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打败长安城(项羽为何没有都于关中)

项羽为什么打败长安城(项羽为何没有都于关中)(1)

秦亡以后,西楚霸王项羽最强,分封诸侯,王梁楚九郡,建都于彭城。当时就有人给他建议,应该建都关中,项羽却没有接纳。

从古至今,很多人看不懂霸王项羽,王安石批判他:“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然更多的人会对力拔山兮,豪气盖世的项羽感慨,霸王怎么没有都于关中而都于彭城?

在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写的《中国古代和文化》一书中,我们才真正看懂他没有在关中建都的真实情况。

项羽为什么打败长安城(项羽为何没有都于关中)(2)

而中国的每一个王者,建都受自然环境、军事环境,经济环境等影响,并非任性而为,心仪而建。

01事实上各个王朝的建都,很多都没有想象中的理想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是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战国时期,张仪曾经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这么一处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难道西楚霸王就真的不心动吗?

项羽为什么打败长安城(项羽为何没有都于关中)(3)

其实也未必,霸王是非常心仪这块宝地的,但是项羽在入关之时,曾经在新安,坑秦降卒二十余万人。

所以,他非常顾虑到秦降卒未必全真心降服,到关中后,不一定会听从指挥,才舍弃关中,东归彭城。

项羽以楚人治楚,自谓是万无一失,没想到垓下决战,冷月疏星下,八千江东子弟听见悠远悲凉的家乡埙曲,如泣如诉,四面楚歌,无心恋战。

而项羽在绝望中,听到四面楚歌,遂谓:“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溃不成军。

古老的埙一声声传来,让我们更加理解霸王的骁勇善战,性格刚烈,感受到了霸王不都于关中是有着他深深的顾虑,不能任性建之。

事实上,古代各个王朝的建都,很多并没有想象中的理想。

项羽为什么打败长安城(项羽为何没有都于关中)(4)

北魏在平城建都之后,又继续向南迁徙,以洛阳为都;辽和金人都受到更为北方的游牧民族的侵扰,未能回到他们原来的故土......

受社会、自然、军事、经济等因素影响,历代帝王往往都在审时度势,不断斟酌与考虑建都的何去何从,最心仪的地方未必就是都之所在。

探究古都选取时的诸多现实因素,反思历朝历代古都变迁中的兴衰得失,我们不禁发出一声感叹,历代王朝的建都,真的是没有想象中的理想。

02自然“山川都会”,帝王之风水宝地

在古都形成的诸多因素中,自然环境是很重要的因素,地势、山川、土壤、气候等等,万万不可忽视。

建安九年,曹操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攻下袁氏老巢邺城,曹操眼光真是不错,清楚这一片狼藉的城池,其实是一块妥妥的宝地,于是就把邺城当做自己的都城。

邺城处于北方道路要冲地带,城内水系通达,背靠太行山,南面漳河,具有自然的防御优势,《水经注》也曾经称赞其为“王业之本基”。

项羽为什么打败长安城(项羽为何没有都于关中)(5)

曹操在邺城内又是修筑城郭壕隍,又是营造宫室仓府,建造的三座高台更是高大雄伟,超越了寻常的弩台,三台互通互联,在邺城中发挥了一定的防御功能。

三台不仅多为砖石修筑,台中还窖藏了盐、冰、粟、石炭等物资,甚至还有金银财宝。

登台之后,放眼四周,草木茂盛,溪流潺潺,鸟语花香,清风拂面,真是让人心情愉悦,赏心悦目。

曹操非常喜爱此处,经常在此宴请宾客,觥筹交错间,吟诗作赋,谈论古今,人生好不快活。

纵观古代建都的地方,南京,不仅有长江天堑,还有“龙盘虎踞;洛阳虽位居中原之地,却依靠黄河天险,群山环绕;西安既有黄河流域泾河、渭河等环绕,又有巍峨雄伟的秦岭山脉,构成函谷关等天险要塞。

自然环境对古都在地形上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也就是所谓的“山川都会”,帝王之风水宝地。

项羽为什么打败长安城(项羽为何没有都于关中)(6)

03构建完备军事防线是古都依存的最佳选择

明英宗被俘后,2岁的长子朱见深,无法亲自处理朝政,这时控制朝局的就是孙太后。

与北宋相比,此时的明朝显得非常不利,那就是英宗被瓦剌俘虏,对方掌握着要挟明朝的筹码。

但当时明朝的主流意见统一是,鉴于宋朝南迁之后,长期偏安一隅,再也未有能力收复故土,故土难回,重现昔日的辉煌,不建议迁都逃避时局。

孙太后也询问太监李永昌,对曰:“是也。陵庙宫阙在此,仓廪府库百官万姓在此,南迁,大事去矣。且陛下不闻宋靖康乎?”

因述靖康事。孙太后听后大悟,自是中外始有固志。

英宗被瓦剌俘虏,朝中官员随后立拥英宗的弟弟朱祁钰即位,从而使瓦剌的制胁计划落空。

于是瓦剌只能采取军事进攻的方式,“北京保卫战”由此打响。

因两个王朝的地缘格局完全不同,在军事防御差别就显示了出来。

项羽为什么打败长安城(项羽为何没有都于关中)(7)

北宋相对于辽、金处于战略劣势,是由于中原王朝没有可以依靠的北方山脉,也无法修筑长城,据险而守,面临着巨大的外侵军事压力。

而明朝在开国初年便依托北方山险,构建起十分系统而完备的长城防线,虽然一线失守,但其他防线仍然固若金汤,导致瓦刺无法进一步深入明境,只能回撤。

可见构建完备军事防御防线是古都依存的最佳选择和最有力的防御保障。

04古都经济的发达让文化水平节节攀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在今郑州附近,设置了巨大的敖仓,一方面囤积粮食,一方面把这里作为关东地区粮食向关中进行漕运时的中转点。

楚汉战争时,敖仓是双方拉锯的主战场。到了汉初,据《史记·平准书》记载:“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

项羽为什么打败长安城(项羽为何没有都于关中)(8)

汉武帝继位后,运输规模进一步扩大,《史记·河渠书》记载:“漕从山东西,岁百余万石。”

汉武帝元光年间,又开始修漕直渠,在司马迁《史记·平准书》里写道:汉武帝的一系列工程后,关东地区“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

再往后,随着囤积粮食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山东漕益岁六百万石,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余谷”。

都城的经济,农业固然重要,但是手工业的发展和多样化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齐国的都城临淄,就因丝织品而昌盛。

项羽为什么打败长安城(项羽为何没有都于关中)(9)

关中周边山中矿石丰富,玉石、金银铜无所不出,西汉当年共设铁官49个,关中就占其十二分之一。

关中的蓝田玉非常有名,远在西周的时候,玉器就被统治阶级喜爱,在都城大量制造,都城内一片繁华景象。

历代都城经济的发展还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成为了人才荟萃的地方,唐代文人种第到雁塔提名,至曲江大宴,传为美谈,也常为后世所景仰。

现在褚遂良所书《大唐圣教序》仍嵌于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南门外西侧塔壁上,自后善书者仍甚多,为当代后世所推崇。

项羽为什么打败长安城(项羽为何没有都于关中)(10)

然这些有文化的人物,即使成为博士弟子员或者科举登第的人物,也不一定会久居都城,他们受都城文化和外域文化的影响,也会把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

正是因为古都文化在全国的传播,整个中华文化在不断融合,永无止息,不断前行。

结语:历代都城的演变,不管是自然和军事的影响,还是经济和文化的影响,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更应该重视和发扬都城文化,让都城继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