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益博社工的文章(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

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 益博社会工作誌‖益见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2020年6月15日,晴,周一

周一,一周又开始了。等我的闹铃响,已经六点了,半夜关了空调,还是觉得有的闷热。十六一个蹲在阳台吊兰底下,跟铁线蕨的叶子忽闪着玩,给花浇点水,喊孩子起床,临走的时候找不到电车钥匙了。楼下的梧桐树花和香樟树叶子扑散一地,门卫师傅刚换班。门口过去一个推着车卖香囊。三里河底的水有青蛙的叫声,凌霄花和月季开的还比较热闹。红庙路上冬青树花花开花落,只有弥漫着的香味独特。

坐在办公室处理项目的资料。徐林瑜老师发来了他四五年前写的昆虫记,更多的是拍摄的各种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对自然热爱与执着。我把他整理一下,作为梦想中心自然之家的一个项目,每一个爱好都能有一个新的启发。也看到徐玉坤老师的讲述从抗日战争到当下自己与丝绸之路的不解情缘。又勾起了我对对丝绸和桑蚕业的回忆来。

出去的时候,门口邻居说北京疫情,南阳也严起来了。坐公交驾驶员提醒乘车人员都需戴上口罩,不戴口罩不让上车。比前几天要求严了。北京确定那么多感染病例确实揪心,夹道里都不忙,太阳出来了,还下着毛毛细雨,修电车的小石在门口有摆着一个招牌写着精修电动车,门口站一个老邻居说,这雨下不成。顺着七一路过去,路上的人多起来,特别是到人民路市医院的地方。

1

和平街的早餐还有陆陆续续有人去吃,与民主街交叉口的石板上一个老人坐着在择韭菜,闫天喜饺子馆门口则是几个人在剥葱,葱白子一堆堆的放在一起。香囊似乎有了新买主,紧挨着的肉铺师傅也不忙就是拿着放大镜看书,经贸学校的院子里正在军训。解放路上叮叮咣咣,两个年轻人准备租个小店,这里是老城区,但是改造以后是什么样,什么时候改造完成都没有一个时间表所以还是很焦虑的。

跟张老师联络,说起学生来益博社工实习的事。实习当然欢迎,多多益善,可以给我们传递新的理念,也可以得到锻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接触,怎么有关系。不要怕万山千水 ,只要可以实现就勇敢前进,只有前进才能发现机会。我说因为一个四中校史座谈会,引出了对一个叫孟慕贞的追溯,引发了与山东师大赵建玲老师、香港中文大学袁浩老师、滕州一中赵曰北老师的交流,也从某个角度诠释了人是各种关系综合的论证。

力民哥问万里长虹,我给杨老师打电话求证。那是原来的一个从龙王沟水库引水灌溉工程,现在已经废弃了。那个龙翔路上有个长虹街就出自万里长虹。这是一个有志气的想法,只不过随着集体经济的解散之后就不再被想起。杨老师告诉我他的儿子要结婚了,因为儿媳是湖南醴陵的,到时邀请过去招呼,一起担任证婚人。我说好事喜事当然要参加,沾沾喜气。

2

不过时常想起那个时代的乔文忠老师他们对水利的执着,把那个时候人们的精神状态。薛江峰老师前段在1959年镇平县二龙公社社员提出的劳动口号:“河挖透,山挖穿,五天征服二龙山。”就是这一句小小的口号,能够穿越千山万水传到主席耳中,引起他老人家的共鸣。力民哥的一个朋友曾对万里长虹感兴趣,现在看来水利设施的落寞,再从这里恐怕是引不上水,空费精力和资财。

孙家楼里除了两个安装天然气管道的工人,就是惠大才。东马道口养鸽子的大哥正在用锯切割一个老葡萄树根,护城河改造没人要了,扔了是一个生命就没有了。咱给它捡回来,好好打理打理,活了算是救一条命,活不了也没办法。门口捡的这些瓶瓶罐罐算是一种爱好。浆水店门口除了原有的小芹菜豆芽小白菜,又多了红薯秧和柳叶苋菜。市场街紧挨着护城河的改造还在进行,喷水降尘,卖手擀面的胖哥,似乎每天擀面是一种生活的艺术。菜市街口卖菜苗的人少了,一个大爷说,该买的都买了,该种都种了。

