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杨家将是哪里人,生活着一群杨家将的后人

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经有千百年,杨家人为国捐躯、前赴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了每一位中华儿女,也成为了中国人面对外敌入侵,保家卫国,追求美好和平的一种寄托。

我们现在听到的杨家将的故事,大多都是经过艺术加工后的作品,现实生活中,杨家人又有着怎样的传奇呢?

山西杨家将是哪里人,生活着一群杨家将的后人(1)

真实的杨家人

杨家人最早为人熟知的第一将当属杨业。

山西杨家将是哪里人,生活着一群杨家将的后人(2)

杨业又名杨继业(刘继业),是后汉麟州刺史杨弘信之子,杨业从小就表现得侠肝义胆,善于骑马射箭的他,常常能在一众伙伴里拔得头筹。

年少英武的杨业颇受北汉皇帝刘崇的喜爱,特赐他为自己的养孙,赐名刘继业,并命其担任保卫使,后因其骁勇善战、所向披靡,被赐外号“杨无敌”,在刘崇身边升至建雄军节度使。

979年,宋太宗挥兵征讨北汉,刘继元寡不敌众,被迫归降,杨继业不肯束手就擒,仍然据城苦战,宋太宗对杨继业威名早有所闻,想将其纳为己用,奈何杨继业据不投降,宋太宗只能命令刘继元出面劝降。

杨继业见守城无望,痛哭流涕,对着北面拜了三拜之后,随刘继元派来劝降的使者,归顺了宋太宗。

山西杨家将是哪里人,生活着一群杨家将的后人(3)

杨继业归降北宋后,改名为杨业,被宋太宗委任为左领大将军和郑州防御使。

辽国大军进攻雁门关的时候,作为驻守在代州的将领,杨业带领小部分人马绕道辽军身后,与前锋潘美的军队合作,对辽军形成前后夹击,一举擒获敌军指挥使李重诲,立下赫赫战功,被提升为云州观察使,并兼任代州和郑州的职务。

至此,杨业在北宋名声大振,宋太宗对其信任的程度也日益深厚,对于朝中人排挤诽谤杨业的奏折更是不予理睬。

山西杨家将是哪里人,生活着一群杨家将的后人(4)

剧照

986年,宋太宗伐辽,收复燕云十六州,时任主帅的潘美不听杨业的劝告,在北宋军队一再溃败,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一意孤行,令杨业深陷辽军埋伏圈,潘美和其他随军将领见杨业被围,纷纷率兵逃离,无一人援助被困的杨业大军。

杨业孤军奋战数天,手下兵力所剩无几,二儿子杨延玉战死,杨业以一己之力亲手杀敌数百后,终寡不敌众,被辽军生擒。

一身傲骨的杨业被俘后,对同僚的落井下石行为深感悲愤,更觉无颜再见宋太宗,绝食三日后身亡。

山西杨家将是哪里人,生活着一群杨家将的后人(5)

杨业头颅被辽军将领耶律斜轸割下,进献给辽国朝廷。

作为杨家第二代掌门人的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因其被辽国人认定为北斗七星中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的星宿下凡的辽国克星,被称为杨六郎。

山西杨家将是哪里人,生活着一群杨家将的后人(6)

杨延昭幼时便热衷于研究军阵兵法,常年随父亲杨业在外征战。

太平兴国年间,杨延昭担任大军先锋,随父亲杨业进攻应、朔二州,立下战功,后被朝廷委派到景州知州任崇仪副使一职。

咸平二年,辽军屡次进犯边疆,杨延昭当时负责坚守遂城,城内防御薄弱,兵力严重不足,与萧太后亲自指挥的辽军在实力上完全不能相比较。

为了守城,杨延昭连夜召集城中的壮丁,沿着城墙往下泼水,天气严寒,泼在城墙上的水,瞬间结成了冰,形成一道天然的护盾,打乱了辽军的攻城计划,面对湿滑的墙面,辽军只能瓦解退去,留下无数兵器,被宋军缴获,杨延昭也因此役升任莫州刺史。

山西杨家将是哪里人,生活着一群杨家将的后人(7)

咸平三年,辽军南下,杨延昭埋伏精兵在羊山西边,后又诱敌深入,一举击溃辽军,大获全胜,杨延昭升至本州团练使。

咸平五年,保州被围,杨延昭和杨嗣率领援军前去救援,因事先准备不充分,导致战败,宋军损失惨重,宋真宗用李继宣、王汀替下二人。

次年,李继宣进攻望都失利,杨延昭被重新启用,此后,杨延昭屡立奇功,直至1014年,才寿终正寝,享年57岁。

山西杨家将是哪里人,生活着一群杨家将的后人(8)

