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

前文我们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做了详尽的分析介绍,对近代欧洲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各种事件做了一个串联的分析。

在近代欧洲的三大运动的发展下,西欧地区率先进入大航海时代,并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以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西欧强国进入海外殖民时期。

而伴随着欧洲列强海外殖民的发展,其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和科技成果。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1)

本文,我们对近代欧洲的“启蒙运动”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原文意思就是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理性”代替“蒙昧”的含义。因此有“启蒙理性”一说。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之后,近代欧洲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且其将人文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起源和发展上,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宗教改革发端于德国,上两次的近代欧洲运动都是兴起于一地,扩散至整个西欧乃至欧洲。而启蒙运动17世纪兴起于英国,但至18世纪兴盛于法国与德国,并以法国为中心传至其他国家。

启蒙运动还在客观上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其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发生在同一时期。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2)

一、综合概述

启蒙运动,通常是指在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其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

其以英国为起点,以法国为中心,遍及欧洲各地。为欧洲各国扫除了天主教的迷信和世俗的蒙昧思想,也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教育运动。

➡️所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这个时期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因此,启蒙运动实际上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所进行的社会舆论和思想理论准备

其不仅反对教会的蒙昧思想,更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统治。

启蒙运动覆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它举着“理性”的旗帜,认为一切事物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接受无情的审判,以决定其存在或者消灭。

在宗教信仰、自然科学理论、社会制度、国家体制、道德体系、文化思想、文学艺术作品理论与思想倾向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3)

其特点如下:

1、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王权、教权、特权)。

2、主张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

3、反对迷信,提倡理性科学精神。

其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提供了理论武器,为资产阶级建立专政政权,设计了政治制度。

启蒙运动主要内容如下:

1、主张宗教上的“自然神论”或“无神论”、哲学上的“唯物主义”、政治上的民主政体、经济上的自由放任。

2、其在法国启蒙运动中提倡

  • ①理性而非外界权威来判断一切事物。
  • ②把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 ③为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 ④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3、对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更为激烈和深入。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4)

其对封建专制主义、等级特权、教权主义和宗教迷信的批判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成果。


十八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君主政体的国家,专制和天主教会控制着国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农村在封建领主和教会的盘剥下已是满目疮痍,宫廷贵族挥霍无度、国库空虚。

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勾结,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疯狂残害不同信仰者和有进步思想的人们。

与专制制度严重衰败景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新兴进步力量的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冲破旧制度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束缚。

在西欧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人们要求摆脱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因此,首先在思想领域爆发了反对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5)

二、启蒙运动的社会贡献及人物思想和成就

(一)社会贡献

在启蒙运动中,一批先进的、新兴的思想家前赴后继,口诛笔伐,有的甚至投身革命,为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不遗余力。

1、对专制制度及其精神堡垒~天主教会展开猛烈抨击。

2、对未来的社会蓝图进行展望和描绘。

3、这场持续近一个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民智,为欧美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4、这场运动传播到世界上其他地区后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为各国民族解放斗争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了贡献

(二)代表人物和思想

各国各启蒙思想家虽然都有着其各自的启蒙思想成就,但其也有着共同的思想,即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科学理性等。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6)

代表人物及思想:

1、孟德斯鸠

其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

1)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

2)其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是古代希腊、罗马政治理论的发展,体现了“人民的主权”原则,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其直到现在仍为许多国家所使用

3)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他在《论法的精神》中论述的自然历史环境对于人性的影响、对于国家品格的塑造,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忽略了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但正因为如此,他的这一段论述才具有真实的客观意义。

4)其提出“自然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的作用是长期的根本的,是不会因为某人的立场或是利益分割而变化的,显然这样一种巨大作用将继续延续下去”的理论,在现代经济或是历史研究中,他的这个论证视角仍然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7)

主要主张:

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

2)认为法律应当体现理性。

代表著作有《论法的精神》、《波斯人的信札》。

2、伏尔泰

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1)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

他曾经说过:“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2)伏尔泰还尖刻地抨击了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切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热狂作斗争”。

3)其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在反对君主专政的同时,他又赞成实行“开明专制”,这反映了他思想上的局限性。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8)

其主要著作有《哲学通讯》、《路易十四时代》等。

主要主张:

1)倡导建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君主立宪制。

2)主张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

3)认为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猛烈抨击天主教会,但主张信仰自由和信仰上帝。

3、狄德罗

其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教育理论家,是法国“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的主编。

狄德罗在坚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的同时,又具有同时代唯物主义者缺乏的辩证法思想,有些学者认为他的唯物主义应该称为“过渡性的唯物主义”。

1)狄德罗站在法国第三等阶级的立场上,坚持国家起源于“社会契约”,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协商”的观点。

他认为,能够实现人民自由平等的是政体,任何政体都是要改变的,它的生命同动物的生命一样,必然趋于死亡;封建专制政体也终会消逝,并由适合“人性”的政体取而代之。

2)狄德罗是“百科全书派”的首脑,他不仅亲自撰写了有关哲学、历史和应用科学的条目一千多条,而且还经常到工匠作坊去观察了解各种机器、工具的结构和性能,写出条目,托人详细绘制成图象。

在狄德罗的领导和组织下,《百科全书》成了启蒙思想家们向封建反动势力进行斗争的锐利武器

3)法国《百科全书》针对封建社会的全部意识形态,从政治制度、法律机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批判;其宣扬政治平等、思想自由等启蒙思想;提倡科学技术;宣扬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直接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制造舆论。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9)