余家园的夹竹桃花还开着,温凉河的桥下的水多起来,有水就有了灵性。独山大道与建设路口,几个饭店门口有都摆起了地摊经济的标语,似乎在自救,更多的是要生活,从来没有比活下去更高尚的事,所有的形式变得不再重要。因为一个疫情考验出了我们生命的脆弱,更折射了在健康安全方面的短板和问题。卖菜的吆喝声一如既往,只是红龙果便宜了,十块钱六个,个头还比较大。瓜和桃也便宜了,似乎没有什么能够激发人们的劲头了。

3

去市民中心为项目评估的事,向项目主办方汇报。惠哥打电话说筹建二十一世纪基金会志愿服务站的事。其实志愿服务站只是一个谋划开展服务的一个平台,等下午再说。几个公益伙伴热心于公益资源服务,希望依托基金会,更好的服务。但是作为社会组织不仅仅是基金会,如何在疫情下生存下去,也是一个挑战。

回来的时候鬼使神差的从新华路回去,在天桥过去,那个曾经的王子鞋城准备关门了。至少有十年没有在这里买鞋了。刚来南阳的时候,好几双意尔康鞋都在这里买的。记得新华书店旁边王子鞋城开业后生意真是火爆,那时候没网购,觉得那儿鞋款式多价格也不贵,好久没路过了。路过也没有关注过,是否也是疫情下抗不过去了?思危思退思变。

似乎天上的乌云起伏起来,不然下午三四点的办公室一般不用开灯。我骑着电车出去,永安路十七小已经围的水泄不通,原来的电车都改成三轮车了。不时有卖黄洋葱的,一斤三毛,我听着这些降价的消息,其实为种一季菜的菜农感到忧心。走过中光学嘉园小区,一个熟悉的声音喊我的名字,并且打着招呼。我回头一看是双龙。

同是师院毕业,长我一届,同系同专业,还在同一个学生会,传帮带的多,自然交集多。即使是毕业,同在一个城市,总能见上几面,相互熟悉的同学多,总能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消息。虽然没有进入行政事业单位,但在中光学集团,也干的顺风顺水,属于哪一种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放出去能独当一面的角色,不管在哪里都鹤立鸡群,个子高,爱打篮球,算是比较潇洒的一个人。

本命年祸不单行,但是我知道他也是如此脑溢血,开颅手术,造成右手抓举功能丧尸,刚开始的时候话都有说不清楚,孩子还在上初中。每一场人生的灾难和坎坷从来没有提前的预演和交代,往往是不期而至,措手不及。很多同学组织捐款慰问,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当一个人在黑暗中适应以后,依然可以看见光明,依然可以还会从新思变,如何过好日子。

站在路边,原来的偏分头,改正小平头,头上的开颅手术留下的刀口依然清楚,说话吐字不清,我说你那么好的文采,为什么不好好感悟一下人生,拿着笔变换另外一种人生呢?他笑着说,去永安路来牌。我说能打牌,他笑着说,打不成牌,总可以看看吧!消磨时间,问起我的情况,我说在孙家楼,办一个社工机构,有时间过去坐。我说人啊,知足常乐,福祸相依,没事慢慢就好起来。

4

顺着中州路到民主街,街上人不多。吴儒珍门口有的花鸟店开着门,一个人拿着蒲扇坐在轮椅上,戴着口罩。他的女儿告诉我,老人害怕疫情。老房子是她的大姐在照顾老人,六七十岁了。老人耳朵背,说起年前南阳晚报来采访的事还充满谢意。问起疫情老人耳朵背,一直说前列腺,他说自己很年轻的时候就有前列腺炎,这个毛病困惑了一生。院子里除了大门和过道的大门,院子里的房子早已经改造成楼房,原有住房的格局早已经变化了。但是最后留下的那几间老瓦房与老人一样,成为这道街上最忠诚的见证。

