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下基层任职(多名博士硕士竞聘社区干事)

最近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涌向体制,其中不乏大量的名校高学历人才;

要知道早些年间,大部分毕业生们其实对考公考编并没有这么大的热情,他们进体制的动力更多的是来源于父母;但现如今,根本不用家长们开口,毕业生们自己就开始准备考公考编了。公务员、事业编也已经逐渐从一个“备选项”变成大多数毕业生的“必选项”。

如果说前段时间“人大硕士流水线上卷烟”的事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学历人才对于体制的追逐,那么近期“高校硕博竞争社区干事”则又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点。

博士下基层任职(多名博士硕士竞聘社区干事)(1)

硕博竞聘社区干事,6人争夺1个岗位

据网络报道,今年武汉东湖高新区预计面向全社会招聘144名社区干事,招聘主要以人才引进的方式来进行,并对高学历人才给予了一定的政策优惠。硕士研究生持有中级及以上社工证即可免笔试直接进入面试,而博士研究生则不限专业均可直接进入面试。

博士下基层任职(多名博士硕士竞聘社区干事)(2)

经审核之后,一共有24名硕博士进入了面试人员名单。但据招聘公告显示,该社区岗位一共只招收4人,这也就意味着平均每6人竞争1个干事岗位。

不过,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几个岗位并不是名副其实的编制岗位。招聘公告上给出的条件是:

博士下基层任职(多名博士硕士竞聘社区干事)(3)

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暑假不放假

说好听点是“合同工”,说难听点就是“临时工”。没想到一个没有编制的岗位也会引来这么多的硕博报名,不少网友对此也表示很诧异。

一部分网友认为这些硕博生应该有更好的发展方向,社区干事每天的工作内容无非都是一些处理邻里关系、整理材料等鸡毛蒜皮且没有技术含量的小事,显然硕博生在这样的岗位上的确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而另外一部分网友则指出,在这些人员当中,除了19名专业对口的硕士研究生之外,另外5名博士研究生均是来自于其他专业。

博士下基层任职(多名博士硕士竞聘社区干事)(4)

2021国考将补录近2000人 近日起申请调剂

包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而这些专业刚好就是网上常说的生化环材”四大天坑“专业。或许这样的现象也从侧面说明了专业对于职业选择的限制。

博士下基层任职(多名博士硕士竞聘社区干事)(5)

2019年3月16日,安徽阜阳师范学院,考研复试的考生在认真准备。

高学历下沉基层或是“必然”?

但无论是人大硕士去卷烟,还是生科博士服务社区,似乎都在印证着这样一种现象:高学历人才开始下沉”基层“,体制也逐渐成为了硕博生的”庇护所“。

经常留意新闻报道的人或许会发现,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博士和硕士通过三支一扶、村官以及选调等形式进入基层工作。尤其是一些名校的选调对学生来说完全就是”香饽饽“。

博士下基层任职(多名博士硕士竞聘社区干事)(6)

2020年11月29日,江苏省南京市,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南京林业大学考点

对于这样的现象,笔者认为这既是社会大环境之下,人才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个人的无奈选择。

首先,从社会整体的发展来看,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张,我国每年都能培养出大量的高学历人才,高学历人才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短缺,也可以说是”学历过剩“,从而也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逐渐下沉到基层,去补充基层力量。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的高学历人才资源流入到基层。

博士下基层任职(多名博士硕士竞聘社区干事)(7)

独家:武汉学子备战考研,寒夜里路灯下苦读

其次,对于一部分硕博生来说,通过选调进入体制可以视作为职业发展的”跳板“,但是对于更多的硕博士来说,选择到基层其实也是一种无奈,尤其是在所学专业并不吃香的前提下,往往选择会更加有限 。

大部分硕博生毕业之后其实更倾向于进高校做研究,但随着国内”内卷“不断加剧,能够成功进入高校并且生存下来的高学历人才本就少之又少,更多的硕博士往往要面对毕业找工作难的问题。一方面是年龄上不占优势,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各种家庭压力,这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硕博生开始选择相对于更加稳定安逸的体制。

博士下基层任职(多名博士硕士竞聘社区干事)(8)

2020年12月20日,中国北京,考研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北京考研生们在共享自习室安静备考

结语

高学历硕博人才开始热衷于进体制,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但是从人性化的角度来看,这终究也只是个人选择,高学历人才也只是普通人,只要是人都得为生计发愁,选择稳定安逸也就没有什么对错之分。毕竟挣钱吃饭,一点都不寒碜。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