4)“百科全书派”的形成及其社会实践,充分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精神,标志着法国的启蒙运动已经达到极致

1745年,狄德罗应出版商之请,开始主持编纂《百科全书》(全称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

5)在其编纂《百科全书》时,还写了许多杰出的哲学著作,如《哲学思想录》、《怀疑论者的散步》、《论盲人书简》等,宣传了“无神论”思想

6)他集中了当时社会上大多数的启蒙思想运动家,以《百科全书》的编写和出版为中心,促使了法国启蒙运动的顶点到来。参加《百科全书》编写的人士在历史上被称为“百科全书派”。

7)“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一批唯物主义者,他们的中心寓意是:人的本性是美好的;世界也可以被建成为称心如意的居住之地;世界上的罪恶都是教育和有害的制度造成的

8)他们认为迷信、成见和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点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其推崇机械工艺、重视体力劳动,这些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

9)狄德罗还是法国18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小说《修女》、《宿命论者雅克》、《拉摩的侄儿》等都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

同时,其在戏剧艺术、文艺批评和美学思想等许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成就,其提出“怀疑是向哲学迈出的第一步”的理论。

4、卢梭

其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10)

1)卢梭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的思想精华和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思想,他也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在法国启蒙思想家中,卢梭对法国封建社会进行的批判最为严厉,最为激烈。

2)其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即“人民的主权”思想:他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权利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甚至人民有权举行起义,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

3)卢梭还强调“公共意志”,并认为它非常重要,公民应接受它的统治。而“公共意志”的具体形式就是法律,遵守法律的行为就是自由的行为。

4)卢梭的思想主张在法国大革命中成为罗伯斯庇尔领导的“雅各宾派”的理论旗帜,对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刻影响。

主要思想:

1)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2)提倡社会契约。

3)革命合法性。

4)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5)理性是不可靠的。

代表人物有:《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

5、康德

其是德意志著名哲学家、教师和作家。其创造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在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11)

主要作品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主要思想:

1)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2)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3)相信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力,但同时坚持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的范围之内。

6、霍布斯

其是英国早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其做过培根的秘书,深受培根的“怀疑主义”思想影响。

1)霍布斯代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他既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又带有明显的封建落后意识。

2)他认为,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

3)同时,其坚持统治者一旦获得授权,人民就要绝对服从,不可反悔。因此,他并不反对君主专制,甚至认为专制政权有干涉臣民财产的权力

4)他提出世界上本没有神,宗教不过是人类无知和恐惧的产物,但他又认为宗教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12)

代表作《利维坦》等。

其思想主张:

1)反对“王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等学说。

2)反对主教和教会,主张把教会置于国家和君主统治之下

7、洛克

洛克的思想形成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其迎合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需要。

1)他对霍布斯的思想进行了修正,认为人们按契约成立国家的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因此国家不应干涉公民的私有财产。他认为私有财产是人权的基础,没有私有财产无人权可谈。

他有一句名言:“我的茅屋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2)他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利应分属议会和君主

3)洛克的立法、行政和外交的分权思想后来为孟德斯鸠所继承和发展,变成了立法、行政、司法的现代“三权分立”模式。

其作品著有《政府论》等。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13)

各国主要代表人物综合比较

1、法国主要人物

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孔狄亚克、梅里耶、摩莱里、马布利、拉美特利、狄德罗、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

其分为温和派和激进派。

温和派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为代表;激进派则以“百科全书派”为代表,其中有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狄德罗等。

2、这些思想家高举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旗帜,反对天主教教义中的蒙昧思想倾向,提倡理性宗教、自然神论或无神论;他们关心政治、抨击封建国家,批判封建国家与天主教会的密切关系;在哲学上提出“机械唯物主义”或坚持“经验论”,主张普及实用的科学知识,并出版“百科全书”作为传播科学知识的工具。

3、法国启蒙思想具有革命性,以“理性王国”为理想,这种理想在当时起了鼓动资产阶级革命、组织革命群众投入斗争的作用。

4)他们的阶级斗争性较强,经常在国内受到迫害,当时,其著作只能在欧洲其他比较民主的国家出版。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14)

2、德国的主要代表人物

有康德、莱辛、赫尔德、席勒、歌德、福尔斯特、高特雪特、鲍姆嘉通、温克尔曼等。

德国由于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分裂,其启蒙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有很大的不同。

1)德国启蒙思想家通过文学戏剧等形式鼓吹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反对封建贵族的专横奢侈;他们有的以“唯物主义”为武器,鼓吹文艺为社会服务;有的采取“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鼓动人民的斗争积极性,对社会有着长远的影响。

2)这些思想家的著作中常带有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对以后的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较大的影响

3)他们的社会政治思想为“人性论”和“人道主义”所支配,这种观点在当时是有进步性的,但由于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两面性,他们的启蒙思想也带有革命的不彻底性

5)德国的启蒙思想是其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准备,虽然当时德国在政治上是落后的,但其文学哲学传统有着深厚的基础。

6)德国的启蒙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德国古典哲学最直接的思想先驱,并通过德国古典哲学而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15)

3、英国主要代表人物

主要有霍布斯、洛克、爱德华•赫伯特、廷德尔、奥尔森等。

1)英国启蒙运动以温和的“自然神论”为主要哲学思想。

2)就近代而言,最初的启蒙思想产生于17世纪的英国,其典型地表现在“自然神论”的思想观点之中。

3)真正的“理性主义”也是发源于英国和荷兰。近代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的崛起作为标志,这种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怀疑精神”和“经验主义”原则的基础之上的

