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为何和明代关系那么好(从朝鲜世子入质沈阳后二次省亲)

导读:

16世纪末,东北地区女真部族崛起,建立了后金政权,成为一股让明朝与朝鲜不可轻视的力量。

努尔哈赤与明作战的同时,企图拉拢朝鲜脱离明朝,但均以失败告终,其子皇太极继位后,通过发动“丁卯之役”迫使朝鲜与其缔结兄弟之盟。面对新生而又强大的后金政权,朝鲜不得不采取“事大交邻”的策略。朝鲜对明朝的虔诚一事大让清朝非常不满。清崇德元年(1636)二月,清太宗皇太极发动第二次征朝战争,将朝鲜彻底打败,签订城下之盟,变“兄弟之国”为“父子之国”。

自此,朝鲜断绝与明朝的宗藩关系,与清建立新的宗藩关系。为更好的控制朝鲜,条约中要求朝鲜派遣以王世子为首、以朝鲜三公九卿子弟为组成的质子团随清兵入质沈阳。

朝鲜为何和明代关系那么好(从朝鲜世子入质沈阳后二次省亲)(1)

明朝末年各方势力图


一、明朝、朝鲜与后金关系

第一阶段 朝鲜视女真为夷狄

朝鲜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深, 常以“小中华”自居,视女真为夷狄,并企图在东北亚建立以朝鲜为中心的宗藩体制。

朝鲜世宗为扩张疆域,曾两次先后发兵入侵女真。明成化三年(1467)和成化十五年(1479)明朝与朝鲜两次联合作战讨伐女真,使女真遭受到毁灭性打击,女真部族发展长期受到明朝和朝鲜的遏制,政治关系比较紧张。壬辰战争后,明朝与朝鲜均损耗巨大,综合国力下降。


朝鲜为何和明代关系那么好(从朝鲜世子入质沈阳后二次省亲)(2)

从衣服上看,朝鲜与明朝服饰特别像

努尔哈赤乘势而起,四处征战,一统女真各部。努尔哈赤为壮大自身势力,一边接受明朝“都督金事”“龙虎将军”的册封,使得明朝对其放松警惕;另一边积极开展与朝鲜的联系,但朝鲜对此极为抗拒,令努尔哈赤对朝鲜十分不满。

“天朝法禁,故我国与贵卫,境土相近,而不能私相往来” 《朝鲜宣祖实录》

此时努尔哈赤羽翼尚未丰满,只能继续主动向朝鲜示好,一方面从朝鲜获取必要的生产物资,促进女真地区的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为与明朝争夺天下做准备,争取拉拢朝鲜获得其支持。

第二阶段 朝鲜的“两面”外交

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改元天命,并于后金天命三年(1618)四月十三日,以“七大恨告天”拉开与明朝争夺天下的序幕。此时努尔哈赤己经通过联姻等各种手段与蒙古各部建立了同盟关系,为防止腹背受敌,与朝鲜建立政治关系势在必行,即使不能与朝鲜建立同盟,也应让朝鲜置身事外不参与到两国战争中。

努尔哈赤在致朝鲜国书中,既拉拢朝鲜,又威胁恐吓,但此举反而加深了朝鲜对后金的不信任,双方关系变得更为紧张,

“今胡来书,标为巨测”。《备边司誊录》

而明朝出于快速剿灭后金政权和防止朝鲜与后金联合的考虑,强烈要求朝鲜出兵,实施两面夹击的策略。朝鲜国王光海君在实际交往过程中对明朝的腐朽、后金的强大都有清楚的认识,故消极对待出兵后金一事。在明朝多番催促和国内亲明势力的要求下,光海君无奈派出以姜弘立为都元帅的一万三千名兵马助明。但为了保存朝鲜实力和不得罪后金政权,光海君密令都元帅姜弘立奉行投降主义政策,在明兵败亡后立刻遣通事执旗到后金营中,申明助兵明朝的无奈,纯粹是报答壬辰拯救之恩。

朝鲜为何和明代关系那么好(从朝鲜世子入质沈阳后二次省亲)(3)

影视图:朝鲜国王光海君

“此来非吾愿也,昔倭侵我国,据我城郭,夺我疆土,急难之时,赖明助我,获退倭兵,今以报德之故,奉调至此,尔抚我,我当归附”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