杨家第三代掌门人杨文广是杨延昭的第三个儿子。

相比于杨家前两代掌门人,杨文广出生的年代,已经鲜有战事。

杨文广凭借父荫为官,庆历三年,陕西西部饥民起义,杨文广随军出征,归来后便升任殿直。

次年,范仲淹出任邠州知州,与杨文广相识,范仲淹被杨文广的军事才能所折服,将其纳为麾下。

山西杨家将是哪里人,生活着一群杨家将的后人(9)

1068年陕西修建城堡,防范西夏党项人入侵,杨文广作为副都主管被派往修筑筚篥城。

由于之前,宋人修建城堡,西夏人都会出兵破坏,为了扰乱敌人的视线,杨文广先散布假消息称要去某地修建喷珠城,诱骗西夏军队前去破坏,他则带着部下,赶赴筚篥城,连夜修筑城堡。

等西夏人知道上当,再赶回筚篥城时,新的城堡已经完成,西夏军队见宋军防守严密,一时无法攻城,只能暂时退兵,但却在退兵时留书一封,扬言要回去调遣数万骑兵,再次返回驱赶破坏宋人修筑城堡。

杨文广听闻立刻带兵追杀撤退的西夏军队,大获全胜。

山西杨家将是哪里人,生活着一群杨家将的后人(10)

初露锋芒的杨文广得到宋神宗赏识,先后派遣他历任多地知州。

1074年三月,平静了三十年的宋辽边境再起争端,杨文广向朝廷献阵图及夺取幽燕地区的策略,谁知还没有等到朝廷的答复,就病逝在家中,享年75岁。

杨家将中,除了以上三代掌门人确有其人之外,穆桂英、杨宗保这些人物都是后来根据戏文需要杜撰而成的,在历史记载中并没有对应的人物原型,但在诸多杨门将领中,有一位女将,却是真有其人,她就是赫赫有名的佘太君。

山西杨家将是哪里人,生活着一群杨家将的后人(11)

佘太君的历史原型是折太君,折太君自幼生长在爱国将领的家中,受其父兄的影响,年轻时,就已经成长为一名善骑射、机敏过人、文武全才的女将。

与其他大家闺秀不同的是,折太君从小就研习兵法,精于排兵布阵,将保家卫国视为己任。

后汉乾祐二年,折太君嫁给杨业,婚后随夫君居住在太原北汉的杨府,杨业在外带兵打仗,她就在家里组织府里的仆人习武,在她的精心调校下,杨府的家仆组成的军队,实力丝毫不亚于驻守在边关的正规军。

“杨家将”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北宋初年,但是在北宋中叶就已经被民间广泛流传。

山西杨家将是哪里人,生活着一群杨家将的后人(12)

到了南宋,民间艺人将杨家将的故事汇编成话本,其中最著名的是徐大焯所著的《烬余录》,书中将杨延昭和杨嗣的故事编写到杨延嗣身上,又创造出杨宗保这个人物,此外,还增加了杨家父子舍命保大宋的情节。

到了明代,民间出现了以小说和评书的形式传播的《杨家将演义》和《杨家将传》。

清代,民间艺人将《杨家将演义》改变成多部长篇小说,传播的方式更加多样,故事的主人公多是围绕杨业、杨延昭和杨宗保三个英雄人物展开描写。

无论杨家将的故事如何被民间艺人渲染改变,杨氏后人的去向一直是人民关注的焦点。

山西杨家将是哪里人,生活着一群杨家将的后人(13)

杨家后人的去处

相传,当年折太君在杨业死后,为了保护杨家的血脉,免受奸臣的迫害,刻意隐瞒了杨氏后裔的去向,只留下了杨延昭一脉的记载。

被刻意隐瞒去向的杨氏后裔在经历数千年的历史巨变后,广布在全世界各个角落,仅我国境内就有几处声称是杨家后人的记录,在众多杨氏后人的记录中,山西代县的“鹿蹄涧”是最据权威的。

位于山西代县的“鹿蹄涧”村中,有一座“杨忠武祠”,在祠堂里,有一块碑文记载了关于“鹿蹄涧”的由来。

山西杨家将是哪里人,生活着一群杨家将的后人(14)

元朝初年,杨家第十三代孙杨友和杨山二人在外狩猎,途中遇见一只梅花鹿,杨友搭弓射箭,梅花鹿中箭后逃窜,兄弟二人策马追至联庄,梅花鹿以头点地后消失。

奇异的景象看呆了紧追至此的杨氏兄弟和一众骑兵,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杨友立刻令人挖地三尺,也未见消失的梅花鹿,只寻得一块留有梅花鹿样子的奇怪石头。