4)“怀疑精神”主要是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那一套繁琐晦涩的思想方法,典型地表现在英国弗朗西斯•培根的“四假相”学说和在荷兰生活了二十年之久的笛卡尔的“怀疑一切”思想中

5)“经验原则”则成为在“怀疑的废墟上”建构新的哲学体系和科学体系的“地基”,无论是培根所开创的“经验主义哲学”和“实验科学”,还是笛卡尔所确立的哲学第一原理“我思故我在”,都是以“经验原则”作为起点的。

这种以“怀疑”和“经验”所支配的思想,就是“理性主义”初期的状态。

6)“自然神论”、“机械论世界观”和“立宪政治”构成了一种奇妙的“三位一体”关系,它们共同标志着理性精神的崛起和启蒙运动的滥觞。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16)

4、俄国代表人物

罗蒙诺索夫、科杰尔斯基、克雷克夫、拉吉舍夫等。

俄国的启蒙运动思想主要反对“农奴制”,提出进行平民教育,改变专制制度。

由于俄国主要实行的是虚伪的“开明专制”,君主伪装成启蒙思想家,因此其政治思想大多没有实施。

如:1767年叶卡捷琳娜召集新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撰法典,她用了两年起草了《法典起草指导书》。

《指导书》主张法制、平等、民主以及三权分立,其很快就被翻译为各国文字传播到了西欧,许多启蒙学家认为叶卡特琳娜二世是“开明专制”的代表。但这一思想被束之高阁,其本人也被狄德罗指出是“真正的独裁君主”思想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17)

5、意大利代表人物

意大利启蒙运动以维柯、朱塞佩•帕里尼为代表。

维柯是意大利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学家、历史哲学家和文论家。其著作有《君士坦丁法学》、《新科学》等。

1)其反对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思想,提出“感性主义”哲学,其与朱塞佩•帕里尼都属于意大利的宗教哲学维护者,他的《新科学》被称为是“探讨人类社会文化起源和发展的一种大胆的尝试”

2)维柯接受了埃及学者关于“历史分期”的传统观点,即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神的时代、英雄的时代和人的时代。

3)他认为在不同时代,人类有不同的心理、性格、宗教、语言、诗、政治和法律。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18)

6、其他地区代表人物

1)苏格兰启蒙运动以休谟为代表,在当时也有极大的影响。

2)另外,南欧以“感觉主义”为潮流而开启启蒙运动的发展,北欧则以“信仰主义”为基础开启了启蒙运动。

三、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启蒙运动发生在法国路易十四逝世之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前。

文艺复兴三百年,其从初期的文艺复古到之后的反对教会和与封建统治斗争,中间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

但是基督教会和封建贵族在欧洲统治了千余年,根深蒂固。

加上当时工商业还没有大规模地发展,资产阶级还处于无权地位,力量薄弱,没有彻底的革命性,很容易和反动势力妥协

西欧各国社会发展很不平衡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地较早,但其革命不彻底,其君主立宪制的制度对于君主的权力没有在更大范围内进行限制,其封建君主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

2、德国和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

3、尼德兰较早出现资产阶级制度,但影响有限。

4、西班牙皇室和天主教结合,其封建统治更加根深蒂固,甚至为了维护封建君主的利益而错失了“大航海时代”中“资本积累”的重要阶段。

5、法国在17世纪处在所谓“伟大世纪”即路易十四的时代,其也是封建贵族和教会高级僧侣联合专制的势力最盛的世纪

1)资产阶级和平民合为“第三等级”,还处于无权地位。

2)文化和教育完全掌握在天主教的耶稣会僧侣手里,独尊《圣经》和少数拉丁古典著作,一般民众处于相当愚昧的状态。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19)

18世纪的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形势开始有了很大的转变。

欧洲的两个重要的强国:陆权强国法国和海权强国英国出现更多的竞争

1、政治及经济上,法国比英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落后了一个世纪

  • 1)英国已拥有海上霸权,工商业发达。
  • 2)资产阶级已走上政治舞台,开始进行产业革命。
  • 3)工人阶级日渐活跃。
  • 4)政治上兴起宪章运动,奠定了议会民主制基础。

➡️相比之下,法国不仅仍然处于封建强权的统治之下,其社会各个领域都被封建贵族掌控;资产阶级的生产力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

2)学术及思想领域上

1)英国在莎士比亚之后出现了理查逊和斯特恩等人的以市民为主人公的新型小说。

2)法国“百科全书派”领袖狄德罗以及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曾留居英国,他们与英国经验派哲学家洛克和休谟等人结下亲密的友谊。

3)受英国留学的影响,伏尔泰等人对英国的三权鼎立和议会民主制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推崇。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20)

一场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正在悄悄酝酿并等待爆发。

四、启蒙运动发展过程

(一)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启蒙运动是一场推动社会发展的运动,其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1、追求内心的平稳,即“理性”。

启蒙运动的倡导者提倡,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沉得住气,不要一时冲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性。

因为只有保持“理性”的心态,个人才能向前发展,社会才会向前发展。这种观点其实有着“理想化”的思想。

2、强调封建管制的弊端,并去改变这种社会问题。

按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则,随着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封建势力越来越成为阻碍其成长的关键因素。

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认识到当时欧洲封建统治这种落后的社会管理方式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因此发动这场运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一同去改变它。

3、强调“掌握着封建大权的贵族和教会对落后民众的压迫”这样的局面急需改变。

当时的欧洲社会,封建贵族和教会有着很大的特权,他们凭借自己的特权对民众施加各种暴行对任何新的思想都采取排斥态度。民众不仅承受着物质的压迫,还被套上精神的枷锁。启蒙运动强调要推翻这种腐朽的管理制度。