作为与明朝保持了两百多年宗藩关系的臣属国朝鲜,受到明朝政治舞台上这种变化的极大影响,其外交政策从原来单纯的与明朝维持封贡关系,转变为“两面”外交,进而形成了后金、朝鲜及明朝的复杂三边关系。

第三阶段 “仁祖反正”

朝鲜发生宫廷政变,仁穆王大妃在西人派的支持下,立宣祖之孙绫阳君李倧为朝鲜国王,史称“仁祖反正”。之后,仁祖国王坚定执行“亲明反虏”的路线,通过明朝的承认来稳定自己的权力。努尔哈赤主动与朝鲜交好的政策宣告失败,双方刚发展的政治关系破灭。

第四阶段 “丁卯之役”后,皇太极通过战争手段终于迫使朝鲜与其建立政治关系

皇太极继位后,明将毛文龙占据皮岛,招募流民,开辟军事基地,并得到朝鲜大量物资援助,实力不可小觑,与明朝辽军对后金形成前后夹攻之势。因此,皇太极即位后命令大贝勒阿敏、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岳迁、统领大军往征朝鲜,史称“丁卯之役”。

“朝鲜屡世获罪我国,理宜声讨,然此行非专伐朝鲜也。明毛文龙、近彼海岛,倚恃披猖,纳我叛民。故整旅祖征。若朝鲜可取,则并取之。因授以方略。令两图之云。” 《清太宗实录》

此战,明朝忙于打击国内农民起义,无暇支援朝鲜,故朝鲜只能派遣使臣与后金议和。至此,皇太极通过战争手段终于迫使朝鲜与其建立政治关系,实现了努尔哈赤时期的政治目标,但是战争对朝鲜传统农业社会造成极大破坏,给朝鲜人民带去严重心理创伤,加深了朝鲜对后金的鄙视与仇恨。

明朝此时己经无力制约后金,虽朝鲜仍坚持“事大于明”,但明朝与朝鲜之间两百多年的宗藩关系已经遭到破坏,而后金与朝鲜之间的“兄弟邦交”关系开始成为东北亚地区主要国际交往内容。

朝鲜为何和明代关系那么好(从朝鲜世子入质沈阳后二次省亲)(4)

影视图

第五阶段 朝鲜世子入质沈阳

后金与朝鲜建立“兄弟关系”后,获得了大量经济利益,但是后金有取代明朝与朝鲜建立宗藩关系之心,故后金与朝鲜交往中一直凌驾于朝鲜之上,因此矛盾重重。朝鲜拒绝为皇太极上尊号称帝成为第二次征朝战争的导火索,朝鲜无力抵抗清军的铁骑,无奈签订城下之盟《南汉山城条约》。

“尔以长子,并再令一子为质,诸大臣有子者以子无子者以弟为质。尔有不讳则联立尔质子嗣位’《清太宗实录》

朝鲜战败后,朝鲜世子按条约规定随清军入质沈阳,世子李凒为质。表面上来看,朝鲜世子李凒入质沈阳是这场战争的结果,而实际上是两国不和谐外交关系的产物,由此,围绕世子入质清朝,两国关系产生了一些变化。


二、朝鲜世子两次归国省亲

丙子之役后,根据《南汉山城条约》朝鲜世子李凒随清军进入沈阳,开启八年羁糜异域的人质生活。

两次征朝战争给朝鲜上下带来极大的伤痛,人民流离失所,巨大的经济索求,使朝鲜困苦不堪,由此导致清鲜关系比较紧张,而朝鲜世子李凒身处清朝政治中心沈阳,不可避免的卷入清朝与朝鲜两国之间的交涉,一方面积极维护本国利益,另一方面认清现实,努力改善清鲜关系。入质八年间,世子曾两次归国省亲。

朝鲜为何和明代关系那么好(从朝鲜世子入质沈阳后二次省亲)(5)

朝鲜世子

1、 朝鲜世子入质初期的活动

朝鲜世子入质后,一行暂且住在原接待朝鲜使臣的地方。一个月后搬进新馆,称之为“沈馆”。此后沈馆一直作为朝鲜质子的居所。然而由于世子身份特殊性和清鲜宗藩关系的复杂性,赋予了沈馆一项重要的职能--外交职能。沈馆从成立初就下设户、礼、兵、工四房,因此,沈馆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质子府,实际上它甚至是比大使馆规格更高的朝鲜代理机构。

