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为什么当年成了四害(60年前的除四害运动)

引言

首次提出“除四害”是由毛主席在1955年11月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中提到的。1957年1月18日,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生物学家周建人在《北京日报》发表题为《雀是害鸟无须怀疑》的文章,肯定了:“麻雀是害鸟,应当扑灭”。

事件背景

真正大规模“除四害”运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195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全国上下亿万人民掀起了“除四害”的热潮。当时对四害的定义是老鼠、麻雀、苍蝇、蚊子。老鼠被定义为四害的原因是它们会传播鼠疫等疾病,而且还偷盗粮食;麻雀被定义为四害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主要以谷物为食,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使粮食产量减少;苍蝇和蚊子被定义为四害的原因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传播病毒的性质,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

麻雀为什么当年成了四害(60年前的除四害运动)(1)

除四害宣传海报

此次运动中,重点强调要消灭麻雀和老鼠,因为当时国内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粮食短缺的问题。考虑到麻雀和老鼠每年吃掉的粮食有数亿斤之多,消灭了麻雀和老鼠就可以挽救几亿斤的粮食,这样可以解决亿万人民的吃饭问题。

据说,当时的麻雀几乎泛滥成灾,随处可见麻雀的身影,它不像老鼠、苍蝇、蚊子隐蔽性较强,所以打麻雀就成了当时最热闹的活动。

中央发出指示后,首当其冲的就是四川人民。四川省根据自身的情况首创了“兵团作战”灭雀方法。采取了掏、毒、套、打、烟熏、疲劳轰炸等全方位综合作战方法。四川省对省内全地区的灭雀标准如下:1、所在地区或单位无麻雀窝、无麻雀飞、无麻雀叫;2、城镇以居民委员会、农村以合作社为单位,全天看到麻雀2只以下者,只是“基本无雀”,并不合格。

据统计1958年3月20日到22日三天的对麻雀的围剿,四川全省消灭麻雀1500万只,捣毁麻雀巢8万个,掏麻雀蛋35万个。

麻雀为什么当年成了四害(60年前的除四害运动)(2)

全家齐上阵屋顶驱赶麻雀

1958年4月14日,首都北京成立了“围剿麻雀总指挥部”,通过学习四川省的打麻雀经验,北京很多地方总结出一套打麻雀战术就是“轰、打、毒、掏”,不放过一只麻雀,连窝端,给麻雀以歼灭性的打击。大街小巷、院里院外、屋顶、墙头、树上,鞭炮齐鸣,竹竿彩旗一齐挥动,处处吆喝,强迫麻雀飞翔,麻雀无处落脚,最后被活活累死。

根据《人民日报》当时的报道:从4月19日至21日,北京市300万人连续突击三天,共歼灭麻雀40余万只。

麻雀为什么当年成了四害(60年前的除四害运动)(3)

天坛附近人们在驱赶麻雀

在这次除四害运动中,除了四川、北京以外,上海、天津、哈尔滨、广东、陕西、杭州等地也都开展了大规模的灭雀运动。截至1958年底,全国各地不完全的统计共捕杀麻雀2.1亿只。全国各地全民动员围剿麻雀时,新闻媒体做了大量报道。

麻雀为什么当年成了四害(60年前的除四害运动)(4)

射击小队射杀大量麻雀

在消灭麻雀的运动中,著名文人郭沫若还发表一篇打麻雀的诗——《咒麻雀》:

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

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

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

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

麻雀麻雀气太骄,虽有翅膀飞不高。

你真是个混蛋鸟,五气俱全到处跳。

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

毒打轰掏齐进攻,最后方使烈火烘。

连同武器齐烧空,四害俱无天下同。

后果

1959年至1960年,全国粮食产量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出现了大幅减产。后来,很多鸟类学者通过野外研究,证实了在麻雀的食谱中,人工种植的谷物仅占不到50%的比重。麻雀主要以草籽和昆虫为主食,消灭了麻雀致使农田里的害虫没有了天敌,这样反而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于是,1960年3月18日,毛主席在他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子。”

渐渐地,麻雀被“平反”,由臭虫代替。之后,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臭虫又被蟑螂取代。因此“四害”最终被定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结语

“除四害”运动几乎导致我国的麻雀濒临灭绝,为了增加麻雀的繁衍速度,后来我国不得不从苏联进口百万只西伯利亚树麻雀。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麻雀大多都是苏联树麻雀,几乎很少能看到我国的家麻雀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