4、强调民众个人所享受的权利。

因为受封建制度的影响,普通民众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甚至成为富人的奴隶。

长时间的压迫使民众的反抗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因此,随着启蒙运动开始后,关于自由及权利也成为了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21)

(二)启蒙运动的发展阶段解析

1、启蒙运动发生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其最初产生在英国与荷兰,而后发展到法国,并以法国为中心传播到德国与俄国,此外,意大利奥地利、捷克、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

2、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是伏尔泰。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甚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人评价“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和卢梭都具有统一欧洲的思想,而这一思想最终在1993年《马约》生效后的欧盟建立,其得以实现。

启蒙运动经历了兴起、巅峰、扩展三个阶段。

1、兴起

◾️启蒙运动的源头在17世纪末的英国,是在科学变革和英国革命的推动下开始的

英国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霍布斯和洛克。

2、巅峰

18世纪的法国还处于封建专制主义的黑暗统治下。

法国的思想家们考察了英国和荷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同英、荷学者切磋交流,在18世纪中期把启蒙运动推向顶点。

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4)其他启蒙思想家。

⭕️启蒙思想家以报纸、书籍、戏剧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宣传科学、自由、平等思想;并且通常利用沙龙、咖啡馆和科学院、大学等场所,以群体的方式开展活动。成为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并促使了启蒙运动向欧洲其他地区快速传播。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22)

3、扩展

启蒙运动很快传播到其他国家,涌现出了许多启蒙思想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德国的“浪漫主义”和古典哲学。

1)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著有《纯粹理性批判》。

2)康德对启蒙运动做了经典的总结,其认为:

  • ①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给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 ②所谓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智力无能为力。
  • ③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

(三)引导启蒙运动的线索

讲到法国启蒙运动就离不开法国的“百科全书派”。

“百科全书派”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引导者和早期运动的指导思想,其思想更贯穿了法国启蒙运动的发展。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23)

1、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受到英国文学家张伯斯主编的传播近代哲学科学知识的《百科全书》的启发,编纂了法国的《百科全书》(即《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与手工艺大词典》)。

2、在法国“百科全书派”活动的20年中,他们一直不断地受到封建势力和教会的迫害,有些人被关进监狱,有些人被迫流亡到国外。

3、《百科全书》被禁止发行,或被烧毁。当时的法国封建政府对其审判的罪名是“为着拥护唯物主义,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

4、但《百科全书》终究在1772年出版。并且随着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百科全书派”领袖之一孔多塞参加了这次革命,被选入革命政府任法院议员。

5、法国大革命中两次“人权宣言”都宣布“人权”是人类自然的生而就有的权利,其包括“平等、自由、安全和财产”四大项,体现了“百科全书派”的理想

6、法国“百科全书派”的成员不仅是法国启蒙运动的引领者,更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作了必要的思想准备。

7、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就以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学者所提出的各种原则为基础,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24)

欧洲启蒙运动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情况不同,其从时间线上难以一概而论,因此我们从其发展内容的变化上进行总结,具体如下:

1、反抗权威时代

1)法国哲学家受牛顿的宇宙物理学的吸引,以及洛克的政治哲学的启发。开始从宗教和社会制度领域对法国的政治制度和教会进行批判。

2)在法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的“唯心主义”论和“怀疑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法国的启蒙运动思想家认为“每个人都必须主动的和理性的自行找寻问题的答案”,并将其口号的一部分针对当时的教士、国王、贵族。

2、理性主义诞生

随着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加之新兴自然科学证明“自然是受理性所管辖”的理论得到证实。

1)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被称为“理性时代”,大多数启蒙时期的哲学家和古代的人文主义者苏格拉底及斯多格学派一样,坚决相信人的理性。

2)哲学家们认为他们有责任依据“人不变的理性”为道德、宗教、伦理奠定基础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25)

3、“启蒙”的开始

启蒙思想家认为,人民之所以过着贫穷、备受压迫的生活是因为物质生活穷困、精神生活迷信。因此,启蒙运动自一开始就着重于教育和思想普及

学校制度开始于中世纪,而教育学则开始于启蒙时代。即“启”发群众的“蒙”昧,以建立更好的社会。

欧洲各个国家启蒙运动大概情况

1)英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发端

英国启蒙运动发源于“自然神论”的思想,由于建立了资产阶级制度,其与荷兰的启蒙运动有着共同的特点,即现实的“怀疑主义”精神和最初的“理性主义”。其最大的成就是建立了“经验主义”的发展环境

②其以弗朗西斯•培根的思想为基础,以洛克等人的思想发展至成熟理论,其“理性主义”比较温和,在发展过程中与信仰、科学和宗教相互结合、妥协,为英国社会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2)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法国的启蒙运动直接负有教育群众、鼓吹推翻君主专制和教会统治、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法国的启蒙文学的革命性、战斗性更强,内容也特别丰富。

从18世纪初期到18世纪中叶为法国启蒙文学的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启蒙文学最主要的代表作家是孟德斯鸠和伏尔泰。他们的政治态度比较保守,代表了自由派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且把希望寄托于开明君主,是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的“温和派”代表。

从18世纪中叶到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是法国启蒙文学的第二阶段。

这是法国启蒙文学的全盛期,代表作家是狄德罗、卢梭和博马舍。他们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更为激烈,并明确地提出了自由、平等的口号,因此被称为“激进派”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26)

3)德国的启蒙运动充满“浪漫主义”