世子入质沈阳后常被邀请参加宫廷礼仪活动。皇太极首次在盛京沈阳召见朝鲜世子时便提前要求:

“王世子及大君以下陪从诸臣不可不具章服行礼”。

此后,皇太极每逢重大节日或者祭祀都会邀请朝鲜世子参加观礼。皇太极邀请世子参加国家庆典和祭祀活动,主要为了体现清朝的宗主地位。

此外,世子在出兵征明问题上调和清鲜矛盾。

“朕若征明国,降诏救使,调尔步骑舟师,或数万,或刻期会处,数目限期,不得有误” 《朝鲜仁祖实录》

世子被迫卷入清鲜宗藩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朝鲜方面来看,世子是国之根本,是朝鲜的未来接班人。世子入质对朝鲜来说是莫大的耻辱,世子的安全成为朝鲜与清交涉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世子入质后与朝鲜之间的书信往来则成为朝鲜了解清朝的重要途径,世子如同朝鲜的眼睛,其所见所闻传递回朝鲜后促进了清鲜关系的发展。从世子个人来看,作为朝鲜的未来接班人,世子因朝鲜战败按照条约入质沈阳,随着环境的改变,世子的职能也由“视书问膳”转变为参与清朝与朝鲜之间各种实际问题交涉过程中,个人命运不仅与自己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更与新生的清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

2、 世子第一次归国省亲

世子是朝鲜国家的未来,世子入质沈阳牵动朝鲜上下的心。从入质伊始,不断有大臣上疏找理由请还世子,甚至想与清背水一战夺回世子。但清朝对朝缺乏信任,一再否决朝鲜归还世子的请求。直到听闻仁祖国王病重,为稳定朝鲜局势,才派世子归国省亲。

朝鲜为何和明代关系那么好(从朝鲜世子入质沈阳后二次省亲)(6)

清:沈阳

朝鲜为争取世子归国省亲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最终在清正式册封世子和仁祖国王病重的情况下得以成行。虽然第一次归国省亲时间短暂,但是意义非凡。

于清而言,世子在得到清册封后归国省亲,足以显示清作为宗主国的气度,并借机博取世子好感;于朝鲜而言,世子为了国家安定入质沈阳是非常伟大的,时隔多年归国省亲自然上下欢欣鼓舞。世子第一次省亲归国开始让极度紧张的清鲜关系开始变得缓和。

3、 世子第二次归国省亲

清朝将入质沈阳的朝鲜世子一直当做是“驻清代表”,凡事都与世子进行交涉,世子在清鲜关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清朝统治阶级也非常注重与世子的交往,培养世子对清的好感。因此,为拉拢世子,世子第二次归国省亲得以成功。

朝鲜世子第二次归国省亲是在皇太极死后进行的,但后继执政者继续实行其生前施恩朝鲜的政策,主动安排朝鲜世子的第二次归国省亲,增强世子对清的好感,但这却引起仁祖国王对世子的猜忌。又因为世子在沈阳入质期间与清交往过密,导致仁祖国王与世子之间的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开始出现裂痕。世子第二次归国省亲也在这种猜忌中很快结束了。


三、朝鲜世子两次归国省亲比较

清朝统治者态度不同

朝鲜从崇德二年第一次以临近仁列王后忌日提出世子归国省亲,一直到崇德五年以仁祖国王病重为理由才促成第一次归国省亲,期间被清朝统治者拒绝数次。清朝统治者认为朝鲜“背清通明”并且对待条约采取稽迟、拖延、敷衍的态度,因此对朝鲜充满了不信任感。当朝鲜向清朝报告仁祖国王病重请求世子归省时,皇太极派礼部承政满达尔汉前往朝鲜查看国王病情是否属实,然后根据满达尔汉的汇报再做决策。

“满将答曰:俺之此行,实为谛审国王未宁之候而来。若回告于皇帝,则自有结末,须待之。” 《朝鲜仁祖实录》

由此可见此时的清朝对朝鲜的态度非常强硬,并且充满了不信任,清鲜关系十分紧张。

朝鲜为何和明代关系那么好(从朝鲜世子入质沈阳后二次省亲)(7)