杨氏兄弟将奇石带回家中,家中长辈觉得此事颇为蹊跷,而“鹿”与“禄”恰好同音,莫非是上天授意,鹿归之处,乃是祥瑞之地。

思前想后,杨家后人决定举家迁往联庄,并将联庄改名为“鹿蹄箭”,后因村子附近有洞涧,遂将“鹿蹄箭”改为“鹿蹄涧”,并奉旨修建了杨家祠堂,而“鹿蹄涧”正是现在山西省忻州市的代县“鹿蹄涧”村。

山西杨家将是哪里人,生活着一群杨家将的后人(15)

在杨忠武祠堂里,还存有一块石碑,记载着杨家祠堂是杨友的弟弟杨山的曾孙,杨怀玉所建。

与此石碑并列于祠堂的通元泰定元年石碑上记载的立碑人杨怀玉重合。

再翻阅《杨氏族谱》中记载的鹿蹄涧杨家一族与杨业的关系,可以断定杨友以下的杨家人迁徙至鹿蹄涧之后不久,修建了杨家祠堂。

杨家祠堂在明代时经过大面积修缮,现在仅存的祠堂大部分是明朝翻新后的建筑。

杨家祠堂分为前后两院,前院供奉的是杨业和夫人折太君的坐像,杨业的八个儿子,分别供奉在两侧,传说杨业的八个儿子中,有的是随父亲战死在杀场,有的是被奸臣潘美所害,还有人出家为僧,不过在史书中对此并没有过多的记载。

山西杨家将是哪里人,生活着一群杨家将的后人(16)

大殿前,当年传说中的鹿蹄石竖立其中,石头形状奇特,梅花鹿的形象被雕刻得栩栩如生。

杨家祠堂占地770平方米,由大戏、过亭、廊房、正厅和厢房几部分组成。

在杨家祠堂里还保存着两本杨家族谱,据记载,杨家族谱最早撰写于元代的杨怀玉,后杨家族谱又经历过三次修正,元代和明代的两版已经失传,现在保存在祠堂的是道光和光绪两个时期的版本。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曾用刺刀逼迫杨家后人交出族谱,均未能得逞。

后在动乱时期,不少名门后裔的族谱均遭到破坏,唯有杨家后人将这些珍贵的卷轴保存至今。

山西杨家将是哪里人,生活着一群杨家将的后人(17)

改革开放后,海外的杨氏后裔纷纷到“鹿蹄涧”来祭祖寻根,1990年秋,台湾的杨氏后裔杨清钦率领家族成员回乡祭祖,修通了通往108线路的柏油马路,为散布在全球的杨氏后裔的回乡之路,提供了便利条件。

现在的“鹿蹄涧”村的耕地面积已经占到3271亩,人口达978人,村里十家有八家都是杨氏后裔,从杨业开始,传承至今,已经是杨氏第51代子孙。

现在的杨家后人仍然延续着先祖的生活习惯,保持着练习武艺的传统。

山西杨家将是哪里人,生活着一群杨家将的后人(18)

为了缅怀先祖,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九,杨氏后裔都会在鹿蹄涧村举办声势浩大的祭祖活动,除了必不可少的祭拜活动之外,杨家后人还会在杨家祠堂的戏台唱戏来表达对先祖的追忆。

而且,每年必唱杨家将的戏文,但是却唯独不唱金沙滩那段,相传此前在唱金沙滩时,曾经狂风大作,接连几次都是如此,杨家后人便认为是祖先在天显灵,不愿后人再提及金沙滩的旧事,从此,便立下规矩,唱戏绝对不唱金沙滩。

山西杨家将是哪里人,生活着一群杨家将的后人(19)

杨家战鼓,曾经是杨门女将为了激励在前方作战的杨家男儿而自发研创的一段战鼓技法,以其独有的铿锵鼓声和豪迈的气势,激励了无数杨家男儿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时至今日,杨家战鼓被杨氏后人延续至今,彰显了杨门女将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

为了将杨家将的精神广泛传颂,杨家后人除了延续杨家人多年的生活风俗之外,还修建了适合旅游度假的“杨家将宝石滩生态文化园”。

园区内保留了杨家人传统的美食和原生态的生活习俗,是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原生态文化园,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来自千年前的杨氏一族的生活和作为一代英豪的杨家人,归隐于田园的烟火气息。

山西杨家将是哪里人,生活着一群杨家将的后人(20)

参考文献:

《真实的杨家将》张明春 中国知网;

《中国最美之地——山西代县鹿蹄涧村》山西电视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