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由于“三十年战争”和“猎巫行动”,在政治上更加衰弱,文化上被教会控制更加蒙昧。

①德国内部分裂为数十个小的邦国,与英法强国想比更加弱小,此时的民族思想家更加渴求国家的统一和强大,对此,启蒙运动在德国充满着一种政治理想

②在当时的德意志全境,从首府到山村,到处蔓延着对“猎巫”的极度恐慌和疯狂想象;加之国家弱小与教会的压迫,使德国的启蒙运动诞生了“浪漫主义”的特色,其与法国的“理性主义”成为鲜明的对比。

③德国的启蒙运动思想家托马西乌斯率先反对残忍的“猎巫行动”,其代表人物有歌德、席勒等

由于当时社会宗教势力的强大,其试图把理性知识与宗教信仰结合起来,寻找一种妥协,其思想通过对《圣经》的历史考证和理性批判而建立起一种“理性”宗教,对后期康德和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有着重要影响

4)俄国的启蒙运动是虚假的“开明专制”

①俄国的启蒙运动自彼得大帝改革开始,叶凯捷琳娜女皇也强调其是具有启蒙思想的“开明君主”。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27)

②但俄国的沙皇用虚伪的“开明专制”理论来欺骗民众,尽管叶卡捷琳娜经常保持同西欧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书信往来,甚至请伏尔泰来沙俄讲课,但其私底下认为不能对农奴进行教育,且要贯穿其愚民政策和政治专制

③这一时期俄国的真正的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是废除农奴制,但这一思想只是成为一种愿望。

俄国教育有了一定的突破,第一所新式大学圣彼得堡大学即在此时建立。

5)意大利启蒙运动与宗教信仰紧密结合

①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兴起地,更是欧洲传统文化古罗马文明的发源地和中心,但由于宗教改革运动中其受到天主教廷影响较深,故在宗教改革中以改良为主,且由于其政治分裂,和教皇国的影响,在启蒙运动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②但不能说其启蒙运动在意大利没有发展。相反,由于缺乏政治上的统一条件,加上罗马教廷在意大利的地位,意大利的启蒙运动受到教廷的深刻影响。

③教会在经历了文艺复兴的反思以及宗教改革的冲击后,在意大利本地文化运动上的态度更加积极。意大利的文化启蒙很多时候恰恰是教会人员在普及民众信仰的过程中散播开来,其一些神职人员也是启蒙运动的领导者,如帕里尼,其代表人物还有维柯,其是感觉主义的代表。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28)

6)另外还有奥地利、捷克的假“开明专制”、苏格兰休谟的“经验主义”哲学和“拿来主义”思想等。

7)大体上,南部欧洲在文艺复兴运动影响较深的情况下,其启蒙运动开创了一种“感觉主义”理论;而北部欧洲的宗教改革较为深入,其启蒙运动重振了一种“信仰主义”氛围。

4、文化上的乐观态度

1)启蒙思想家认为,非理性行为与无知的做法迟早都会被“文明”的人性取代

2)其还认为并非所有的发展都是好的,只有人的“理性”发达、知识普及后,人性才会有更大进步。

这种乐观态度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盲目和极端的思想,这也是其思想认知的历史局限性。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29)

5、回归自然与宗教的和谐

卢梭提出“人类应该回归自然”的口号,相信纯真的思想是一切的根源。

启蒙思想家崇尚宗教诞生之初的原始状态,当时有许多人为建立所谓的“自然宗教”而奋斗。他们认为宗教必须自然化,宗教也必须与“自然”的理性和谐共存。

6、“无神论”与“有神论”

1)启蒙时期的大多数哲学家认为否认上帝存在是不合乎理性的。许多科学家也是有神论者,如:

  • 牛顿认为这个世界太有条理了,因此不可能没有上帝的存在
  • ②笛卡尔则是灵魂有神论者的代表人物,其相信灵魂不朽,认为是否有一个不朽的灵魂不是信仰问题,而是理性的问题。

2)同样,当时也有部分唯物论者不相信上帝,自称为“无神论”者。其代表人物大多是法国启蒙运动家,如霍尔巴赫、狄德罗等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30)

7、“人权”与“女权”的政治上的确定

1)启蒙运动继承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在“人性”上的追求也反映在政治权利的诉求上。

①对“人权”的追求在最初的启蒙运动思想中就有很大的体现,其也是启蒙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②在政治领域对“人权”的肯定和保护则以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体现。

③1789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确立了“个人权利不可侵犯”的原则

2)同时,妇女权益也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①在1787年时,启蒙运动的哲学家龚多塞就发表了一篇有关女权的论文,他主张妇女也和男人一样有“自然权利”。

②由于“女权”文化的宣传,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妇女们也非常积极地参与到反抗旧封建政权的运动中

当时领导示威游行,迫使国王离开凡尔赛宫的就是一些女人。

③随着妇女团体陆续在巴黎成立,她们除了要求和男人享有一样的参政权之外,也要求修改婚姻法,并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虽然当时的她们并没有得到这些权利。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31)

五、推动启蒙运动的原因

1、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不再盲从教会的愚昧宣传

2、宗教改革推动欧洲社会的人文发展进入一个思想觉醒的临界点,启蒙运动的爆发只是缺少了一个契机而已。

3、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和封建统治阶层的腐朽,成为启蒙运动兴起的内在推动力。

其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封建专制制度成为严重障碍。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理性精神获得普及。

3)法国是欧洲的封建堡垒,其封建统治异常顽固,阶级矛盾异常激烈,因之爆发全面危机。

4)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其人文思想家的理论学说传播,给法国思想家以有益的启示。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32)