仁祖国王

而世子第二次归国省亲时,清朝实际统治者多尔衮为稳定局势,清朝于崇德八年<1643)九月施恩于朝鲜,主动安排世子第二次归国省亲。在归国省亲之前,向朝鲜颁发减免岁贡诏书和减免使臣礼单赦书。对待朝鲜的态度已经极为缓和,主动减免岁贡与使臣礼单,为朝鲜考虑,施恩于朝鲜。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多尔衮主动安排世子第二次回国省亲也是在执行皇太极生前施恩笼络朝鲜的既定方针。所以两次归国省亲,清朝统治者态度是非常不同的。

朝鲜国王对待世子态度不同

清朝优待世子,比如邀请世子参加重大宫廷活动、赏赐不断等,让仁祖国王对世子开始有了些许嫌隙,所以当世子第一次归国省亲时,朝鲜国王曾就接待礼仪与大臣产生分歧,但当世子真正归国时,父子相见,共聚天伦,仁祖国王暂时忘记“国王入朝说”带给他的恐惧,仍能

“世子乃入至上前,俯伏而泣,上泣而抚之”

当清使俄莫克图催促世子回还时,仁祖国王专门派遣领议政洪瑞凤请求暂缓回还时间,期望能多享受一下团聚的温暖。

“上令领相洪瑞凤,往见梧木道而请之。”

第一次世子归国省亲,仁祖国王亲出养和堂迎接,而第二次仅仅只是在偏殿接见,并且世子的座位离仁祖国王也比较远,也没有再次出现父子之间“抚而泣之”的感人画面。世子第二次省亲时曾带留沈的被赎人回朝鲜探亲,然后返回沈阳时又一并带走,此举更是引起仁祖国王大怒,与世子之间的嫌隙进一步加深。

“初,世子在沈赎得被掳男女数百人,不享于大朝,亦不出送。及东还之时,因其属之愿见父母,始皆率来。及还沈,又复带去,上闻而恶之,故有是命。” 《朝鲜仁祖实录》

清使对待朝鲜态度不同

朝鲜世子两次归国省亲都有清朝使者护行,其中第一次护行使是礼部参政俄莫克图。

“秩高权重之人,而陪护出来,意望必不狭矣。不可楼以无勃,而与勃使有所减杀,凡干接待之礼,似当视满将而为之。”

第二次护行使是郑亲王亲信孙太理和多罗贝勒岳讯的亲信。

“俱是有职之人,不可寻常接待”。

虽然朝鲜都竭尽全力接待两次护行使,但是护行使对待朝鲜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朝鲜为何和明代关系那么好(从朝鲜世子入质沈阳后二次省亲)(8)


世子第一次归国省亲护行使礼部参政俄莫克图首先干涉朝鲜内政,两次干涉朝鲜刑狱。崔明吉以“四寸弟”代替亲子入质沈阳获罪,这本属于朝鲜内政,但俄莫克图以主管朝鲜事务的英俄尔岱的名义要求朝鲜免除崔鸣吉的罪名。朝鲜国王无奈只能宽恕崔吗吉,但是并没有立刻恢复崔鸣吉的职务。

最后,关于世子归期问题,朝群臣想延长世子在王京的时间,但得到的回复是:

“世子速回,则后必有好事,为国大计岂可以一时暂离,为虑也” 《承政院日记》

语气强硬伴有恐吓。清使俄莫克图干涉朝鲜内政、索求无度正好反映了清鲜关系的不稳定性,清使仍旧将朝鲜当做战败国,视为物资供应地。

而世子第二次回国省亲时,护行使虽然没有第一次护行使位高权重,却也是实权人物郑亲王的亲信,但对朝鲜态度却是非常和善。当到朝鲜王京时,王世子按礼到馆所探望时,护行使却以世子舟车劳顿不必亲自前来。

“俺等与王世子,同在沈阳,一路同行,去时亦当同行,何必今日来临乎?虽不来临,俺等岂有一毫歉然之意乎?”