民主街的下午最为惬意,一路上可以看到都是围着看打麻将、打扑克、下象棋的人,足有七八桌的样子,围在一起谈笑风生,似乎一局下去时间都过去了一大截。其他的人都是坐在门口,街上的冬青树开着花,枇杷树的果子已经熟透干瘪。解放路上倒是忙碌起来,一天的活都是在下午实物店凉快的时候干的,弹棉花的正在做被套,倒锅的正在倒铝水 ,做餐车的正在电焊,孙家楼口的几个老人在叨闲姜。惠大才还是一个人坐在这里,惠长坡老师要过来,他的头像原来是十方援老年人心灵呵护中心,一直没有注册。最近又学习一个生命礼仪师,做殡仪服务,也算是一个新的尝试。

公益没有尽头。惠老师是中国好人,也是一个忙时做生意,闲时做公益。上午已经打电话说公益金金会志愿服务站的事,在一起商量。孙家楼下午五点多已经暗下了,屋里要开灯,鸟鸣啾啾,小黑丢了以后,很少有人过来。石榴花落果出,桔子花开,一个茉莉花开着,房坡上的全部干枯了,我打扫好卫生,准备洗手的时候发现洗脸盆里掉了一个蝎子,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原来的土元、黄鼠狼倒是常见的物种,第一次在孙家楼看到蟹子,不由得有一点发怵。蚊子似乎可以忽略不计,真正平心静气的喝杯水,打开电扇,很快就清凉起来了。

5

烧上水,惠老师归来,聊着孙家楼,也聊着各自的工作。惠老师一个人在南阳,爱人在郑州开厂,照顾儿子郑州上学,女儿已经上大学了。我说做公益首先要学一点法律常识,每一件事不能光看好的一方面,还要看不好的一面。更要重视风险控制,现在疫情严重,不能想当然,诚如南阳知府任恺所书座右铭,当盛怒时忍耐须臾俟心气和平省却无边烦恼;处极难事沉思片刻待精神贯注自然有个权衡。这是为事为人之道,值得借鉴。万事热心是对的,方向对可能走一些弯路,但是方向错,就是南辕北辙。真正的公益伙伴不是一味的说好,更是有一种敢于诤言的勇气。不然就会固步自封,不能前进。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说着这些事,看着孙家楼的建筑格局,一起边走边看。说到惠老师,我说这个院子里有个惠大才,一说到大字辈,居然高长字辈一辈,该喊叔。引着到惠大才住处,聊着老家往事,也说着孙家楼曾经的辉煌。一号院子里原来的老张杰烧鸡的锅台被扒了,堆的垃圾和石头全部被扔到河坡里了。墙上又洒满了石灰水。我说文化的精神在于信仰,看这个老建筑,住在这里的人总能感动一种生命在流动。快到父亲节了,大家说最近可以组织一些主题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

天暗下来,院子里全部搬走的石头,只留下一个浑圆的方石条,不长但是磨砺的时间不短,惠老师说这估计是块捶衣石,忽然想起氬弦思念母亲带到加拿大的那块石头了。既然留下来,都有故事在里面,抬到桃树底下,似乎这些以后会读出很多故事来。坐在屋里居然有点凉,也没有蚊子嗡嗡嗡的声响,一切只剩下桂花树上的鸟鸣。

6

等我走出解放路,已是黄昏时分。等到红庙路口,多是接孩子的家长,等孩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郭老师打着电话一个人在屋子里,厨房亮着等,无心打扰,顺着三里河过去,风吹来,卧龙岗边上的晚点退去,天阴沉起来。孩子到家,安排好作业,上二十二楼休息,屋里闷热的天气,大不同来。

白河飘渺,雾气蒙蒙,灯火阑珊,后面的小区亮起来灯,似乎在灰蒙蒙的色调中加入的点点亮色,车流声传来。一场雨后,哪里都是生机。楼顶上的田七肥嫩了,密密匝匝的叶片里透着红色的小花,向日葵开花了,像两个少年在豆角地里,豆角花开,还有空心菜和生菜,人们在房顶用泥土装饰出一个个有着乡土气息的梦。

似乎一天就这样恍然过去,我在想每天也许就是这样简单,但是特定时间特定环境里依然遇到不同的人生故事,对比与交接着时间与地点。

关于益博社工的文章(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1)

关于益博社工的文章(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2)

关于益博社工的文章(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3)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于2017年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