综合所述,启蒙运动根源分为三个方面,如下:

(一)经济根源

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14世纪至15世纪萌芽,加之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到17世纪至18世纪其资本主义有了很大的发展。

1、16世纪~18世纪也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西欧国家中,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最高的是荷兰、英国和法国

2、这段时期,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当时欧洲国家普遍奉行重商主义政策,其政府鼓励出口,减少进口,增加黄金、白银的储备,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3、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等大西洋沿岸的国家先后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起初,荷兰是17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随着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则在18世纪的欧洲大陆是实力最强的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33)

(二)政治状况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受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随着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压迫的诉求越来越迫切。

1、16世纪宗教改革以来欧洲各民族国家得到发展,普遍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至17世纪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则推行“朕即国家”。

2、专制君主独断专行,把国家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对资产者横征暴敛,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其还利用天主教会对民众进行精神统治的压制。

3、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的经济基础基本以资本主义经济为主,但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与其基础不适应,且矛盾越来越深。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其要求摆脱君主专制和天主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

4、这段时间,荷兰在1581年脱离西班牙获得独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英国在1640年开始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制

5、法国到18世纪仍然是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是欧洲各国中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资产阶级掌握了最大的经济实力,但却常常受到教士和贵族的剥削,其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当时的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教士为第一等级,贵族为第二等级,资产阶级和工人、农民都属于第三等级。

在此背景下,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发展迅速。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34)

(三)思想来源

启蒙运动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但也有其思想来源。

启蒙思想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古代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思想

  • 1)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 2)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3)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 4)斯多亚学派提出理性是世界的本原,第一次论证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 5)罗马法中蕴含着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理念。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思想”

启蒙运动继承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成果,并以之为基础迅速向更深层次的政治诉求领域发展。

3、近代自然科学思想

启蒙运动之前,在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其为启蒙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思想的支持。

  • 1)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提出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
  • 2)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自然科学,他还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
  • 3)牛顿在1687年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35)

4、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教会的许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越来越感到自信。

“科学革命”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是有规律的,并且人类凭借自己的智力是可以认识的。这就启示了人类社会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存在着某些法则,因此“理性主义”快速发展,成为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

5、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论断,影响深远。

启蒙思想家希望用理性、科学的阳光驱散由专制、愚昧带来的黑暗,照亮人类的精神世界。

六、启蒙运动的性质分析

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当时的欧洲社会,人们仍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36)

启蒙思想家们著书立说,积极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加之当时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而传统的封建势力依旧顽固的打压新兴阶级的发展,欧洲社会尤其法国的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烈。

⭕️而由于英国资产阶级制度的建立,其国内的学者向外传播了新的思想,对欧洲大陆的学者们造成了深刻的思想启迪,在此情况下,以法国思想家为代表,借鉴英国的传播学说,爆发了以启蒙民众思想为目的的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其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新兴势力借助思想启蒙的“外衣”,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而提前做的一次思想动员和舆论宣传。

启蒙运动的开始,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从性质上,其概括来说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启蒙运动具有推翻当时欧洲等地压迫民众的封建势力的性质。

启蒙运动强调推翻封建势力。欧洲社会在当时受到封建势力和文化的管制,民众过着奴隶般的生活,随着文艺复兴对民众思想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抗封建统治。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37)

(二)启蒙运动要推翻教会的那些束缚社会发展的思想。

➡️当时欧洲的教会不仅联合着封建统治者一起打压民众,使民众生活更加艰难,而且其自身也奉行独断专行的统治,并不断向民众散播落后的思想观念。

天主教会不仅在生活中剥削人们的物质财富,甚至打压一切不同的新兴教会和新的思想。教会不断残害有着不同见解人们,虽然宗教改革运动缓解了这种现象,但其依然统治者大多数人的思想和生活,并与封建统治者联合起来,其行为更加肆无忌惮。

有着新的思维和新的观念的新兴资产阶级迫切要改变这种现象,让民众以及整个社会从教会的束缚中脱离出来,为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发展释放更多活力。

(三)解放民众的思想,使民众敢于同压迫他们的人斗争。

因为长期受到封建压迫思想的束缚,反抗不是很明显,在启蒙运动开始后,这些敢于反抗的新思想逐渐传播到民众心中。

七、启蒙运动的内涵

(一)启蒙运动的特性

总的来说其有两大特性:其一是激进的批判和否定精神;其二是乐观主义的进步历史观。

启蒙运动不同于其他运动的特点在于敢直接反抗那些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逆流,其不再畏惧那些黑暗的势力。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38)

启蒙运动最重要的还是离不开“理性”二字。

1、直接反对掌权者一人决策,权利不能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中

要像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学习把权利分散到多个部门中,这样既能防止一人独权,还能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政治。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社会上有互相制约,社会就不会出现混乱,人民生活的才能幸福。

2、通过理性的知识来反对教会宣传的那些谬论。

西欧地区长时间受教会的影响,教会则借用各种“传说故事”来维护教会的权利。

启蒙运动用理性的方式来推翻教会的黑暗面纱,这样一来,教会及封建势力都没有正当的理由继续独断专行。

3、其不仅涉及到国家权利的划分,还有对那些所谓“神”可以控制人类的说教的批判

启蒙运动结合人类科学,用足够的证据证明有关“神”的一些说法是不属实的,让“神”和教会失去了他们原有的光泽。

3、第一次把“人”的利益放到了最前面,让人民可以享有自由等权利

启蒙运动直接性的反抗封建势力和教会对人民的压迫,对平民所应享有的权利进行保护。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39)