并且再三拒绝世子安排的宴请。

“则两将欲避受宴之名,始终牢拒”

总之,朝鲜世子入质八年仅有两次归国省亲,虽然两次时间都非常短暂,但却有非常大的不同。无论是清朝还是朝鲜,在这两次省亲中的态度截然不同,受当时两国间实际情况影响,清朝统治者对朝鲜由“严”到“宽”,清护行使态度前据后恭,朝鲜国王对世子由爱到嫌,前后都有变化,从而反映出清鲜关系也是在动态变化的。

朝鲜为何和明代关系那么好(从朝鲜世子入质沈阳后二次省亲)(9)

四、朝鲜世子归国省亲反映出的清鲜关系变化

崇德年间是清朝与明朝争天下的关键阶段,朝鲜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清朝与明朝之间的较量。所以崇德年间初期,清方为了控制朝鲜都拒绝世子归国省亲。

但朝鲜以国王病重请还世子归国时,引起了清朝的格外关注,并派重臣亲去朝鲜查看病情。虽然朝鲜国内反清势力强大,朝鲜仍然暗中与明朝联系,但清朝经过慎重考虑后同意昭显世子回国省亲,这样一来既可以施恩于朝鲜,又可让亲清的世子稳定朝鲜政治局势,防止朝鲜国内反清势力与明联合,保证清朝对明朝作战顺利。因此第一次世子归国省亲得以成行。

清朝对明作战顺利,入关指日可待,朝鲜在清朝与明朝争锋中的战略地位开始下降,使得清朝开始调整对朝鲜的政策,效仿明朝与朝鲜建立稳定友好的宗藩关系,使得朝鲜真心归顺,清朝真正取代明朝成为天下之主,所以皇太极更加优待世子,对朝鲜减免岁贡,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皇太极死后,清朝统治者依旧执行此项政策,世子第二次归国省亲得以成行。

二次归国省亲后,朝鲜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十分尖锐,君臣上下无法一心,导致朝鲜内耗比较严重,综合国力下降,对清朝能够造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小,战略地位逐渐下降,基于这种现实情况,清朝统治者继续调整对朝鲜政策,由严防转变为较为宽和的政策。

清鲜之间建立宗藩关系后,两国之间政治局势发展各不相同。清朝在征服朝鲜后,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物资供应,而且皇太极勤于政务,礼贤下士,实行汉化改革,政治清明,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对明作战顺利,取代明朝指日可待。而朝鲜在经乱之后,天灾人祸不断,统治阶级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人民生活苦不堪言,阶级矛盾尖锐,综合国力急剧下降,想借世子归国提高国民信心,挽救统治危机。明清鼎革之际,世子两次归国省亲与清鲜两国的政治局势还有明清两国军事较量息息相关,清鲜关系伴随着政治局势的变化也逐渐由紧张走向相对稳定。

朝鲜为何和明代关系那么好(从朝鲜世子入质沈阳后二次省亲)(10)

朝鲜世子两次归国省亲在其八年入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增强了清鲜之间的政治互信,促进了清鲜之间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清鲜之间的文化认识,这对清鲜宗藩关系的发展更是意义重大。


结语:

明清鼎革之际,清朝通过两次征朝战争,彻底将朝鲜从明朝宗藩体制转移到清朝宗藩体制下。

为胁迫朝鲜履行藩属国义务和防止朝鲜与明朝联合,清朝效仿元朝在条约中规定世子入质沈阳,培养具有亲清倾向的未来接班人,确保朝鲜对清忠心。建立在军事征服基础上的清鲜关系十分紧张,充满了仇恨与不信任,并且受文化心理影响,经常产生矛盾爆发冲突。世子入质沈阳后,对清而言,世子是朝鲜驻清代表,两国之间的问题都要与之交涉;对朝鲜而言,世子是朝鲜了解清朝的媒介,通过世子的眼睛去认识清朝社会方方面面。世子入质清朝长达八年之久,期间只有两次归国省亲。第一次归国省亲是因为朝鲜大臣不断向清朝汇报仁祖国王病重,清朝虽然对朝鲜缺乏信任,但为了控制朝鲜才派世子归国省亲;皇太极死后,新的清朝统治者为了施恩朝鲜派遣世子第二次归国省亲。

分析朝鲜世子的两次归国省亲,我们可以比较出两次之间的异同,进而可以得出清鲜关系由紧张走向缓和,清朝对朝鲜的政策由高压转向宽松。

这不仅仅只反映清鲜关系的变化,更能反映出明末清初东亚政治局势的变化,明清战争中力量此消彼长,朝鲜作为第三方在两国战争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清朝通过世子归国省亲拉拢朝鲜,获得对明作战的胜利。

通过分析朝鲜世子两次归国省亲,更进一步的说明我们对世子省亲不应只简单局限于清鲜双方,更应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将小问题放到大背景下去考察,才能更全面客观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获得新的认识。


全文完

图源自网,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