和尚命玉莲暂留家中开化父亲,与吾继续西行。

修道人的第一步(修道者日记十三)(2)

唐麟德二年七月二日

吾与和尚行至一河谷,山道上远远过来一个俊俏女子,领一五岁男童,母子采花逐蝶,莺声细语,状相极是亲密温馨。

和尚见之,取道往山坡乱草丛中疾走,吾不明所以,一直跟他到山腰古柏下站定,正欲开言询问,和尚却指了指山下。吾看时,见一猛恶山贼从道旁跃出,挥刀斩杀了母子二人,取其首饰,呼啸而去。

吾愕然看着和尚,曰:“斯是菩萨道乎?”和尚淡然曰:“稍安勿躁,且入定!”

吾依言入定,本觉遍满时空,瞬间锁定山贼和母子二人幻影,向后观照,三人前世前前世,乃至无数生的影像顿然纷沓而至,比倒翻一本经书更加迅捷清晰,三条轨迹彼此缠绕,分分合合,终于在公元65年东汉时期交于一点,距今六百年。

山间一座茅草屋,一中年妇人病卧榻上,面黄肌瘦,咳血不止,旁边一十五岁女孩眼泪汪汪看着母亲。

母亲喘息良久,开言曰:“金枝,汝父早逝,将吾母女遗落世间,本就苟生,奈何命比黄连,偏逢病魔缠身,恐怕于世时日无多。吾去倒也罢了,一了百了,只是汝青春豆蔻,该如何生存?”语毕悲叹连连。

女孩泣曰:“母亲莫作是想,家中还有老牛一头,吾牵去市上换些银两,替母亲看病。母若离去,女岂独活?”

言毕,女孩擦干眼泪,来到树下解开绳索,牵牛向集市走去。

女孩行至半途荒僻处,从一破落山神庙后突然闪出两个无赖,一个叫张二,一个叫王六。二人欲夺女孩手中老牛,女孩述说家中境况,苦苦哀求,死死拽着缰绳不放。二无赖恐恶行败漏,便将女孩拖拽至庙后一枯井,推了下去,又拿石块投掷,眼见女孩香消玉殒,方才牵了耕牛仓皇逃窜。

可怜女孩母亲,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女儿回转,心中悲苦交加,挣扎着爬下土榻,不料病体虚弱,一头栽倒在地,咳血数碗,一命归西。两只眼睛瞪得老大,与枯井中女孩的悲愤双眸隔空对望,奈何已是红尘白浪,两相茫茫!

吾虽知是红尘幻象,犹不忍直视,忙从定中出来,默然无语。

和尚继续曰:“此母女正是六百年前的张二、王六,那个猛恶山贼便是女孩金枝。张二、王六因生前作恶多端,杀人越货,死后堕入地狱;金枝亦因临命终时,怨气冲天,一念嗔心亦堕入地狱。一百二十年后,经地藏王菩萨救度,金枝超升阿修罗道,为修罗女。二百年后,张二、王六投生为牛,替寺庙耕田犁地,日日听闻朝钟暮鼓、和尚诵经,以是因缘,后世返回人身,做了一对恩爱夫妻,经常去寺庙供养佛法僧,持佛名号念诵,广结善缘,救度贫弱。二百八十年后,张二、王六托生忉利天,为金甲武士。如此又过八十多载,因宿世因缘,张二、王六和金枝于阿修罗和天人的战斗中再度重逢,仇怨故,各不相让,杀得你死我活,最终玉石俱焚,三缕英魂直堕人间。

张二和王六做了母子,金枝因怨气太重,化做盗匪,执意要报宿世怨仇,万法如幻,因果不虚,故有今日之事。”

吾听完沉思片刻曰:“如此,便任由众生相互迫害,不做理会乎?”

和尚曰:“不也,行菩萨道也须看透机缘,须得道者方能胜任之,红尘众生行之,只是积累福德因缘而已,依旧在惑业里打转转。吾今为何不出手相救?一者,因果不可改变。二者,张二、王六成佛机缘已熟,了却此段旧业,来世不受后有,必将勇猛精进,迅即踏入佛道矣!故不拖延之。”

吾顿然明白,心中便无遗憾。

麟德二年七月三日

吾与和尚途径一处闹市,见一男子持棍殴打另一男子,下手极是狠毒。眼见棍子直往男子头顶砸下,必将一击致命,和尚快步推开围观众人,引颈用头一格,只听咔嚓一声,棍子断做两截,和尚顿时头破血流,噗地往后一倒,手脚抽搐,不省人事,状相及其痛楚可怖。

打人男子立刻目瞪口呆,追悔莫及。正欲逃窜,却见和尚从地上悠悠坐起,抹去脸上血迹对彼曰:“汝与他有何深仇大恨,必欲致他于死地?”

男子惶然垂手曰:“亦无它,只是此人窃吾袋中钱物,因此愤怒。”

和尚曰:“窃汝钱物,讨回便是,致人死地,岂不犯下牢狱之灾,孰轻孰重乎?汝若吃了官司,重者抵命,轻者发配边关,家中老小交付与谁?生离死别,岂不悲哀?临命终时,必沦地狱受尽磨难,来世还须偿还罪业,汝须忏悔!”

打人男子曰:“诺。”

和尚又将头转向吃打男子:“汝若贫穷,须努力做事,自有饭吃。须知今日贫穷源于昨日懒惰;今生贫穷源于往世懒惰,好逸恶劳,必致偷盗、抢夺、吝啬、贪婪,诸种因缘交汇,造就了来世的饥寒交迫,从今往后,汝需改过自新,乐善好施,方能保证日后丰衣足食。离地三尺有神明,因果报应必有时,明白了这个道理,又何苦落得个日日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有辱丈夫颜面!”

男子满面羞愧,翻身叩首和尚曰:“师父所言极是,承蒙师父今日救命之恩,吾自今日始,必当改过自新,以报师父!”

和尚哈哈大笑曰:“罢了罢了,同为众生,若日日能念得一句阿弥陀佛,便是莫大的报恩!”

男子双手合十,念一句阿弥陀佛,辞谢和尚而去。

吾携和尚离开闹市,到了僻背处,和尚浑身一抖,伤痕皆无,精神焕发。

吾曰:“昨日两命是因果,今日一命不是因果乎?为何救此而不救彼?”

和尚曰:“昨日事是果,今日事为因。果已成果,不复为种;种不生成,终不成果。故如此矣!”

吾恍然。

修道人的第一步(修道者日记十三)(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