4、其不是通过流血斗争,而是通过知识来证明这些“新阶级”的想法的正确性

(二)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

其实要了解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首先要知道“启蒙”两个字的意思。

法文中,“启蒙”的意思就是要打开新的局面,给民众灌输新的思想。

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主张:为了广大民众和整个社会的安定考虑,迫切需要打破传统的封建教条主义,引领人们走向光明。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建立更适合新的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总结来说,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就是反对封建教条主义,宣扬民主、自由等新思想。

1)由于当时的欧洲等级制度森严,底层民众的生活苦不堪言,社会矛盾剧烈的激化,启蒙运动的思想一出现就受到了民众的追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启蒙运动期间,涌现了一批思想家,围绕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

3)其在当时的社会影响非常深远,虽不能完全的改变欧洲当时的社会现状,但是让人们思想中有了民主、平等的新观念,为以后各种新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念宣传提前做了铺垫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40)

(三)启蒙运动的思想精髓

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认为启蒙运动的目的是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黑暗时期)。

1、这个时代的文化批评家、宗教怀疑派、政治改革派皆是启蒙先锋,但他们只是松散、非正式、完全无组织的联合。

2、当时的启蒙知识的中心是巴黎,法语则是启蒙运动的“共享语言”

八、启蒙运动的影响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场针对欧洲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运动,在历史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一)启蒙运动的影响要从三个方面来说:

1、对当时社会广大民众而言

启蒙运动发展了人文理性精神,实现了欧洲又一次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进步。

当时的社会民众一直生活在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下,思想大多比较封建的。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开始接触新思想,并倡导和平、民主、人权、自由。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41)

2、对统治阶级而言

新思想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理论的地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理念的宣传,其不仅针对封建统治贵族,更针对当时的天主教会。

3、针对资产阶级而言

其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发展到反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高度,比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更具有革命性质。

随着封建统治阶级地位的衰落,新的资产阶级崛起,其开始走向统治地位。并且随着启蒙运动对封建制度的沉重打击,其为资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政权提供了理论武器。

4、对于法国大革命而言

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动员和舆论基础,其使得法国大革命顺利开展,在革命斗争中,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甚至妇女也积极投身其中,促进了当时社会“女权”的发展。

5、启蒙运动有着深刻的世界历史意义

传播到世界其它地区,推动了当地的资产阶级革命,激励了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争取社会进步、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思想解放而斗争。如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日本的明治维新等。

6、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其推动了人类科技的进步,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思想环境的支持

7、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资产阶级的发展成为一种趋势。

8、影响了世界政治文明进程

启蒙运动的思想传至当时欧洲在世界各地建立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区,极大鼓舞了当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如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亚洲的殖民地运动。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42)

(二)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革命和改革。

其次,对19世纪以后的亚洲国家有很大影响,如鼓励了近代中国和日本的一批仁人志士为改造社会而斗争。

1、政治上,近代中国清末时期的“戊戌变法”就是受启蒙运动影响,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中国的君主立宪制。

2、文化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一批启蒙学者,他们翻译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名著,介绍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严复把赫胥黎的《天演论》、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以及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和《穆勒名学》等7部著作译成中文出版。

3、思想上,辛亥革命后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基本思想精神是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显然其基本思想精神是源于启蒙运动。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43)

九、关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三者的比较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其是欧洲近代思想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以文艺复兴为起点,至启蒙运动结束,其发展是一脉相连的,并且在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上影响了启蒙运动的开展;同时,启蒙运动也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补充和完善,是其两者的深入发展的延续。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者的大概比较。

(一)三者相同之处

1、经济基础相同,都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的结果。

2、阶级基础相同,都是欧洲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结果。

3、斗争对象相同,都把矛头对向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势力。

4、对社会的影响相同,都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统治,有利于思想解放,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推动资本主义科学、文化的发展。

5、性质相同,都是思想文化领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

6、三者主张有相通之处,如反对等级观念,追求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理性等。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44)

(二)三者不同之处

1、三者存在时间不同

1)文艺复兴三百年,其从大约14世纪兴起到17世纪结束。

2)宗教改革基本是从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开始,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出台结束,历经百年。

3)而启蒙运动则大约从17世纪末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结束。

2、经济和阶级基础不同

三大运动发展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不断增强。

1)前两者在发展过程中有些借助了封建统治者的力量,甚至在关键时期的以发展也得益于封建统治贵族的支持。

2)而启蒙运动则直接反对封建统治贵族和教会,其天生与之是“敌人”的关系,其的经济和阶级基础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其经济,以及普通底层人民。

3、三者斗争对象不同

1)文艺复兴侧重于批判天主教的某些神学观和封建传统观念,如禁欲主义、蒙昧主义、神本主义、永生来世等,并未系统地反对天主教和封建制度。

2)宗教改革侧重于批判天主教会的宗教统治和教义,如因行称义等,主要集中在反天主教会本身,也未涉及到封建制度。

3)启蒙运动则侧重于批判整个封建专制制度,包括王权、教权、特权三大部分。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45)

4、三者的主张不同

1)文艺复兴主张“人文主义、人性至上、以人为本”,是全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宗教改革主张“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提倡人在信仰中的自主中心地位,是新的宗教观

3)启蒙运动为未来的资产阶级专政国家提出了政治制度的设计,是一种新的政治观

5、影响范围和影响深度不同

1)文艺复兴运动波及到西欧,宗教改革影响到东欧之外的欧洲,启蒙运动影响到全欧洲,并传播到世界其它地区

2)文艺复兴未引起资产阶级革命,宗教改革对尼德兰英国美国革命有一定的影响,启蒙运动则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潮流

6、三者的性质不同

1)文艺复兴主要是文化艺术的运动,其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为起点,倡导人文主义思想

2)宗教改革是纯粹的宗教和社会运动,也有一定的政治性,但主要在于反抗天主教的腐朽和黑暗统治,反对其愚昧思想的压制

3)启蒙运动是思想和政治运动,其不仅仅反对封建文化、宗教愚昧思想,更反抗封建制度的统治,反对纯理论的思想的蒙昧,提倡理性和实践、民主和平等、科学和自由。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46)

十、欧洲近代启蒙运动与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清末民初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与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比较

(一)两者的相同之处:

1、经济基础同,都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结果。

2、思想主张有相同之处,都反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建立法制国家、提倡人人平等。

(二)两者的不同之处

1、具体的主张不同

1)明末清初的早期民主思想涉及到政治、经济、学术等多方面。

2)而启蒙运动由于发生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之后,所以主要集中在政治思想领域。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47)

2、两者发生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

1)中国处于长期的封建君主制度的末期,并在向更加集权的封建专制发展,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加之儒家思想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在社会文化上政治皇权高于一切,宗教思想都是为皇权服务,宗族观念和“士农工商”的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思想仍然比较认同传统的封建文化,对新兴思想处于抵制状态,甚至道德上对新思想视之如“妖魔”,其要面对的任务和阻碍更加大。

2)欧洲在启蒙运动之前已经提前在思想、宗教、文化领域有了更深入的改变,其启蒙运动在政治领域的任务比较简单,而社会层面在思想领域也已经有了提前的准备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48)

3、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水平不同

1)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处于很微弱的阶段,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发展水平落后,其本身的内在动力非常不足。

2)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内容,其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资产阶级实力强,本身对改变现状的内在需求迫切。

4、历史背景不同

1)中国的处于明末清初民族战乱时期,满族入主中原统治,迫切需要的是得到地主阶级的认可和社会的稳定,在政治、文化以及道德领域将传统封建制度发挥到了极致,新思想发展的社会基础不够充分,社会及政治氛围都基本不存在。

2)欧洲在启蒙运动之前已经普及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解放的基础比较充分。且由于英国和荷兰较早地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对西欧其他地区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的快速发展,无形中促进了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迫切开展地启蒙运动。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49)

5、对时代和区域影响不同

1)启蒙运动引起了法国、美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

2)而早期中国的思想启蒙则被禁止,虽对二百年后的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有借鉴作用,但未在当时引起革命。

与新文化运动比较

(一)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相同之处

1、原因性质相同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资产阶级要求的反映,都是资产阶级在政治、思想领域反封建的斗争

2、思想主张有相同之处

都主张政治民主、人人平等、思想自由、文化科学、学术开放。

(二)两者的不同之处

1、两者的历史背景不同

启蒙运动早于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受启蒙运动的影响。

2、两者所起到的作用有不同之处

1)在给本国封建统治以沉重打击的同时,启蒙运动同社会底层群众相结合,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2)新文化运动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政治革命。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50)

3、两者对传统文化态度不同

1)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完全否定,运动中又全盘西化,其将传统文化视为“敌人”,发展过程中遇到传统文化的阻碍更加大,且造成了文化的断层。

2)欧洲的启蒙运动对其传统文化有理性的吸收和发展,其在之前进行的文艺复兴运动对传统古文化大力恢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和新的思想,而且吸收世界各国文化,在文化领域上不仅发展全面,而且基础深厚。

4、两者对宗教信仰有着不同的见解

1)新文化运动在宗教信仰方面比较混乱,尤其对传统宗教持怀疑和摒弃的态度,又对西方宗教盲目的接受,没有足够的理性思维。其后期在思想上更多的体现于“无神论”的趋势。

2)欧洲的启蒙运动虽然对宗教信仰有所怀疑,但并没有完全盲目的舍弃,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传统的宗教信仰,其“自然神论”思想为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的主要方向,“无神论”思想相对比较少。

5、两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

1)新文化运动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下,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影响很大,主权不完整,政治上不独立,国内各地分裂趋势明显,国家及民族的任务比较多比较重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51)

2)启蒙运动时期西欧的社会环境主要处于阶级斗争比较强烈的阶段,尤其法国的阶级矛盾日益激烈,而德国则兼有国家统一的任务,本国的民族势力都比较强,没有沦为殖民地且都在向世界其他地区殖民发展。

6、两者在资产阶级支持的力量上不同

1)新文化运动在资产阶级支持的力量比较弱,其大多以学者和有识之士发起,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有限

2)启蒙运动时期,欧洲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强大,即便在封建势力强大的法国,其资产阶级力量依然有足够的基础,在社会上其主要依赖资产阶级力量的支持,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都很大

十一、总结

综合说来,启蒙运动是欧洲资产阶级发展积蓄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其有着足够的文化积累、宗教条件、经济基础、社会支持,唯一缺乏的是政治的经验,因此,启蒙运动主要的诉求在政治领域,其发展的最终方向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52)

启蒙运动影响了欧洲的社会发展,并在之后引发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思想随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文化和政治的发展都影响巨大,是人类文明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有所不同,而启蒙运动的影响力巨大,其内容比较重要,下期将详细的对各个主要国家的启蒙运动进行分析了解。

中世纪时欧洲的宗教改革是反封建(近代欧洲文艺复兴)(5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